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6-01-20 15:34:29
不少年輕人青睞網上購物。春節前又是一輪電商投放促銷廣告的旺季。只是,通過郵件鏈接、或者廣告彈出來購物,您可千萬要瞅準了:這個網站是真還是假。
春節前夕,往往是網絡違法犯罪的高發時段,不經意的“一點”,也許就能讓你錢財兩空。
通常我們總以為爺爺奶奶輩觸網少,較容易被騙子鉆空子。但據數據統計,結合公安部門反信息詐騙的實戰經驗發現,“智商低、經驗少才被騙”完全是對信息詐騙的認知誤區,“高知人群”已成為大額詐騙的重災區。
如果我們給典型受害者“畫像”,大概是這樣的:性別男;年齡40歲以上;事業單位職工或無業、退休人員;性格易輕信、嫌麻煩、好面子;較少上網,文化水平往往較高。根據數據分析,此類人群占受騙者總數的62%,而且他們多數被騙也不愿聲張。尤其是在損失超過5萬元的詐騙案中,中老年男性比例達75%。
而典型作案者的“畫像”則呈現年輕化態勢:“90后”占犯罪人數的八成以上;他們大多操著一口不標準的南方普通話;常用400或17x開頭的電話號碼或假冒運營商客服電話;活躍時間在上午11點和下午4點,常出沒在法定假日、寒暑假和“雙11”、“雙12”;目的性明確,通常三五句話就會提出匯款要求。
詐騙手段年年翻新,但萬變不離其宗,大致都是同樣的套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