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省將出臺補償措施治理千島湖上游水質
2010-07-29 02:02:49
每經記者 伍承波 發自上海
千島湖支流礦渣泄漏事故發生后,千島湖周圍企業的污水排放也成為浙江省、杭州市和淳安縣環保部門關注的話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28日)從淳安縣環保局獲悉,該局已加強了千島湖水環境的監測,對選礦、小化工和養殖業進行排查。此外,治理千島湖安徽上游水質,國家環保部和浙皖兩省也將出臺具體補償方案。
淳安縣環保局辦公室負責人童竹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7月14日該縣梓桐鎮尾礦庫發生險情后,縣環保局迅速啟動應急監測預案,安排監測人員對尾礦入溪處及下游梓桐橋、錢家村、入湖口四個采樣點在不同時段進行取樣監測。截止到21日,共開展了25次監測,上報監測數據500個,發出監測快報6期,與此同時,對新安江水庫敏感期水質預警監測也已經啟動。
童竹根說,浙皖交界斷面街口是國家監控斷面,水質的好壞反映了安徽上游來水狀況。今年以來,淳安縣環保局加大了監測力度,密切關注上游來水現狀。1~6月的監測數據顯示,街口斷面水質為全湖相對最差斷面,各項指標均差于其他斷面,總磷、糞大腸菌群指標均達Ⅲ類標準,濃度值分別為0.038毫克每升、2452個每升,總氮指標則符合Ⅳ類標準,濃度值為1.12毫克每升,透明度指標達2.52米,僅為全湖均值的55%;綜合營養指數為38.7,富營養化程度大大超出全湖平均水平。
從1至6月份的監測數據來看,千島湖全湖平均水質有20項監測指標達到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Ⅰ類標準,糞大腸菌群指標符合Ⅰ至Ⅱ類標準,總磷指標符合Ⅱ類標準,總氮指標則符合Ⅲ至Ⅳ類標準;從營養狀態分析,1、2月份千島湖水質處于貧營養狀態,3、4、5、6月份處于中營養狀態。
與去年同期相比,2010年1、2月份千島湖水質有所好轉,透明度、藻類生物量、各營養鹽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轉好趨勢,透明度平均值達6米,較去年同期高出0.5米,高錳酸鹽指數下降33%,總氮指標下降25%,葉綠素a指標下降21%,全湖綜合營養狀態指數下降3.1。
童竹根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國家環保部、浙江和安徽省正在制定一項補償措施,三方各拿出一定的資金,對安徽上游的水質治理進行補償,若水質好,就獎勵安徽省。對于具體的金額和補償標準,這位負責表示,目前正在制定中,需要成型后才能確定。
作為千島湖主要用水企業,淳安縣環保部門對千島湖啤酒股份公司的污水排放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千島湖啤酒股份公司黨委副書記鄭名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公司的廢水排放比國標低四分之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