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外匯

每經網首頁 > 外匯 > 正文

人民幣收盤較中間價貶值1.9959% 事實上已跌停

證券時報 2015-02-17 09:12:30

 

昨日,境內匯市收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對中間價的折價達到1.9959%,創去年3月波幅增至2%以來的最大跌幅,亦是事實上的首次“跌停”。

不難發現,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歐洲央行擴大量化寬松規模,將進一步推升美元指數貶值壓力。面對上述壓力,春節期間,央行對于存款準備金率、基準利率以及匯率政策調整等方面,將會作出哪些舉措?

對此,市場給出了幾種可能的答案——匯率震蕩貶值+降準+謹慎降息;匯市常態干預+降準+降息等。這其中,對于匯率形成機制以及未來匯率水平走勢方面的預判,分歧最大。

筆者認為,在海外經濟體陸續放水、國內呈現“通貨收縮”(尚未成為“緊縮”)的趨勢下,穩定經濟增長與調整產業結構的宏觀思路仍將維持。因此,相對合理的貨幣政策組合拳,應該是有節奏地實施降準與降息,并逐步放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幅限制,盡可能允許市場機制去調節匯率中“或高估”、“或低估”的水分。

具體而言,可以先讓人民幣對美元的日內2%波幅逐步與非美貨幣接軌,如當前人民幣對歐元、英鎊等的波幅限制為3%,人民幣對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的波幅限制為5%等。在過渡期結束后,人民銀行可以擇機取消人民幣對美元的交易價格波幅限制。那時候,也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境內即期市場與離岸市場這三股力量達成平衡的時刻。

值得注意的是,放開匯率的日內波幅限制,并非所謂的放開匯率管制。后者的實施,可能會導致像今年2月5日烏克蘭貨幣格里夫納對美元瞬間暴跌48%的情況出現;前者的逐步放開,更多是發揮市場調節匯率的功能,真正增強匯率的內在穩定性。

按照央行有關匯率制度的闡述,我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相比基準利率或存款準備金率等的調整而言,匯率更多指向外部市場。如果解除了在中間價基礎上的人為波幅限制,將有助于減輕因降息等可能帶來的資本外流壓力。波幅逐步放開,漲跌停限制不復存在,雙向波動逐步擴大,還有助于增強企業與銀行的市場化避險意識及避險能力,最終實現匯率預期的穩定。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s图欧美中文字幕 | 日本女优天堂网页 | 欧美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 中文日韩欧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a | 亚洲国产成在线网站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