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9 01:10:0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的陸續推出,引發全球關注。對于自貿區這一先有概念、再有論證的政策紅利試驗區,其政策的出臺和制定過程則是對現實、理性的回歸。
各項政策密集出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慶假期開始之前,有關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就已密集出臺。最先公布的政策是在掛牌當日被推出的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負面清單是上海市政府方面制定,國家商務部、發改委只是負責“指導、支持”。
在“負面清單”公布的同期,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六大開放領域、管理辦法、外商投資企業備案管理辦法、境外投資開辦企業備案管理辦法等各項政策陸續公布,讓市場的眼光更多聚焦到上海自貿區上。
9月29日,文化部、銀監會也下發通知,明確了對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若干工作細則。同一天內,證監會、保監會亦下發系列支持期貨證券業和保險業自貿區建設的政策。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于上海自貿區涉及發改委、商務部、一行三會等大量監管主體,因此相關政策的起草、論證和擬定過程必定有復雜的政策博弈過程,自貿區管理的細則出臺緩慢亦凸顯出政策博弈之困難。
盡管月底有政策出臺的預期,但眼下關于自貿區的許多具體政策仍在辯論中。上海市市長楊雄近日也在公開透露,“負面清單”今后還會逐年調整。
政策落地系關注焦點/
政策出臺后,如何落地,也是各類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比如,證監會此前發布的《資本市場支持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若干政策措施》顯示,證監會支持區內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開展面向境內客戶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柜臺交易,允許符合條件的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按照規定開展境外證券期貨投資。
依托上海自貿區搭建境內外衍生品交易雙向平臺,無疑是期貨公司的當務之急。政策公布之后,國內不少期貨公司開始咨詢、研讀上海自貿區內的各項改革政策,探討和暢想可以在自貿區內開展的各種創新業務。不過,具體怎么執行、業務創新如何推進還需要等待政策細則的明朗。
“證監會的文件中,沒有明確自貿區內的期貨公司營業部是否可以代理境外期貨業務,或者代理境外客戶參與境內期貨交易。此外,很多有套保需求的境外實體企業尚未進駐自貿區,目前在自貿區設立期貨營業部的意義還不太大。”國內某期貨公司市場營銷部相關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目前保監會出臺了八大舉措支持自貿區建設,但可以看出,舉措中出現頻率最高詞語就是‘支持’。”上海財經大學保險研究所所長粟芳日前接受媒體時公開表示,但其具體做法、具體支持措施還沒有。所以八大舉措可以說是保監會對支持自貿區建設所作出的表態,而究竟如何做,怎么做還需要政府部門繼續出臺一系列更有操作性的政策。
此外,目前出臺的各項政策,大多被認為缺乏實質性的突破。例如,在銀行開放方面,盡管已經有十余家銀行獲批在上海自貿區成立分行或者支行,但這些銀行想要正式開業,為那些涌向自貿區的企業提供自貿區外還沒有的金融服務,還需要等待各種具體細則的出臺。目前一些針對上海自貿區的政策缺乏細則,尤其在金融改革的進程方面。而在自貿區被寄予厚望的金融改革(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實際上存在資本套利的風險。
因此,更實質性的政策被寄予了希望。
上周,備受關注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口稅收政策終于浮出水面。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三部委于10月15日對外公布了《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內容涉及進口飛機增值稅率、加工后轉銷內地征收進口環節稅和減免生產企業所需的機器、設備等貨物的進口稅以及設立保稅展示交易平臺等方面。
另一方面,記者獲悉,央行針對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方案細則已于前期完成審批,將于近日擇時公布。據悉,方案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四個方面,都將出臺實質性的具體舉措。但從整體方案來看,央行仍按照風險可控,穩步推進的原則,推進創新舉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