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12 03:04:4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國本幣貶值對股市到底造成什么影響,其他國家已有時間跨度較大和較成熟的案例,以下《每日經濟新聞》將對兩個有借鑒意義的案例進行梳理。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孫宇婷
昨日央行大幅下調人民幣中間價逾1000點,創歷史最大降幅,A股也出現了大幅動蕩。人民幣貶值對A股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這不能一概而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國本幣貶值對股市到底造成什么影響,其他國家已有時間跨度較大和較成熟的案例,以下《每日經濟新聞》將對兩個有借鑒意義的案例進行梳理。
昨日(8月11日),人民幣中間價創出有史以來最大降幅。從股市表現看,滬市沒有明顯反應,深市小幅上漲,恒生國企指數則邁向一個月最大漲幅。國際市場也因人民幣掀起波瀾,日股轉跌,MSCI明晟亞太指數亦掉頭走低。
那么,本幣貶值究竟對一國的股市的影響有多大呢?來看看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
每經記者 孫宇婷
案例1 日本 日元兩次大貶值 消費板塊漲幅領先
歷史上,日元大幅貶值主要有兩次:一次是1995年4月~1998年5月,日元兌美元貶值幅度達到60%;第二次是2012年初至今,貶值幅度達到55%。《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兩輪大幅貶值期間,日經指數表現截然不同:1995年股市先揚后抑,2012年則表現為持續上揚。
1995年~1998年:股市先揚后抑
1995年~1998年的日元貶值中,日經指數先揚后抑。彭博數據顯示,1995年4月~1996年6月,日經指數由16139.95點攀升至22530.75點,區間漲幅達39.6%。日元最初貶值后,因市場預期利于經濟回暖,受積極情緒帶動,指數節節走高。
然而,1996年6月后,日元繼續貶值對日本國內經濟改善效果減弱,經濟仍不斷下滑,股市隨之進入下跌通道,1997年3月至6月間曾一度反彈14.5%,后不斷走低,到1998年5月,日經指數再度回到16000點水平,1998年5月底,日經指數觸及16527.17點,期間累計跌幅達26.6%。《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1995年至1996年的股市單邊上漲行情中,消費品、工業、科技和消費服務等板塊漲幅領先,平均漲幅達35%以上,尤以消費品51.78%的漲幅最為搶眼。公用事業、電信類行業個股則漲幅靠后,大幅跑輸大盤,表現最遜的公用事業板塊,期間僅錄得3.91%漲幅。
而在1996年至1998年的下行行情中,逆市上漲的板塊僅有消費品、電信及科技,其中電信板塊以18.72%的區間漲幅領漲,科技板塊緊隨其后,漲幅達11.85%。相比這輪貶值初期一馬當先的走勢,消費品板塊在大盤整體弱勢的情況下上漲略顯乏力,但仍錄得9.4%的累計漲幅。在這波下跌行情中,跌幅最大的板塊為油氣服務(-51.59%)、基本材料(-42.02%)和金融板塊(-38.6%)。
2012年底至今:大盤持續走高
始于2012年11月中旬的大幅貶值,主要受到來自安倍晉三強硬訴求的影響。從安倍在當時承諾提高財政支出以及呼吁日本央行結束通貨緊縮后,日元兌美元匯率在1個月內跌去6%,同期,日經指數大漲了近15%。《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當時領漲的板塊主要集中在證券、商品、電氣和天然氣。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東京證交所(TOPIX)的證券與商品指數上漲了44.23%,電氣和天然氣指數上漲了19.3%,而鋼鐵指數漲幅為18.72%。
日元貶值,意味著日本國內的出口商將獲得更多海外競爭力,對于豐田、索尼這樣的龍頭跨國企業而言,無疑是振奮人心的消息。在出口類等主力股堅挺上揚的帶動下,日經股指繼續攀升,2012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日經指數創年內最高收盤點位。
迄今日經指數仍在不斷刷新新高,從2012年末日元貶值算起,日經指數累計飆漲133.7%。截至目前,漲幅最大的板塊依次為電信板塊(漲逾116%)、金融板塊(97%)、消費品(92.42%)、健康護理(82.79%)以及科技(71%)。同期,表現最差的板塊為公用事業(19.94%)、油氣指數(20.86%)。
案例2 韓國 經濟危機期間韓元大貶值 難扭股市跌勢
同樣為外向型經濟的韓國,也曾經歷過較大幅度的本幣貶值。1970年以后,韓元兌美元總體趨勢體現為貶值,其中大幅貶值有三次。
第一次是1979年~1985年,期間韓元兌美元貶值達80%;第二次是1996年至1998年初,正值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貶值幅度為112%;第三次貶值是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貶值幅度為55.6%。
后兩次都發生在經濟危機期間,迫于當時國內經濟失速下滑,貶值旨在為經濟恢復提供支持。但因韓國本身對外依賴程度高,加上整體經濟環境惡化,因此在這兩次貶值期間,韓國股指KOSPI指數跌幅都非常明顯。其中,在1996年~1998年韓元貶值期間,KOSPI指數累計跌去63.16%;次貸危機期間,指數跌55%。
此外,記者梳理發現,這兩次經濟危機期間,在大盤暴跌背景下,僅科技和電信板塊表現出了較強的抗跌性,跌幅相對較小。
比較特別的是,1979年~1985年韓元貶值期間,KOSPI指數整體有所上漲,1980年至1981年初整體盤整,1981年2月至7月大幅上漲,隨后1981年7月至1982年5月持續下跌,此后開啟3年區間震蕩走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