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財富“蛋糕”須用“良知”切給民眾

2010-03-02 04:57:44

每經實習記者  徐奎松

溫總理與網民交流系列訪談之一

        2月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受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聯合邀請,與全球網友對話。這是溫總理繼2009年之后,在“兩會”召開之前的第二次“網聊”。

        調整財富分配、縮小收入差距,由于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對正處于快速發展中的中國而言,是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溫總理在回答網友提問時,運用了內涵豐富的比喻。他說,如果說把做大社會財富這個“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責任,那么,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分好,那就是政府的良知。

        溫總理在全國“兩會”前夕的此次與網民對話,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提法新穎而切中時弊,必將成為即將開幕的“兩會”的熱點話題。本期“宏觀今日談”,《每日經濟新聞》邀請了兩位代表、委員就如何進行分配制度改革展開討論。

用“良知”表決心

    NBD:賀老師,您一直在關注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在與網友交流中,溫家寶總理用“良知”這樣的字眼表態,說明了什么?

        賀鏗:溫總理的用  “良知”表態,很暖人心,也能看出政府要調整分配體系的決心,預計今年“兩會”上,有關這方面的提案和議案將成熱點。

        蔡繼明:“兩會”以前,溫總理與網友對話,比記者招待會更實在。在對話中,每個現實問題總理都沒回避,都很坦誠地分析回答。

        溫總理提出“把社會財富‘蛋糕’分好,那就是政府的良知”,這句話蘊含著很多深層次內容。現在人們普遍關注財富分配與收入多少問題,如何理性地看待財富的不均衡?關鍵是在財富分配和收入差距里面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公平”與“平等”是兩個不同概念,考量是否公平,標準是貢獻。貢獻大收入多,貢獻小收入少,不做貢獻不拿錢,這種理念人們是不會有意見的。1988年我與我的導師提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該按照貢獻參與分配,這種貢獻不僅僅是按勞分配,還包括資本、土地、技術與管理等其他生產要素的貢獻,這個提議已經被寫進“十六大報告”里。

        NBD:以投資促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對財富分配產生了多大影響?

        賀鏗:初次分配造成很大差距,原因是實施了過分依賴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政策。1998年開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迫使各地方政府注重GDP的快速增長,要想高增長,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投資。結果,現在的投資比重越來越大,造成對勞動者的報酬占比越來越小,收入分配就越來越不合理。

        蔡繼明:這些年的經濟增速很快,很大程度是依靠投資,投資貢獻率高達80%左右,相反,消費貢獻率很小。并且大量的投資都屬于“鐵公基”型,對老百姓帶來的短期直接利益是有限的。特別是就業,大量的投資并沒有帶動就業。另一方面,大量的投資也滋生了很多腐敗,有相當的資金沒有用在工程上,而是做了交易成本,被尋租人拿走了。現在最令老百姓不滿意的是社會保障,政府的財富“蛋糕”并沒有讓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起來,所以老百姓有錢就不敢亂花,這樣就導致消費需求上不去。

        現在流行著一種說法:“國富民窮”。實際上,應該先讓老百姓富起來,“民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富有。所以,溫總理提出用“良知”分蛋糕,核心就是應該縮小政府支出,擴大居民“財富蛋糕”的占比。

政府“拿”走太多

    NBD: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財富分配為什么越來越不均衡?收入差距為什么越來越大?

        賀鏗: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主要原因是由過去的政策指導思想釀成的。以往,我們講“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實際上,當初提出來的時候我就不贊成。效率當然需要,但作為一項分配制度就顯得不科學了,所以也導致了現在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這種方向性的指導思想,核心就是對企業高管的刺激性政策,加之控制不當,致使高管收入太離譜,典型的是國有壟斷企業高管高薪,有的與普通員工差距幾十倍乃至上百倍。小平同志說“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我們實行了;但是小平同志還說的“富起來以后要多交一點稅”,這句話卻沒有很好地實施。

        蔡繼明:在初次分配中,如果收入過多地超越了貢獻,或者是貢獻與收入嚴重脫節,從哪個角度上講都是不合理的。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財富“蛋糕”很大一部分被政府切走了,體現在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過快過大。財富“蛋糕”就是GDP,每年平均增速是9%左右,而財政收入增速每年是20%多,有些年份達到30%。所以,政府切走的”蛋糕“越來越大,留給居民可支配的“蛋糕”在減少。政府拿走的多,一方面體現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另一方面卻體現出“公平缺失”。典型的是政府花的錢并不是用在了該花的地方,老百姓直接受益的是衣食住行,政府在民生方面的“蛋糕”占比不高,在住房、教育和醫療等方面政府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NBD:新一輪分配制度改革是否應先把“蛋糕”切給民眾?

        賀鏗:現在不僅是各地方政府部門的收入差距很大,就連中央各部委之間的收入也拉開了檔次,同樣是公務員,憑什么收入差距那么大?同樣是中學老師,北京、上海的待遇就要比其他省市區高出很多,偏遠地區的更沒法比。好在國家已經在近期開始規范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教師也在實行績效工資。

        蔡繼明:現實中,政府的辦公場所越來越豪華,辦公機構越來越龐大,公務員的工資不斷地提高,政府自身的行政開支就越來越大,占到幾年前統計的20%左右,現在的數字估計更高,比美國的10%高出兩倍,比日本的2%高出10倍還多。除此,老百姓不滿意的還有“三公”消費,溫總理已經向網友表態下決心要改。西方發達國家能做到,我們也應該能做到,關鍵是能不能下決心去做。

通過稅收調節

    NBD:如何破除壟斷企業高管高薪?

        賀鏗:對于國有壟斷企業高管的高薪問題,國家還應該出臺規范管理制度。電力、電信、石油、銀行、保險等央企的高管薪金不能自己說了算,中央政府可以直接授權國家部委制定一個合理的標準。從大量的事實說明,央企、壟斷型企業和大型國企的業績,與高管的能力大小沒有直接關系。所以,應該向高收入者征收一種稅種,可以叫“高管收入制度缺失補償稅”。

        蔡繼明:政府應該把賺錢的行業交給民間,政府只管收稅,而不應該親自做去“蛋糕”。政府不應該與民爭利,央企也不應該與民爭利,所以,行政壟斷應該打破。

        NBD:溫總理在與網友交流時指出,要利用財政和稅收政策,使二次分配更加公平,這些政策應該包括那些具體的內容?

        賀鏗:政府提出用財政稅收的辦法均衡二次分配,主要是個人所得稅。但我認為主要的是應該盡快出臺財產稅、遺產稅和物業稅。個人擁有了一定的財產就應該向國家交付一定比例的稅賦,否則,財產空置就會翻倍增長,樓房閑置就是浪費資源,但估計物業稅今年出臺的可能性不大。

        蔡繼明:二次分配就是要通過財政稅收的辦法,但是涉及民主決策的問題:一是稅制改革老百姓還沒有參與決策,這是一大缺陷;二是錢花到哪兒去了?透明度不夠,老百姓不知道。溫總理說了,財政支出的去向要增加透明度。現在,越是工薪階層的稅收負擔反而比較重,而累進所得稅在富人群體里,到40%以上稅就收不動了。

        我國的富豪增長速度全世界排前幾位。所以,稅制應該本著富人多納稅,一般工薪階層少納稅,窮人不納稅的原則。但現在還沒達到這種狀態,相反,富人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稅賦交納額度偏低。所以,應該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讓一般低收入者少繳稅或是不交稅,把稅收集中到中高收入階層。

        蔡繼明:現行的二次分配并沒有使公平程度上升。在二次分配過程中,能享受到醫療待遇的是高薪階層和政府官員,農村新醫療保障制度才剛剛開始實行,城市居民看病大部分都要自己拿錢,而國家公務員和政府的黨政機關干部都是公費醫療,級別越高優越性越高。再比如住房,所謂保障性住房大部分先保障了官員們的住房,現在許多地方政府都在為公務員建房,用的是廉價國有土地,以經濟適用房的名義劃撥土地。

工資低招工難

    NBD:勞動者收入與資本分配比例現在差距有多大?

        蔡繼明:在初次分配中,勞動者的收入偏低。改革開放后直到現在,資本收入占比越來越高,到達60%,而勞動者占比降到30%~40%,這種分配格局是不合理的,與西方國家正好相反。在勞動者收入體系中,最應該關心的是低勞動收入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羅爾斯說,看一個社會公平與否,就看弱勢群體的社會福利是不是得到改善,如果改善得好,就是公平。

        賀鏗:我國在初次分配中的不合理很嚴重,在南方的一些地區,有的人每月就領取幾百塊錢,每天要勞動十幾個小時,這表明政府的監管不到位。今年春節后為什么出現農民工招工難的問題?我看工資過低是一個原因,錢太少,農民工憑什么要給你干活?

        地區差距導致財富轉移情況現在也很嚴重,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并不規范,專項轉移支付比例過大,也就是財政部、發改委等各個部委管的項目過多,預示著國家投資幅度過大,財富過多地被政府集中。今后應研究看是否使用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的辦法更合理?

        NBD:如何通過收入分配的改革來縮小城鄉差距呢?

        蔡繼明:農民工的收入與城市居民的收入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也表明城市化程度還很低,目前是46%。所以,開放戶籍管制、完善社保與養老金制度改革等,都是提高勞動者收入擴大財富積累的直接途徑。現在每年涌進城市的農民工有1000萬,農村的人口減少說明每人的土地實際耕種增多,也意味著人均的收入可以提高;外加國家對農民糧食補貼,收入就會增加。

        但是,對農產品的價格還有很大的限制。2010年初國家發改委出臺了一個保護農產品價格文件,其中,大米的價格提高了0.03%,折合每斤提高了幾分錢。提高幾分錢的糧價,對農民究竟有什么意思?2009年11月份,全球的食品價格上漲率達到17%,今年國際大米價格可能提高63%,美國2009年的豬肉價格已經上漲27%……與這些國際價格的增幅比較,我國每斤大米幾分錢的上浮幅度,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提高農民收入?又怎能確保糧食安全呢?

        結尾語:財富“蛋糕”分配能不能合理?收入差距如何縮小?牽扯到多方面的問題,手背手心都是肉,切割肯定痛,但關鍵是政府要下決心改革。為了我們國家的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進步,忍痛割愛,完善制度,要從政府開始,“良知”就是財富“蛋糕”公平分配的大通道。

 對話記者    

每日經濟新聞實習記者:徐奎松

 對話嘉賓    

賀  鏗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蔡繼明  全國政協委員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妇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专区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深喉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