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導讀

每經網首頁 > 股市導讀 > 正文

新華社:阿里赴美 中國再遭上市資源流失之痛

新華網 2014-09-16 16:08:07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一,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文件,將其IPO發行價區間提高至每股66至68美元。4天后,它有望以“史上最大IPO”的身份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

地球的另一端,中國投資者在為錯失本土最具知名度的互聯網企業而扼腕嘆息。阿里巴巴赴美,令中國股市再度遭遇優質上市資源流失之“痛”。

阿里巴巴本次IPO擬發售3.2億股。按照最新的發行價區間,其融資上限可達250億美元,對應估值高達1680億美元以上。而其此次提高發行價區間,主要原因是“投資者需求強勁”。

將于美國當地時間本月19日掛牌上市的阿里巴巴,創下美國乃至全球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科技股IPO紀錄“幾無懸念”。

為阿里巴巴貢獻了絕大部分利潤的中國民眾,則無緣分享由其良好成長性帶來的“資本盛宴”。

過去的十多年間,類似的故事重復上演。從早年的騰訊、百度、新浪、搜狐,再到眼下的阿里巴巴、京東。中國互聯網協會的數據顯示,排名中國內地前十位的互聯網公司悉數在美國或香港上市,不約而同地演繹著“國內賺錢、境外分紅”的模式。

這無疑“刺痛”著總市值高達28萬億元人民幣的中國股市。

如果說境外注冊且采用“同股不同權”的二元制股權結構,使得阿里巴巴選擇海外上市成為個案,冗長的上市周期和僵化的上市標準,則是更多中國創新企業相繼“出走”的主因。

因為市場長期低迷,中國內地證券監管機構曾多次采用暫停新股發行的方式,以緩解擴容對于二級市場的壓力。最近的一次暫停長達15個月。而即使今年初IPO重啟,新股發行的節奏也顯得十分緩慢。

在立志于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創業板市場,等待核準的企業超過了200家,且大多數“排隊”時間在兩年以上。有業內人士預測,僅完成這些企業的核準上市就可能需要兩至三年的時間。

漫長的等待不僅消耗著創新企業的耐心和競爭力,也讓創投資本倍感無奈。清科創投CEO倪正東表示,這些年人民幣創投基金都在積極投資高科技創新企業,但上市緩慢甚至停滯導致的退出不暢,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創投基金的投資熱情。

據清科統計,2013年中外創業投資機構新募集基金199只,同比降低21%;新增可投資于中國大陸的資本量為69.19億美元,同比降低25.7%。創業投資市場處于2010年以來的“最低迷時期”。

除此之外,還有大批擁有創新性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本土創新企業,因為無法滿足盈利性、股權結構、組織架構等現行A股發行上市條件,而最終選擇遠赴海外。

“如果再一味固守歷史財務數據等遴選標準,中國股市可能錯失更多的阿里巴巴。”華鑫證券投資總監仇彥英警告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謀求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中國股市正試圖以更加包容的心態看待這些具備良好成長前景的本土企業。

一個半月前,中國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在俗稱“新三板”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上市。

按照計劃,中國將于明年對《證券法》進行較大規模的修訂。多位證券界和法律界專家呼吁,借助這一契機從股權結構、發行上市條件、激勵機制等方面放松管制,為新興產業進入資本市場提供更為寬松的制度環境。

與此同時,成熟市場普遍采用的新股發行注冊制,也正在研究和探索之中。作為中國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目標將伴隨注冊制的最終推行,在中國資本市場落地生根。

制度體系和監管環境的完善,有望營造一個多元、透明、高效、公平的中國股市,令其不再面對阿里巴巴式的本土優質上市資源流失之“痛”。

責編 吳永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一,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文件,將其IPO發行價區間提高至每股66至68美元。4天后,它有望以“史上最大IPO”的身份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 地球的另一端,中國投資者在為錯失本土最具知名度的互聯網企業而扼腕嘆息。阿里巴巴赴美,令中國股市再度遭遇優質上市資源流失之“痛”。 阿里巴巴本次IPO擬發售3.2億股。按照最新的發行價區間,其融資上限可達250億美元,對應估值高達1680億美元以上。而其此次提高發行價區間,主要原因是“投資者需求強勁”。 將于美國當地時間本月19日掛牌上市的阿里巴巴,創下美國乃至全球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科技股IPO紀錄“幾無懸念”。 為阿里巴巴貢獻了絕大部分利潤的中國民眾,則無緣分享由其良好成長性帶來的“資本盛宴”。 過去的十多年間,類似的故事重復上演。從早年的騰訊、百度、新浪、搜狐,再到眼下的阿里巴巴、京東。中國互聯網協會的數據顯示,排名中國內地前十位的互聯網公司悉數在美國或香港上市,不約而同地演繹著“國內賺錢、境外分紅”的模式。 這無疑“刺痛”著總市值高達28萬億元人民幣的中國股市。 如果說境外注冊且采用“同股不同權”的二元制股權結構,使得阿里巴巴選擇海外上市成為個案,冗長的上市周期和僵化的上市標準,則是更多中國創新企業相繼“出走”的主因。 因為市場長期低迷,中國內地證券監管機構曾多次采用暫停新股發行的方式,以緩解擴容對于二級市場的壓力。最近的一次暫停長達15個月。而即使今年初IPO重啟,新股發行的節奏也顯得十分緩慢。 在立志于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創業板市場,等待核準的企業超過了200家,且大多數“排隊”時間在兩年以上。有業內人士預測,僅完成這些企業的核準上市就可能需要兩至三年的時間。 漫長的等待不僅消耗著創新企業的耐心和競爭力,也讓創投資本倍感無奈。清科創投CEO倪正東表示,這些年人民幣創投基金都在積極投資高科技創新企業,但上市緩慢甚至停滯導致的退出不暢,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創投基金的投資熱情。 據清科統計,2013年中外創業投資機構新募集基金199只,同比降低21%;新增可投資于中國大陸的資本量為69.19億美元,同比降低25.7%。創業投資市場處于2010年以來的“最低迷時期”。 除此之外,還有大批擁有創新性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本土創新企業,因為無法滿足盈利性、股權結構、組織架構等現行A股發行上市條件,而最終選擇遠赴海外。 “如果再一味固守歷史財務數據等遴選標準,中國股市可能錯失更多的阿里巴巴。”華鑫證券投資總監仇彥英警告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謀求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中國股市正試圖以更加包容的心態看待這些具備良好成長前景的本土企業。 一個半月前,中國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在俗稱“新三板”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上市。 按照計劃,中國將于明年對《證券法》進行較大規模的修訂。多位證券界和法律界專家呼吁,借助這一契機從股權結構、發行上市條件、激勵機制等方面放松管制,為新興產業進入資本市場提供更為寬松的制度環境。 與此同時,成熟市場普遍采用的新股發行注冊制,也正在研究和探索之中。作為中國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目標將伴隨注冊制的最終推行,在中國資本市場落地生根。 制度體系和監管環境的完善,有望營造一個多元、透明、高效、公平的中國股市,令其不再面對阿里巴巴式的本土優質上市資源流失之“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二十 | 久久99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永久免费Aⅴ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视频国产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 | 另类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 午夜福利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