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河北昌黎酒葡萄種植戶“很受傷”假酒流行或為“元兇”之一

2010-12-28 01:12:52

每經記者  李顧  發自北京

        近日被媒體曝光后,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案”浮出水面。但在“造假案”中深受重創的不僅僅是河北昌黎葡萄酒生產行業,昌黎的釀酒葡萄種植業同樣“很受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造假案”被曝光的前幾年里,昌黎縣內出現了大批釀酒葡萄種植戶毀地的現象。昌黎縣李紹星葡萄育種研究所負責人李紹星介紹,到目前為止,昌黎縣內的釀酒葡萄酒種植面積縮減了20%左右,而且有繼續擴大趨勢。李紹星認為,如果目前的“毀地現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到明年收獲釀酒葡萄時,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縮減將成倍增長。

        記者從昌黎縣一些釀酒葡萄種植戶處了解到,由于釀酒葡萄收購價格的長期走低,成本支出與利潤收益不成正比,部分種植戶選擇毀地轉而種植其他農作物。一位農戶稱,每種植一畝釀酒葡萄所有成本在3000元左右,每畝最多產出3000斤左右,按每斤1.2元的收購價格算,除去人工成本,每畝地的收益寥寥無幾。反而種植省時省力的玉米、花生等農作物更劃算一些。

        昌黎縣葡萄酒業管理局的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全縣釀酒葡萄總產量為1.95萬噸,比上一年減產0.65萬噸。其中,縣內就地銷售1.48萬噸,銷往外地0.47萬噸。全縣有19家企業收購葡萄,比上年減少6家,企業收購量總計1.96萬噸,比上一年減少三分之一。當地種植戶反映,很少聽到當地葡萄酒企收購釀酒葡萄,主要收購企業以中糧華夏長城、茅臺干紅等少數企業為主。

        李紹星也表示,昌黎的葡萄酒生產企業雖多達幾十家,但真正從本地收購釀酒葡萄的不多。其中,“造假”企業基本不用收購。“因為采用‘三精一水’生產的假酒每瓶成本只需1元左右,純汁釀造的成本在10元以上。”

        當地的種植戶稱,在當地葡萄酒生產企業“拒絕”向當地種植戶收購釀酒葡萄的同時,當地某些職能部門又嚴禁本地的釀酒葡萄外流,每到葡萄的收獲季節,嚴禁本地釀酒葡萄酒運送出境。

        由于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昌黎縣釀酒葡萄種植業多年一直陷入低迷狀態。昌黎  “中國釀酒葡萄之鄉”的美譽,或因釀酒葡萄種植面積不斷縮減而受到侵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最新先锋资源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 色窝窝在线手机视频免费 |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精品 | 中文字幕巨大乳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