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5 00:58:5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二A股有所調整,截至收盤,滬綜指跌0.61%至2207.53點,深綜指漲0.01%至1059.81點,成交放大。盤面看,上海自貿概念股、民營銀行相關個股各因相關題材而表現較強,大市值的地產、銀行、券商股則表現較弱。
上海板塊上漲和一則消息相關,即上海將審議暫調自貿區地方性法規。不過,這有點借題發揮的意味。上海自貿區板塊領頭羊外高橋周二大幅放量,其后縮量暴漲了3天,主力操作手法異常兇悍。估計短期內強勢不易改變,但投資者已沒必要再參與,因自貿區正式揭牌時通常此類個股極易見光即死。
據央行網站消息,央行昨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期限為6天的逆回購操作,交易量高達880億元,為上周同期的10倍,中標利率則穩定在3.90%。6天期是個很奇怪的日期,屈指一算,正好是9月最后一天到期。很明顯,這是央行在提防和平滑月末可能出現的流動性緊張。
大盤調整也很正常,因上周二那根長陰壓力不小,經過兩天反彈后,股指上行較為困難,需要蓄勢再攻。除技術面因素外,以下這些原因可能也促成了調整。
首先是資金面松中有緊,雖然央行刻意避開季末資金緊張情況出現,但也無過分的舉動出現,加上媒體報道李克強總理近期稱“堅持不擴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這就使得部分主力傾向于見好就收。昨日筆者曾提及資金面因素“早晚”會壓制股指,雖然也沒想到影響會來得這么快。
其次是前期因優先股題材而大漲的銀行股不斷走弱,這壓制了股指,這點筆者在近期也曾提過,甚至在銀行股還處于高位時也提過優先股題材的潛在利空。
再有是市場對 “土地流轉政策”出臺的預期發生波動,該因素對非上海的地產股影響較大,最近幾天萬科等地產股走勢疲弱并非毫無來由。此外,近期部分地區樓市上漲情況必然會引發管理層擔憂,重大調控政策也許正在醞釀之中。
最后是數據顯示9月上旬發電量同比增速較8月同期大幅回落,這也引發對中國經濟回升之途是否平坦的擔憂。也許部分分析師過度解讀了上述回落,這是因為今年夏天實在太熱,所以8月份同比漲幅自然有些畸高。
至于IPO傳言、長假因素等雖然也可能構成些壓力,但筆者不認為這些是主要壓力,基本上不必過多考慮。筆者不認為IPO容易成行,也不認為長假有太多壓力,因長假后資金面一般會松些。
本周還剩3個交易日,因基本面仍中性偏多,故筆者預計會相對平穩過渡。長假之后,市場馬上就會炒作9月份數據,估計相關情況也不會太差,加上三中全會臨近,故大盤炒作人氣當可維持。
但長線筆者仍相對悲觀,因貨幣供應量暴發式增長已一去不復返,且過度依賴資金注入、房地產、投資的經濟回升勢頭也極難延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