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3 01:47:4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在央行和銀監會相繼召開了年度工作會議之后,2013年全年新增信貸的趨勢已相對明晰。據報道,有金融主管部門的權威人士透露,如果不發生特殊情況,2013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基本控制在9萬億元,相比過去嚴控新增貸款數量要稍微寬松一些。
國有大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2013年銀行新增信貸的情況比2012年要好一點,但資金的投向仍會傾向于小微企業和中小企業。一位券商銀行分析師表示,大型企業采用發債、增發股票等多種形式融資,迫使銀行客戶結構下沉。
1月信貸規模放量/
“在監管層年度會議之后,各商業銀行也陸續在行內召開了年度工作會。”上述國有大行人士稱,信貸的放松已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包括一些房地產行業和工商企業的授信額度也都在調整。
一位接近銀監會人士表示,今年四大行在上報新增貸款數據的時候,也明顯的要高出去年。“工行2012年新增人民幣貸款是8700億元,而2013年計劃的投放量為9000億元;農行2012年新增人民幣貸款是6500億元,而今年上報的計劃是7000億元。”
此外,銀行信貸投放在今年1月份就來勢洶洶。相關數據統計,在今年1月份前兩周,工、農、中、建四大行新增貸款的規模就達到了2700億元,超過了2012年12月全月的投放量。
“信貸需求在去年已經反彈,銀行資金1月份的投放熱情很高。”一家股份制銀行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較多的業務都在1月份進行沖量,資金上要寬裕一些。
貸款重點仍是小微/
據了解,部分銀行對于房地產行業開發貸款目前已有放松趨勢。但是,大部分銀行在信貸投放的計劃中,小微企業仍是重點。
據上述國有大行人士稱,信貸資金的增加降低了銀行的議價能力,而加大中小企業貸款才能提升銀行息差。從銀行今年的貸款利率來看,由于年初貸款規模的激增,元旦后人民幣貸款利率多以下浮為主。“不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小微企業都是銀行發展的一個戰略。
一位券商銀行分析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脫媒的效應在市場上不斷擴大,而影響最大的是銀行的大型企業客戶。大型企業客戶能夠通過發債、增發股票等多種形式進行融資,給銀行造成了較大壓力,迫使銀行客戶結構下沉。
“所有的銀行都在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這不僅是政策的影響,也是銀行自身的需求。向擁有較高風險定價權的小企業貸款傾斜以彌補負債成本的升高,維系息差。”該分析師表示,銀行相對于小微企業來看,議價的能力還是很強的,這也是銀行信貸資金向中小企業傾斜的原因。
該分析師還認為,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擴展將帶動銀行其他的產品服務,包括理財業務、項目評估、上市咨詢,甚至是私人銀行業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