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工銀租賃總裁叢林:中小企業融資缺乏合適的機構和產品

2012-03-30 01:14:3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魚兒離不開水,金融離不開實體經濟。但是,面對已經呼吁了很長時間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工銀租賃總裁叢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其根源是缺乏合適的機構和產品,而“金融租賃行業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進行了持續的探索,已然成為了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有效手段。”

金融服務不能脫離實體經濟

很多人仍困惑于實體經濟與金融的內在聯系。

叢林認為,政府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就是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作為實體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發展的好壞是衡量一國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經濟增長是否可持續、科技創新環境是否良好、社會發展是否穩定的重要指標之一。

“不為金融而金融”是叢林對2008年金融危機教訓的總結。他認為,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其發展必須建立在實體經濟之上,并服務于實體經濟,其根本功能是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融通服務,那么它的價值也必須來源于實體經濟本身。

“眼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美國的資本市場問題,包括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可歸結于或者說充分揭露了過度金融創新、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物極必反的一面。根本原因,就是金融做了一些抽象,剝離實體經濟以外的延伸一些東西,為金融而金融,這不是發展金融業的目的。”他表示,創造全國60%GDP,納稅貢獻占全部稅收50%的中小企業理應是金融發展的立足點。

民間融資需求巨大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經提了很多年。我覺得影響這個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外部原因,是缺乏合適的機構、缺乏合適的金融產品。現在的機構和產品都不是為中小企業設計的。”叢林表示,銀行的信貸資源絕大部分都投給了大型的國有企業或有政府背景的大項目。與中小企業旺盛的融資需求相比,資金供給出現了巨大的缺口。

不過金融租賃行業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成就斐然。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融資租賃的規模已經超過7000億元,并以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發展。與銀行信貸相比,金融租賃存在天生優勢。

金融租賃立足于 “資產信用”,以設備未來使用時產生的現金流為主要還款保障,不過分依賴企業信用歷史和信用評級,這就使得一些信用狀況一時不易鑒別的新企業或中小客戶可以享受到融資服務,獲得發展的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熟女偷拍中文字幕视频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 亚洲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香婷婷缴情综合 | 亚洲精品国男人在线视频 | 亚洲男女在线视频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