2010新基金的三大猜想
2009-12-29 05:13:28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場景一:銀行客戶經理點開發行中的新基金,“現在有32只新基金在售,你需要什么品種的?這8只是債券基金,還有3只貨幣基金,這些是QDII基金,7只。”
場景二:“股票型的?多啊?喜歡高風險高收益的嗎?這幾只是帶杠桿的創新產品。這些運作三年以上的老基金,有業績排名、機構評級。”
場景三:你被邀請到VIP房間,客戶經理遞上一瓶礦泉水,會從電腦里敲出一個新的界面——專戶“一對多”產品。
……
上述場景猜想并非如《2012》那么遙遠,這極有可能在2010年出現,成為真實的故事。
猜想一:
新基金發行數量幾何級增長
2007年發行基金61只,2008年發行基金99只,2009年發行基金118只,而在2010年新發行基金的數量或將超過200只!
在明年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產品雙重擴容沖動下,上述猜想并非沒有可能。
普華永道預期,將有更多的外資基金公司及本土基金公司進入A股市場。到2010年,基金公司數量可能將達80家左右。如果只是按每家每年發行2只新基金計算,明年將新增160只新基金。另有基金業人士預計,明年,二三十只基金同期發行或將成為常態。
隨著2010年開始實施新基金發行分類審核制度,基金公司發行的數量可能將遠超過“2只”這一數目。因為基金公司最多可以在同一時間上報5只基金產品——1只偏股型基金、1只固定收益類基金、1只QDII、1只創新基金以及1只專戶產品。
同時,基金公司方面,長達一年的無一家新基金公司成立的平靜也有望打破。隨著美特斯邦威發布公告稱與西安信托、兵裝財務簽訂協議成立長安基金,目前處于籌備中的基金公司已經多達13家,紐銀梅隆西部、國金通用、浙商基金、中英基金、華英基金、平安大華、華信未來基金公司等均早已在證監會排隊候批。
猜想二:
產品豐富化 創新成主流
在申報新產品時,由于每年“額度”有限,基金公司更傾向于申報發行當下最市場受歡迎的產品,例如2008年扎堆發行債券基金,2009年集體發行指數型基金。
新基金發行審核制度改革后,基金新品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將有所改善。同時,審批耗時較久的創新型產品也有望大面積面市。明年的基金發行市場上,投資者可選擇的基金產品將更加多樣化,類似于今年下半年發行市場幾乎被指數型基金占據的現象出現的概率將大幅降低。
此外,部分成熟產品的審核程序也將進一步簡化。對于QDII基金,除創新、復雜產品外,成熟產品不再組織境外專家進行評審。對于其他公募基金,除重大創新產品外,原則上不再組織專家評審會。
2009年,各家基金公司均增強了自身的創新產品的籌備力度,更多結構化產品也進入基金公司產品線規劃范疇中。據悉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申報了帶杠桿的創新產品;十多只QDII產品已經在排隊候批,其中不乏與耳熟能詳的數海外成熟市場指數掛鉤的指數化產品。
猜想三:
老“基”逢春 基金業績分化大
新基金扎堆發行對于老基金而言,或許是一個福音。
現在的情況是,基金公司較為注重新基金首發,基金公司不惜花重金激勵渠道爭取一個好的首募規模。同時,在渠道的配合下,投資者也養成了對新基金的“迷信”。
數據顯示,2009年,老基金業績整體大幅領先新基金。然而,老基金卻出現大幅凈贖回,新基金的總計募資規模近4000億份。
2010年,二三十只基金同期發行將成為常態,新基金首募規模將會出現明顯下降,基金公司對新基金首募的依賴度將有所減弱,老基金的持續營銷將更下功夫。
老基金重視度的提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給了各家基金公司靠業績說話的公平競爭機會,對銀行渠道的依賴也將有所降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