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鄉親外遷,村子越來越空了

2015-02-25 00:43:14

這是一個不能算做山村的小村莊,幾個小山坡圍起來,按地形只能是丘陵。村子不大,戶籍登記的只有幾百人,通常誰家孩子跑出去玩,到了飯點,在門口大呼一聲,整個村子都能聽到。但是今年,在羊年春節的清晨,村里放鞭炮的只有寥寥幾戶。

◎趙春燕

“村子確實越來越空了。”近幾年春節回到家鄉河南鞏義里河村,此番感覺愈發強烈。

這是一個不能算做山村的小村莊,幾個小山坡圍起來,按地形只能是丘陵。村子不大,戶籍登記的只有幾百人,通常誰家孩子跑出去玩,到了飯點,在門口大呼一聲,整個村子都能聽到。但是今年,在羊年春節的清晨,村里放鞭炮的只有寥寥幾戶。

村子經濟不算發達,兩三個小賣部,外加煤礦上一兩家飯店,一年到頭也沒個集,逛集市要坐車或者開車到十里外的鎮上。

小村莊里有我摯愛的一面,比如清涼的泉水,美麗的小河,永遠清晰可見的星空以及新鮮的空氣。我在這里度過了自由快樂的童年,春季滿眼的桃紅柳綠,夏日夜間的陣陣蛙鳴和點點螢火,這是我夢回故鄉時清晰可見的場景。

村里參天的皂莢樹下有一口泉眼,泉水帶著一絲甘甜。就是這樣一口小小的泉眼,活水長流,匯成了下游的小河——我童年最喜愛的地方。

回家須從河壩上經過,原來的小學門口已經掛起了文化大院的標志。村里人說,由于學生越來越少,幾年前就把幾個村的小學整合成一所。我所在的村只保留一二三年級,合校的學生就只能住校。但是,近兩年原本只有幾個學生的小學校也沒了。

學生少的背后是村里越來越空了,僅有的幾個適齡孩子,家長也都想辦法轉到臨村或鎮上上學。

為何村子越來越空,這要從小河另一頭的煤礦說起。

村里有兩個小煤礦,這曾是村里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上中學時,村里多數人靠煤車或挖煤為生,鎮上回村的路上長長的拉煤車隊是很常見的。車隊走過之后都會揚起嗆人的灰塵,透過夾雜著煤灰的揚塵能依稀看清煤車司機臉上憨憨的微笑。

那時候,村里男人下煤窯拉煤,女人看孩子照顧家,日子過得祥和安穩。

對于煤礦不好的記憶,來自于它破壞了我摯愛的小河。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煤礦中的硫磺水排到了河里,把綠瑩瑩的河水染成了黃色,魚全死了。河邊也難見到玩耍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女人。

大概在2012年前后,村里的煤礦停了。一個煤礦的老礦長因年邁無力經營,把煤礦賣給了某國企煤業集團。另一個礦是外村人經營的煤礦,至于停產的原因,據村里人說是和關閉小煤礦有關系。

煤礦關閉后,大多靠煤礦過活的村民便另謀生路,比如原來拉煤的男人到鎮上改開貨車,媳婦跟著在鎮上經營理發店,或者籌錢搞養豬場等。日子看似并不比原來差,但還有一部分人因無事可做而發愁。

除了煤礦關停外,相當一部分的耕地也變成了林地。記不清是哪一年,一項鼓勵山區村民種樹的政策出臺,村民發現,種樹比種莊稼劃算,這一政策加速了村民走出村莊。

家鄉村民外遷的大背景是中央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但情形各不相同。

比如,兒子在鄭州落戶的老兩口搬去鄭州跟著兒子住進大城市,或者原本在鎮上工作的,后來到市里上班就直接遷過去,再或者有的為了做生意方便,就干脆搬到了離村不遠的魯鎮或者郭鎮。

與外遷的鄉親們一樣,我家也要外遷。由于前幾年的大規模建設,市區出現了爛尾樓,房價幾乎跌至谷底。這時候父母拿出積蓄在市區購置了一套復式樓房。

對于家鄉,我內心里還是非常喜愛的,面對村里僅剩的幾戶人家,我不想說家鄉衰落了。在社會發展的大潮中,終會有一些地方夠不上拆遷資格,也成不了人口聚集的主體,這樣的地方無法避免人口外遷移的命運,我家的村子應屬于此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丝袜精品一区 | 日本无吗无卡v免费清高清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另类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 | 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不卡 | 日韩国产变态另类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