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導讀

每經網首頁 > 股市導讀 > 正文

A股弱勢盤整 結構性行情仍左右市場

上海證券報 2014-07-18 08:51:15

 

二季度A股市場窄幅盤整,創業板市場回調后反彈。上海證券報·2014年第三季度個人投資者調查報告顯示,二季度實現盈利的個人投資者超過半數,盈利比例較一季度為高,已連續第二個季度好轉。值得注意的是,持有藍籌股的投資策略對提升二季度個人投資者收益的作用有所放大。同時,創業板的投資風險也引起投資者警覺。相較前一季度,個人投資者大幅度減持創業板股票,持倉倉位下降一半左右。并且,還有42.1%的投資者認為創業板的調整尚未到位。然而,對經濟增長預期不樂觀,投資者對投資藍籌股仍游移不定,看好投資風格“二八轉換”的部分投資者將目光再度聚集題材,其中38%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大盤將繼續橫盤,題材為王仍將是市場主流。

證監會在二季度明確了年內新股發行節奏。投資者的打新熱情較一季度有所提高。超過60%的投資者表示,年內準備繼續申購新股。另外,二季度亮相的“滬港通”遭遇冷遇,更多投資者將其視為分流資金的利空因素。

 

二季度收益持續好轉

投資者大幅減持創業板

1、盈利比例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

調查顯示,今年二季度個人投資者收益較一季度有進一步提升。整體來看,第二季度實現盈利的投資者比例達到55.9%,虧損的投資者占比為22.6%。對比前一季度股票投資調查,有49.6%的投資者實現盈利,28.1%的投資者虧損。

本次受訪投資者中,第二季度實現盈利在10%以內的投資者占比為40.5%,為第一大類投資者;損益大致持平的投資者占比為21.4%,為第二大類投資者;虧損在10%以內的投資者占比為13.5%,排名第三大類投資者。

從不同的投資者群體來看,投資規模較大的投資者盈利情況明顯好于一般投資者。調查結果顯示,證券投資規模50萬元以上投資者中,實現盈利的占比為63.5%,高出整體水平約7個百分點,損益基本持平的投資者占比為19.3%。相比之下,證券投資規模在5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中,實現盈利的占比為51.4%,損益持平的占比為22.6%。

2、創業板持倉比例銳減

在二季度個人投資者的持倉結構中,創業板個股持倉比例出現銳減,已不再是個人投資者股票池中的配置主力。調查顯示,受訪投資者持有股票倉位中,創業板占比為23.22%,較上一季度占比為47.86%出現腰斬。同時,在盈利的投資者股票倉位中,創業板占比為13%,也比上一季度的42%持倉比重大幅減少。

在二級市場上,二季度創業板指走出了一個寬而扁的“V”型走勢,指數從1355點附近下探至1213點低位,而后展開反彈并于二季度末重回1400點上方,但投資者對創業板指一次性回調20%之后的反彈抱有疑慮。

調查顯示,有42.1%的投資者認為,目前創業板調整尚未到位,反彈將很快結束,在各類投資者中占比最高。同時,有25.4%的投資者認為,反彈力度有限,創業板將進入較長時間橫盤。此外,有32.5%的投資者認為,創業板調整已經到位。

投資者對創業板反彈前景的分歧也表現在投資行為上。受訪投資者中,有45.2%的投資者表示期內繼續持有創業板股票,占較大多數;有33.6%的投資者表示正在減持創業板股票,19.8%的投資者表示已全部出清創業板股票,另有21.2%的投資者表示在二季度增持了創業板股票。

3、藍籌股收益增強作用繼續顯現

在第二季度中,持有藍籌股的投資策略對投資者收益的提升作用有所放大。數據顯示,在受訪投資者中,二季度實現盈利的投資者為62.1%,較上一季度的60.4%有所增長;二季度逐漸減持藍籌股的投資者有56%實現盈利;二季度增持藍籌股的投資者中有49.3%實現盈利;二季度將藍籌股減持至空倉的投資者中有47.6%實現盈利,在各類投資者中比例最低,并有31.6%的投資者出現虧損。

從藍籌股的配置比重看,將20%至40%倉位配置藍籌股的投資者收益表現最佳,有76.3%的投資者實現盈利,上一季度采取這一持倉策略實現盈利的投資者比重為60.8%。重配藍籌股60%以上的投資者中,有52.3%的投資者盈利,18.4%的投資者盈利在10%以上,另有41.5%的投資者出現虧損。

4、倉位小幅降低 股市投入保持穩定

在今年二季度投資者整體盈利情況繼續好轉背景下,投資者在股市中的投入保持穩定。較大部分投資者表示二季度沒有大幅改變證券資產配置,未來也不準備進行大幅度調整。

調查顯示,二季度包括股票市值、證券賬戶、可使用現金的證券賬戶資產平均占個人金融資產的41.91%,上一季度該項調查結果為41.89%,兩者基本保持一致。

在受訪投資者中,有43.9%的投資者表示二季度證券資產在其金融資產中的占比基本保持不變。在被問及“近期是否準備主動改變證券賬戶中的資產投入”時,有62.5%的投資者表示“不打算進行大幅調整”。

調查顯示,二季度個人投資者平均倉位為39.73%,較前一季度的45.46%數據降低了近6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個季度環比降低。在本季度受訪投資者中,倉位控制在兩成以內占比最高,為33.8%。另有18.8%的投資者倉位控制在六成至八成之間,14.5%的投資者倉位達到在八成以上直至滿倉。與前一季度相比,倉位在六成以上的投資者占比下降約5個百分點。

投資風格“二八轉換”預期轉淡

1、八成投資者看好上證綜指下半年收紅

對于下半年市場表現的預期,調查顯示,較多投資者認為二季度A股市場的基本走勢體現為前低后高,過半投資者認為上證綜指在下半年仍存在跌破2000點的可能性。

調查顯示,看好下半年上證綜指能夠收紅的個人投資者占比達到80.2%。其中,29.9%的投資者認為漲幅在5%以上,50.3%的投資者認為漲幅在0至5%之間。對三季度上證綜指能夠達到的最高點,53.4%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上證綜指最高可行至2200點左右,在受訪投資者中占比最高。有31.8%的投資者更為樂觀,認為下半年上證綜指有望站上2500點。

落實在投資決策上,有66.6%的投資者表示將暫時觀望,占受訪投資者的絕大多數。另有14.5%的投資者表示未來將減倉,僅有9%的投資者表示將加倉,還有10%的投資者表示難以判斷。

2、對2000點“鐵底”信心不足

    在二季度中,上證綜指曾幾度試探2000點支撐力度。放眼下半年,有54.2%的投資者認為,上證綜指下半年波動下限將在2000點下方;28.1%投資者認為,下半年滬指運行下限將至1800點附近;約有38.9%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上證綜指運行下限就在2000點附近。對于2000點整數關對A股的意義,有41%的投資者認為,在2000點點位上存在“政策底”現象,上證綜指跌過2000點就會有資金和政策出面救市;有35.9%的投資者認為,2000點就是滬市市場底,這個位置以下缺乏下跌空間;有22.8%的投資者認為,2000點未必是“鐵底”,隨時可能徹底擊穿。

同時,2000點能否守住也成了投資者決定下一步投資方向的重要分水嶺。有31.2%的投資者表示,2000點“鐵底”一旦被破,就意味著A股下跌趨勢形成,將迅速撤退。持此觀點的投資者在受訪人群中占比最高。此外,22.7%的投資者認為超跌反彈在即,將大幅加倉。

3、“題材為王”再成主流觀點

針對投資者預期三季度行情結構的調查中,認為會出現題材為王的行情排名第一,藍籌股引領的估值修復行情排名第二。其中,有38.3%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大盤繼續橫盤,題材為王,熱點在題材股間不斷切換,而其余板塊缺乏機會”;有31.5%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大盤完成筑底過程,市場重心從創業板向藍籌股切換,啟動估值修復行情”。

在上一季度調查中,情況則恰好相反,更多投資者看好藍籌股和二八轉換。有38.3%的投資者認為,二季度“市場重心從創業板向藍籌股切換,完成二八轉換”,35.8%的投資者認為二季度“題材為王,熱點在題材股間不斷切換,而其余板塊缺乏機會”。業內人士認為,出現這種情緒變化的原因可能是二季度中藍籌股未能有效突破,創業板又在回調后出現反彈,導致在上一季度有所抬頭的投資風格“二八轉換”的預期出現逆轉。

這種情緒的變化很大程度上也與投資者對經濟形勢的悲觀預期息息相關。調查顯示,50.5%的投資者認為,未來經濟繼續探底,即將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難以理想;另有32.6%的投資者相信經濟即將復蘇,上市公司半年報將轉暖。此外,16.9%的投資者認為經濟繼續探底,但上市公司半年報或率先轉暖。

4、路徑依賴影響投資邏輯

前文提到,投資者對創業板指數整體的反彈力度抱有疑慮,但對于宏觀經濟形勢的悲觀預期使投資者對藍籌股表現也難以堅定看好,在投資標的選擇上與上一季度相比出現明顯變化。

具體來看,創業板在投資者持股偏好中的位置有所上升。在上一季度調查中僅有6.7%的投資者表示目前更傾向于持有創業板股票,排名僅高于ST股。本次調查中,有15.3%的投資者表示仍傾向于持有創業板股票,比重回升明顯。這或許表示,盡管不看好創業板的整體市場表現,但投資者對自己能夠抓住創業板中少數牛股仍有信心。

同時,有51.3%的投資者表示,目前更傾向于持有中小板股票,與上一季度調查相比有小幅增長;傾向持有大盤藍籌股的為20.3%,與上一季度調查相比回落6個百分點;另有10.9%的投資者表示傾向持有其他主板市場股票。上述統計結果表明,在市場風格變化趨勢并不明確的時點上,路徑依賴成為影響投資者決策邏輯的主要因素,投資者視線并未從小市值個股中轉移。

“恐新癥”漸退 打新熱度提升

1、六成投資者參與本輪打新

在二季度,證監會明確了下半年IPO發行100家的新股發行節奏,之后市場迎來今年第二輪新股發行。從本次調查的反饋信息來看,投資者對打新的積極性較一季度明顯提升。

調查顯示,相比上一季度調查中表示申購新股的投資者占比僅為42.5%,準備在年內接下來的時間中申購新股的投資者有63.8%。

對于打新策略,41.5%的投資者表示,將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申購所有新股;39.9%的投資者表示,將申購代表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小盤新股、創業板新股;13.5%的投資者表示,將申購財務報表優質、盈利能力強的個股;另有5.1%的投資者表示,只申購大盤藍籌股。

2、明確新股發行節奏獲認同

從調查結果來看,證監會在二季度明確新股發行節奏的做法受到了較多投資者的稱贊。有48.8%的投資者認為,此舉反映出證監會對市場進行預期管理的意愿。另有27.5%的投資者則認為,此舉也反映出新股發行的行政計劃色彩依然較濃。

同時,有部分投資者從市場角度對證監會此舉進行了解讀。17.2%的投資者認為,此舉反映出證監會出于市場壓力不得不放緩新股發行節奏,有穩定市場之意;7.1%的投資者則認為,此舉強化了新股的稀缺性,打新收益更加明確。

新股發行節奏的確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于新股發行打壓大盤的憂慮。50.3%的投資者認為,新股發行對市場的利空效應將逐漸釋放,市場將在一段時間后徹底消化此影響。另有35%的投資者認為,未來新股發行資金分流將常態化,對存量博弈的市場將產生長期壓制。

3、對上市公司監管標準認識不一

在二季度中,新股發行及退市制度改革不斷推進。A股市場時隔近10年后出現因持續虧損而退市的個股。市場普遍認為,完善退市制度是推進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前提條件。與此同時,京東商城、阿里巴巴等中國優質互聯網企業海外紛紛上市,引發市場人士對A股新股發行標準問題的思考。

調查顯示,針對中國互聯網企業赴海外上市問題,有54.2%的投資者認為,“國內新股發行審批制對企業財務、經營等情況干涉太多,不利于市場選擇出有潛力的企業,現象將倒逼新股發行注冊制”,超過受訪投資者半數。

但與此矛盾的是,再被問及“什么是決定一家企業是否可以上市或退市的最重要指標”時,仍有40%的投資者選擇“財務狀況”,在各類投資者中占比最多。另有36.5%的投資者選擇“信披質量”。可見,對于監管層對上市公司財務、經營情況可以干涉到什么程度,投資者認識尚未統一。

“T+0”和“滬港通”受到關注

1、投資者謹慎對待信托兌付風險

在今年二季度中,市場熱點事件層出不窮。例如,信托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漸露端倪,滬港通、“T+0”等證券市場新政也受到持續熱議。

在被問及“二季度中多起信托理財產品兌付事件對資產配置有何影響”時,投資者持適度謹慎態度。其中,55.5%的投資者持觀望態度,表示將梳理持有的理財產品基礎資產,退出與房地產等行業相關產品。另有32.6%的投資者表示,相信信托理財產品整體上并無風險,將繼續投資各類固定收益理財。僅有11.9%的投資者表示,將撤出投資理財產品的資金,轉向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標準金融產品。由此可見,理財產品的風險提升,進而從股市擠出資金的效應并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場內投資者對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率預期有所分化。在被問及“無起售門檻,T+0交易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達到多少將吸引您的股市投資資金”時,有37.6的投資者表示需要達到5%,另有32.6%的投資者表示需要達到7%或以上,分別為兩大占比最高的投資者人群。

2、多數投資者冷靜看待“滬港通”

“滬港通”在二季度進入投資者視線。根據有關部門披露的信息,年內滬市投資者與港股投資者都將可以購買對方市場股票,總額度為300億元人民幣。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境外投資者投資A股的意愿強烈,“滬港通”將帶來增量資金,從而打破存量資金的博弈格局,但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個人投資者對此卻分歧較大。

調查結果顯示,43.2%的投資者認為,“滬港通”將分流一部分市場資金,其影響偏負面;另有38.3%的投資者認為,“滬港通”將引入增量資金,有助于提升大盤藍籌股估值,對市場有正面影響。

對于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動的“T+0”,更多受訪投資者也表現出“敬而遠之”的態度。其中,有43.4%的投資者認為,“T+0”制度推出后將加劇個股波動,散戶將更難操作;另有37.3%的投資者認為,“T+0”將活躍交易氣氛,增強股市的流動性,利好市場表現。此外,9.6%的投資者認為,“T+0”整體上對行情沒有實質性影響,但將改善券商股業績。

值得關注的是,投資者對優先股這一新融資工具的看法卻偏正面。有42.4%的投資者認為,優先股發行將使銀行等藍籌股的投資吸引力上升,對市場而言是利多;另有37.8%的投資者認為,優先股發行增加了市場擴容壓力,對市場而言是利空。

3、新三板獲投資者關注

本次調查顯示,不斷走向成熟的新三板市場正引起投資者關注。54.8%的投資者表示,知道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市場的發展情況,但不清楚細節;另有31.2%了解該市場的發展情況。

投資者對越來越多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表現出濃厚的投資興趣,但受限于目前較高的進場門檻,尚不能參與新三板市場。有59%的投資者表達了參與新三板市場的興趣,但其中有近七成投資者表示自己不符合投資者的合適條件。此外,有41%的投資者表示,對新三板不感興趣,其中有47%的投資者認為新三板市場風險太大,53%的投資者認為新三板市場的交易不活躍。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二季度A股市場窄幅盤整,創業板市場回調后反彈。上海證券報·2014年第三季度個人投資者調查報告顯示,二季度實現盈利的個人投資者超過半數,盈利比例較一季度為高,已連續第二個季度好轉。值得注意的是,持有藍籌股的投資策略對提升二季度個人投資者收益的作用有所放大。同時,創業板的投資風險也引起投資者警覺。相較前一季度,個人投資者大幅度減持創業板股票,持倉倉位下降一半左右。并且,還有42.1%的投資者認為創業板的調整尚未到位。然而,對經濟增長預期不樂觀,投資者對投資藍籌股仍游移不定,看好投資風格“二八轉換”的部分投資者將目光再度聚集題材,其中38%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大盤將繼續橫盤,題材為王仍將是市場主流。 證監會在二季度明確了年內新股發行節奏。投資者的打新熱情較一季度有所提高。超過60%的投資者表示,年內準備繼續申購新股。另外,二季度亮相的“滬港通”遭遇冷遇,更多投資者將其視為分流資金的利空因素。 二季度收益持續好轉 投資者大幅減持創業板 1、盈利比例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 調查顯示,今年二季度個人投資者收益較一季度有進一步提升。整體來看,第二季度實現盈利的投資者比例達到55.9%,虧損的投資者占比為22.6%。對比前一季度股票投資調查,有49.6%的投資者實現盈利,28.1%的投資者虧損。 本次受訪投資者中,第二季度實現盈利在10%以內的投資者占比為40.5%,為第一大類投資者;損益大致持平的投資者占比為21.4%,為第二大類投資者;虧損在10%以內的投資者占比為13.5%,排名第三大類投資者。 從不同的投資者群體來看,投資規模較大的投資者盈利情況明顯好于一般投資者。調查結果顯示,證券投資規模50萬元以上投資者中,實現盈利的占比為63.5%,高出整體水平約7個百分點,損益基本持平的投資者占比為19.3%。相比之下,證券投資規模在5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中,實現盈利的占比為51.4%,損益持平的占比為22.6%。 2、創業板持倉比例銳減 在二季度個人投資者的持倉結構中,創業板個股持倉比例出現銳減,已不再是個人投資者股票池中的配置主力。調查顯示,受訪投資者持有股票倉位中,創業板占比為23.22%,較上一季度占比為47.86%出現腰斬。同時,在盈利的投資者股票倉位中,創業板占比為13%,也比上一季度的42%持倉比重大幅減少。 在二級市場上,二季度創業板指走出了一個寬而扁的“V”型走勢,指數從1355點附近下探至1213點低位,而后展開反彈并于二季度末重回1400點上方,但投資者對創業板指一次性回調20%之后的反彈抱有疑慮。 調查顯示,有42.1%的投資者認為,目前創業板調整尚未到位,反彈將很快結束,在各類投資者中占比最高。同時,有25.4%的投資者認為,反彈力度有限,創業板將進入較長時間橫盤。此外,有32.5%的投資者認為,創業板調整已經到位。 投資者對創業板反彈前景的分歧也表現在投資行為上。受訪投資者中,有45.2%的投資者表示期內繼續持有創業板股票,占較大多數;有33.6%的投資者表示正在減持創業板股票,19.8%的投資者表示已全部出清創業板股票,另有21.2%的投資者表示在二季度增持了創業板股票。 3、藍籌股收益增強作用繼續顯現 在第二季度中,持有藍籌股的投資策略對投資者收益的提升作用有所放大。數據顯示,在受訪投資者中,二季度實現盈利的投資者為62.1%,較上一季度的60.4%有所增長;二季度逐漸減持藍籌股的投資者有56%實現盈利;二季度增持藍籌股的投資者中有49.3%實現盈利;二季度將藍籌股減持至空倉的投資者中有47.6%實現盈利,在各類投資者中比例最低,并有31.6%的投資者出現虧損。 從藍籌股的配置比重看,將20%至40%倉位配置藍籌股的投資者收益表現最佳,有76.3%的投資者實現盈利,上一季度采取這一持倉策略實現盈利的投資者比重為60.8%。重配藍籌股60%以上的投資者中,有52.3%的投資者盈利,18.4%的投資者盈利在10%以上,另有41.5%的投資者出現虧損。 4、倉位小幅降低股市投入保持穩定 在今年二季度投資者整體盈利情況繼續好轉背景下,投資者在股市中的投入保持穩定。較大部分投資者表示二季度沒有大幅改變證券資產配置,未來也不準備進行大幅度調整。 調查顯示,二季度包括股票市值、證券賬戶、可使用現金的證券賬戶資產平均占個人金融資產的41.91%,上一季度該項調查結果為41.89%,兩者基本保持一致。 在受訪投資者中,有43.9%的投資者表示二季度證券資產在其金融資產中的占比基本保持不變。在被問及“近期是否準備主動改變證券賬戶中的資產投入”時,有62.5%的投資者表示“不打算進行大幅調整”。 調查顯示,二季度個人投資者平均倉位為39.73%,較前一季度的45.46%數據降低了近6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個季度環比降低。在本季度受訪投資者中,倉位控制在兩成以內占比最高,為33.8%。另有18.8%的投資者倉位控制在六成至八成之間,14.5%的投資者倉位達到在八成以上直至滿倉。與前一季度相比,倉位在六成以上的投資者占比下降約5個百分點。 投資風格“二八轉換”預期轉淡 1、八成投資者看好上證綜指下半年收紅 對于下半年市場表現的預期,調查顯示,較多投資者認為二季度A股市場的基本走勢體現為前低后高,過半投資者認為上證綜指在下半年仍存在跌破2000點的可能性。 調查顯示,看好下半年上證綜指能夠收紅的個人投資者占比達到80.2%。其中,29.9%的投資者認為漲幅在5%以上,50.3%的投資者認為漲幅在0至5%之間。對三季度上證綜指能夠達到的最高點,53.4%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上證綜指最高可行至2200點左右,在受訪投資者中占比最高。有31.8%的投資者更為樂觀,認為下半年上證綜指有望站上2500點。 落實在投資決策上,有66.6%的投資者表示將暫時觀望,占受訪投資者的絕大多數。另有14.5%的投資者表示未來將減倉,僅有9%的投資者表示將加倉,還有10%的投資者表示難以判斷。 2、對2000點“鐵底”信心不足 在二季度中,上證綜指曾幾度試探2000點支撐力度。放眼下半年,有54.2%的投資者認為,上證綜指下半年波動下限將在2000點下方;28.1%投資者認為,下半年滬指運行下限將至1800點附近;約有38.9%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上證綜指運行下限就在2000點附近。對于2000點整數關對A股的意義,有41%的投資者認為,在2000點點位上存在“政策底”現象,上證綜指跌過2000點就會有資金和政策出面救市;有35.9%的投資者認為,2000點就是滬市市場底,這個位置以下缺乏下跌空間;有22.8%的投資者認為,2000點未必是“鐵底”,隨時可能徹底擊穿。 同時,2000點能否守住也成了投資者決定下一步投資方向的重要分水嶺。有31.2%的投資者表示,2000點“鐵底”一旦被破,就意味著A股下跌趨勢形成,將迅速撤退。持此觀點的投資者在受訪人群中占比最高。此外,22.7%的投資者認為超跌反彈在即,將大幅加倉。 3、“題材為王”再成主流觀點 針對投資者預期三季度行情結構的調查中,認為會出現題材為王的行情排名第一,藍籌股引領的估值修復行情排名第二。其中,有38.3%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大盤繼續橫盤,題材為王,熱點在題材股間不斷切換,而其余板塊缺乏機會”;有31.5%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大盤完成筑底過程,市場重心從創業板向藍籌股切換,啟動估值修復行情”。 在上一季度調查中,情況則恰好相反,更多投資者看好藍籌股和二八轉換。有38.3%的投資者認為,二季度“市場重心從創業板向藍籌股切換,完成二八轉換”,35.8%的投資者認為二季度“題材為王,熱點在題材股間不斷切換,而其余板塊缺乏機會”。業內人士認為,出現這種情緒變化的原因可能是二季度中藍籌股未能有效突破,創業板又在回調后出現反彈,導致在上一季度有所抬頭的投資風格“二八轉換”的預期出現逆轉。 這種情緒的變化很大程度上也與投資者對經濟形勢的悲觀預期息息相關。調查顯示,50.5%的投資者認為,未來經濟繼續探底,即將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難以理想;另有32.6%的投資者相信經濟即將復蘇,上市公司半年報將轉暖。此外,16.9%的投資者認為經濟繼續探底,但上市公司半年報或率先轉暖。 4、路徑依賴影響投資邏輯 前文提到,投資者對創業板指數整體的反彈力度抱有疑慮,但對于宏觀經濟形勢的悲觀預期使投資者對藍籌股表現也難以堅定看好,在投資標的選擇上與上一季度相比出現明顯變化。 具體來看,創業板在投資者持股偏好中的位置有所上升。在上一季度調查中僅有6.7%的投資者表示目前更傾向于持有創業板股票,排名僅高于ST股。本次調查中,有15.3%的投資者表示仍傾向于持有創業板股票,比重回升明顯。這或許表示,盡管不看好創業板的整體市場表現,但投資者對自己能夠抓住創業板中少數牛股仍有信心。 同時,有51.3%的投資者表示,目前更傾向于持有中小板股票,與上一季度調查相比有小幅增長;傾向持有大盤藍籌股的為20.3%,與上一季度調查相比回落6個百分點;另有10.9%的投資者表示傾向持有其他主板市場股票。上述統計結果表明,在市場風格變化趨勢并不明確的時點上,路徑依賴成為影響投資者決策邏輯的主要因素,投資者視線并未從小市值個股中轉移。 “恐新癥”漸退打新熱度提升 1、六成投資者參與本輪打新 在二季度,證監會明確了下半年IPO發行100家的新股發行節奏,之后市場迎來今年第二輪新股發行。從本次調查的反饋信息來看,投資者對打新的積極性較一季度明顯提升。 調查顯示,相比上一季度調查中表示申購新股的投資者占比僅為42.5%,準備在年內接下來的時間中申購新股的投資者有63.8%。 對于打新策略,41.5%的投資者表示,將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申購所有新股;39.9%的投資者表示,將申購代表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小盤新股、創業板新股;13.5%的投資者表示,將申購財務報表優質、盈利能力強的個股;另有5.1%的投資者表示,只申購大盤藍籌股。 2、明確新股發行節奏獲認同 從調查結果來看,證監會在二季度明確新股發行節奏的做法受到了較多投資者的稱贊。有48.8%的投資者認為,此舉反映出證監會對市場進行預期管理的意愿。另有27.5%的投資者則認為,此舉也反映出新股發行的行政計劃色彩依然較濃。 同時,有部分投資者從市場角度對證監會此舉進行了解讀。17.2%的投資者認為,此舉反映出證監會出于市場壓力不得不放緩新股發行節奏,有穩定市場之意;7.1%的投資者則認為,此舉強化了新股的稀缺性,打新收益更加明確。 新股發行節奏的確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于新股發行打壓大盤的憂慮。50.3%的投資者認為,新股發行對市場的利空效應將逐漸釋放,市場將在一段時間后徹底消化此影響。另有35%的投資者認為,未來新股發行資金分流將常態化,對存量博弈的市場將產生長期壓制。 3、對上市公司監管標準認識不一 在二季度中,新股發行及退市制度改革不斷推進。A股市場時隔近10年后出現因持續虧損而退市的個股。市場普遍認為,完善退市制度是推進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前提條件。與此同時,京東商城、阿里巴巴等中國優質互聯網企業海外紛紛上市,引發市場人士對A股新股發行標準問題的思考。 調查顯示,針對中國互聯網企業赴海外上市問題,有54.2%的投資者認為,“國內新股發行審批制對企業財務、經營等情況干涉太多,不利于市場選擇出有潛力的企業,現象將倒逼新股發行注冊制”,超過受訪投資者半數。 但與此矛盾的是,再被問及“什么是決定一家企業是否可以上市或退市的最重要指標”時,仍有40%的投資者選擇“財務狀況”,在各類投資者中占比最多。另有36.5%的投資者選擇“信披質量”。可見,對于監管層對上市公司財務、經營情況可以干涉到什么程度,投資者認識尚未統一。 “T+0”和“滬港通”受到關注 1、投資者謹慎對待信托兌付風險 在今年二季度中,市場熱點事件層出不窮。例如,信托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漸露端倪,滬港通、“T+0”等證券市場新政也受到持續熱議。 在被問及“二季度中多起信托理財產品兌付事件對資產配置有何影響”時,投資者持適度謹慎態度。其中,55.5%的投資者持觀望態度,表示將梳理持有的理財產品基礎資產,退出與房地產等行業相關產品。另有32.6%的投資者表示,相信信托理財產品整體上并無風險,將繼續投資各類固定收益理財。僅有11.9%的投資者表示,將撤出投資理財產品的資金,轉向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標準金融產品。由此可見,理財產品的風險提升,進而從股市擠出資金的效應并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場內投資者對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率預期有所分化。在被問及“無起售門檻,T+0交易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達到多少將吸引您的股市投資資金”時,有37.6的投資者表示需要達到5%,另有32.6%的投資者表示需要達到7%或以上,分別為兩大占比最高的投資者人群。 2、多數投資者冷靜看待“滬港通” “滬港通”在二季度進入投資者視線。根據有關部門披露的信息,年內滬市投資者與港股投資者都將可以購買對方市場股票,總額度為300億元人民幣。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境外投資者投資A股的意愿強烈,“滬港通”將帶來增量資金,從而打破存量資金的博弈格局,但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個人投資者對此卻分歧較大。 調查結果顯示,43.2%的投資者認為,“滬港通”將分流一部分市場資金,其影響偏負面;另有38.3%的投資者認為,“滬港通”將引入增量資金,有助于提升大盤藍籌股估值,對市場有正面影響。 對于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動的“T+0”,更多受訪投資者也表現出“敬而遠之”的態度。其中,有43.4%的投資者認為,“T+0”制度推出后將加劇個股波動,散戶將更難操作;另有37.3%的投資者認為,“T+0”將活躍交易氣氛,增強股市的流動性,利好市場表現。此外,9.6%的投資者認為,“T+0”整體上對行情沒有實質性影響,但將改善券商股業績。 值得關注的是,投資者對優先股這一新融資工具的看法卻偏正面。有42.4%的投資者認為,優先股發行將使銀行等藍籌股的投資吸引力上升,對市場而言是利多;另有37.8%的投資者認為,優先股發行增加了市場擴容壓力,對市場而言是利空。 3、新三板獲投資者關注 本次調查顯示,不斷走向成熟的新三板市場正引起投資者關注。54.8%的投資者表示,知道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市場的發展情況,但不清楚細節;另有31.2%了解該市場的發展情況。 投資者對越來越多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表現出濃厚的投資興趣,但受限于目前較高的進場門檻,尚不能參與新三板市場。有59%的投資者表達了參與新三板市場的興趣,但其中有近七成投資者表示自己不符合投資者的合適條件。此外,有41%的投資者表示,對新三板不感興趣,其中有47%的投資者認為新三板市場風險太大,53%的投資者認為新三板市場的交易不活躍。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香蕉日本久久 | 精品国产在天天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丝袜 | 婷婷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一区二区国产欧美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