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房產

每經網首頁 > 房產 > 正文

全國住房供地計劃連續兩年減少 土地市場恐陷低迷

中國證券報 2013-04-17 10:41:19

今年全國住房用地計劃供應15.08萬公頃,是過去5年年均實際供應量(9.77萬公頃)的1.5倍,但已經連續兩年減少。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一線城市略增 區域“分類指導”將成常態

國土資源部16日公布2013年全國住房用地供應計劃顯示,今年全國住房用地計劃供應15.08萬公頃,是過去5年年均實際供應量(9.77萬公頃)的1.5倍,但從計劃額度角度計算,已經連續兩年減少(2011年為21.8萬公頃,2012年為15.93萬公頃)。其中,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計劃供應量同比增加2.8%。

近些年土地供應呈現出差異化特征: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城市供地相對不足,二三線城市土地供應規模較大。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供地計劃的制定,已針對區域分化進行調整。但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落地,土地市場降溫預期明顯,或將影響到今年的土地有效供應。

計劃額為近三年新低

國土部16日表示,據各地上報匯總,2013年全國住房用地計劃供應15.08萬公頃,其中“三類住房”(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計劃占住房用地計劃總量的79.4%,符合調控政策要求。

具體來看,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計劃供應4.15萬公頃,能夠充分滿足2013年新開工63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應保盡保的要求。

按照國土部的說法,今年的供地計劃是過去5年年均實際供應量(9.77萬公頃)的1.5倍。但從計劃額度來看,我國土地供應計劃已逐年減少,數據顯示,2011年為21.8萬公頃,2012年為15.93萬公頃。

對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位不具名的專家表示,出于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不少城市此前幾年大量供地,擠壓了后續的供地空間。此外,拆遷等土地一級開發成本的提高,也給政府部門的土地儲備增加了難度。

他還認為,上述情況的存在,將會影響到今后幾年的土地供應規模,并促使土地供應更多依靠盤活“存量”,而非開發“增量”。

國土部公布的數據還顯示,今年商品住房用地計劃供應10.92萬公頃,占住房用地供應計劃的72.4%,其中中小套普通商品住房用地計劃供應7.82萬公頃,占商品住房用地供應計劃的71.6%。

為做好2013年住房供地計劃實施工作,國土部還要求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對今年“新開工63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實現應保盡保。認真做好房地產市場形勢分析,穩步推進商品住房用地供應,對房價較高、上漲較快的地區,適當增加并優先供應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

另悉,今年7月,國土部將根據市場運行狀況,組織各地調整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并向社會公布。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地方上報供地計劃存在“虛報”成分,使得調整后的供地計劃往往有所下降。

“分類指導”將成常態

從區域分布來看,供地計劃更多地向熱點城市傾斜。國土部公布的數據顯示,與整體供應計劃的核減不同,今年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同比增加2.8%。

近幾年來,一線城市的供地計劃完成不甚理想,并導致房屋市場出現嚴重供需失衡的局面。為此,今年年初,國土部曾在內部文件中,專門要求一線城市增加住房用地供應。

相比之下,隨著一線城市土地門檻的提高,以及房企進軍二三線城市的大潮興起,近幾年廣大二三線城市的土地供應規模較大,給部分區域的房屋市場帶來庫存壓力。因此,這些城市今年減少供地規模也在意料之中。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佛山、沈陽、濟南等地均縮減了供地計劃。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從2009年到2012年上半年,武漢、沈陽、天津等部分二線城市成交住宅用地建筑面積均超過8000萬平方米,遠高于其他城市,重慶、哈爾濱、青島、大連、成都等地成交量也在5000萬平方米以上,土地供應規模突出。相比之下,北、上、廣、深四城市住宅用地成交總和只有1.1億平方米左右,僅相當于武漢一個城市的成交量。其中,北京、上海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均在4500萬平方米以下,廣州不到2200萬平方米,深圳則只有650萬平方米左右。

按照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的觀點,當前房地產市場的供應量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市場的最大問題在于住房占有量不平衡,不同人群、不同家庭之間,人均住房面積差距較大。不同區域市場之間,同樣有著較大的差別。

具體而言,由于土地供應情況的差別,未來一段時間內,一線城市樓市將繼續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房價上漲壓力也將持續存在。部分二三線城市則面臨庫存壓力,區域房價將維持平穩。

知情人士向中國證券報透露,針對區域市場形態的不同,未來國土部在供地環節將采用更多的分類指導。其中,一線城市將被要求增加土地供應規模,并采取有關措施平抑地價。廣大二三線城市未來將以消化存量用地為主,供地規模難有大幅提升。

土地市場恐陷低迷

與供地計劃的連年核減相比,土地有效供應更為外界所關注。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住宅用地實際供應總量僅為11.08萬公頃,完成供地計劃的比例不足7成。2011年,這一比例更低。

土地實際供應量更多取決于市場形勢。多數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新國五條”的落地,房企的拿地熱情受到影響,或將導致整體土地市場陷入暫時低迷。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613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0%。

“如今土地成本明顯提高,一些區域市場的房價走勢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為保證利潤,我們只得暫時放緩拿地節奏。”北京某上市房企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去年下半年,該企業曾頻繁出手拿地,但今年以來尚無拿地記錄。

這種擔心頗能反映當前的市場情緒。據介紹,在企業進軍區域市場的過程中,除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凈流入等指標外,土地供應量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后者將決定區域市場的競爭態勢和房價上漲空間。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一些此前供地規模較大的城市,可以預期未來市場競爭激烈,房價上漲空間和利潤空間有限,多數房企不愿意在這些城市獲取新增土地。再加之樓市調控政策的影響,可以預見,二三線城市的土地市場將陷入一定程度的低迷。

相比之下,一線城市已出現另一種局面。根據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的數據,自“北京版”調控細則出臺至今的半個月間,北京共成交6宗經營性用地,交易節奏可謂密集。但其中有兩宗土地的溢價率超過100%,其余土地也均以高價成交,土地市場“量價齊升”態勢明顯。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認為,由于供需嚴重失衡,企業普遍預期北京房價走高,因此在拿地時也不惜成本。事實上,由于不少二三線城市市場接近飽和,大型房企已有向一線城市回潮之勢,但這種勢頭能持續多久尚存疑問。

業內人士認為,受調控政策落地的影響,整體土地市場或將陷入短期低迷。受此影響,今年的供地計劃完成情況恐不容樂觀。

責編 何建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韩视频 | 亚洲高潮在线播放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