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1-14 09:49:10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決定組織實施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能力建設專項,構建城市軌道交通創新網絡。專項目標為,未來2~3年,建成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測試、車輛系統集成等創新平臺,為城市軌道交通相關技術創新提供支撐和服務。
發改委稱,實施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能力建設專項,正是為了滿足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
交通部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目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核心技術仍依賴進口,近幾年正值建設高潮,是我國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的良機。
此次發布的《關于請組織申報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通知》提出,將構建城市軌道交通創新網絡,建立合理分工、信息和知識產權共享、聯合制定行業標準規范、共同推動技術轉移轉化的合作機制,探索解決“創新孤島”問題。
據中國軌道交通網調研顯示,今年國內獲批的36座城市都在進行軌道交通線路建設,其中將有22座城市36條新線路開工,總里程達927公里,總投資達5022億元。
截至2013年底,我國大陸已有36座城市獲得國家批準建設軌道交通線路,其中19座城市已有線路建成并開通運營,運營里程達2500公里,居世界第一。
不過,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技術水平并不像建設規模那樣世界領先。吳洪洋介紹,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軌道交通的核心技術仍然依靠進口,“我們購買技術,人家來人培訓,國內很多地鐵都還是按照這樣的方式在發展。”他說。
“用來挖地鐵的振動機一半以上都在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此龐大的建設規模意味著巨大的市場,而依靠市場吸引技術,進而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的發展方式在我國不乏先例。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告訴記者,雖然很多國家都在采用這樣的方式,但進口核心技術難免使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受制于人,“現在正是充分利用我國優勢技術,,提高自主研發水平的良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