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4-24 00:23:24
每經編輯|每經網記者 胡群
每經網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眾籌理財的金融模式在歷經五年多的摸索,正在國內迎來高速增長時期。雖然近期有數家P2P網絡借貸平臺破產,但后繼者仍在前行。但不可回避的是,此領域仍處于監管空白地帶。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中國金融業改革將進入比較高速發展時期,但仍有很多創新是在灰色地帶進行。“長遠來看,這不符合未來發展方向,應該逐步有市場準入方面的調整,讓更多的資本參與到金融行業當中。”
4月23日,在新上線的速幫貸新聞發布會上,其負責人劉永豐也向媒體坦誠,要進一步控制風險,P2P行業亟待納入征信系統,及完善的監管體系。
跑馬圈地的P2P
本月初,剛上線一個月的P2P網貸企業眾貸網發布公告稱破產,這是繼淘金貸、優易網、安泰卓越等多家P2P網貸平臺先后爆出“跑路”丑聞后,又一起P2P網貸企業“消亡”事件。但這遠遠不是該行業的全部。
有利網CEO劉雁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當前市場遠未飽和,仍是跑馬圈地的狀態,與銀行相比,P2P行業的目標客戶與銀行并不重合,而關鍵在于控制風險。
易觀分析師張萌認為,行業的風險點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行業魚龍混雜,不法企業打著p2p的名義對用戶進行欺詐,會對p2p整體行業帶來負面影響;另外P2P企業對于風險的把控,以及如何實現風控和規模的平衡。
“互聯網金融隨著交易規模擴大,薄弱的風險管理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如果不顧成本擴張小微信貸,盡管短期內風險能控制,一旦形勢發生變化,未來我個人還是很擔憂的。”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應用金融系教授陳忠陽稱。
行業需自律
“既然國家征信系統和監管都還沒用完全向P2P行業開放的情況下,我覺得從行業規范的角度看,就需要行業自律,通過成立行業自律組織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同時p2p企業也要加快信用體系的自建和完善以及探索和一些線下信用評估企業的合作等。”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并無明確的監管主體針對P2P行業,在某些金融市場較為活躍的地方,如溫州金融辦通過成立民間借貸登記中心,用公司形式對P2P公司進行規范管理;而北京、上海的金融辦則對P2P公司做出了相應的規范和管理;有些省市的金融辦則將P2P納入到小貸行業內進行管理。
“過去很多創新都是在灰色地帶進行。長遠來看不符合我們未來發展方向,應該逐步有市場準入方面的調整,讓更多的資本參與到金融行業當中。”曾剛認為,“為了促進金融領域創新,還應對金融權利法律關系進行梳理,讓大家對改革保持穩定的預期。當前體制上的改革可能還不夠,因此要加強技術上的創新,將新型技術應用到國內金融業。這對中國未來金融業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