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快消

每經網首頁 > 快消 > 正文

溫氏股份養殖模式揭秘:“公司+農戶”大舉擴張 監控成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22 01:23:15

記者走訪新興縣內的養殖戶發現,溫氏股份的養殖模式中,豬苗、飼料等均由溫氏股份提供,生豬出欄時由溫氏股份按約定價格回收,對養殖戶實行“旱澇保收”的措施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記者 吳澤鵬

從廣東云浮市區發往新興縣的班車大約每30分鐘一趟,車程近40分鐘。新興縣便是溫氏股份(300498,SZ)總部所在地。

這家依靠“公司+農戶”模式大舉擴張的養殖企業,目前肉豬養殖規模排名全國第一,世界第二。

4月18日,溫氏股份發布年報稱,2015年公司以“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為核心的“溫氏模式”開展肉豬養殖業務,商品豬銷售量1535.06萬頭,同比增長26%。全年營收482.37億元,同比增長24.57%。凈利潤62.05億元,同比增長130.77%。其中,下半年營收合計近28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新興縣內的養殖戶發現,溫氏股份的養殖模式中,豬苗、飼料等均由溫氏股份提供,生豬出欄時由溫氏股份按約定價格回收,對養殖戶實行“旱澇保收”的措施。此輪豬肉價格暴漲,農戶并非真正的受益者。

但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模式有先天硬傷,那就是對合作養殖戶無法實現24小時監管,食品安全管理問題或存漏洞。

溫氏股份墊付豬苗、飼料

在新興縣,養豬大致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撈溫氏”,一種是“私養”。前者即“跟著溫氏賺錢”之意,后者則指脫離公司的個體養殖。

養殖戶口中“撈溫氏”,便是指溫氏股份宣傳所稱“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模式。

溫氏股份年報稱,在該模式下,公司與農戶以委托養殖方式合作,根據產業流程管理要求進行合理分工,農戶負責飼養管理環節,公司負責種苗生產、飼料生產、藥物生產和采購、技術服務、回收銷售等環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養殖戶和溫氏股份合作養豬,需要在溫氏股份開設有養殖賬戶,除了需要自己投資建養殖場、交豬苗定金外,其余的諸如豬苗、飼料等,均由溫氏股份先行提供,但這部分金額會記在養殖賬戶里,待生豬出欄計算總價時,再一次性扣除。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資金不足,養殖戶也不需要一次性交足豬苗全部定金,“一頭豬苗400元,你就按200元/頭交就可以了。等到生豬出欄結算后有錢了,再補足定金。”新興縣太平鎮一溫氏模式下的養殖戶告訴記者,“如果一個養殖場是公司的話,溫氏是占大股份的。”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溫氏股份對合作養殖戶的生豬還有“保價回收”政策,即當行情不景氣之時,溫氏股份仍會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回收生豬,并補足養殖戶每頭豬150元左右的盈利。

而當行情好時,溫氏股份也會提高生豬回收價格。以此次行情為例,豬價“高歌猛進”直達10元/斤大關,溫氏股份給合作養殖戶的生豬回收價格也在7.5元/斤的基礎上,補貼0.2/斤,養殖戶每頭豬大約可以多補貼40元。

據長江證券研報指出,由于行情景氣,2015年該公司付給農戶的代養費有所上升,由2014年平均163元/頭上升到216元/頭。

而據了解,去年豬肉價格從4月份開始上漲,雖在9月份有所回調,但到年底還處于相對高價區,2015年生豬均價達到15.3元/公斤,同比增長15.5%。

“跟著他們有一個保證,就是市場再差,我們也不會虧損。”新興縣太平鎮溫氏養殖戶之一陳豐告訴記者,旱澇保收是其加入溫氏股份的原因。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并不擔心市場好壞,而更關注平時飼料用量是否超標等問題。

據了解,溫氏股份嚴格要求合作養殖戶的飼料用量,若超標使用將作相應扣款。

據溫氏股份年報主營業務成本構成披露,2015年溫氏股份商品肉豬委托養殖費用約為32.16億元,占商品肉豬營業成本的16.76%。飼料原料費用則為129.58億元,占比65.57%。

企業難以對養殖戶完全監控

據新牧網報道,去年11月,溫氏股份副董事長溫志芬在一場“互聯網+農牧業”發展的論壇討論中表示,溫氏集團養豬十幾年發展比較順利的因素之一是采用了“公司+農戶”的養豬模式。

溫志芬表示,肉豬養殖的單位占地面積比較大,肉豬產業的投資是種豬產業的2倍以上,如果全都由公司來運作的話,資產負債率會比較高,資產運作的效率會比較低。因此,“公司+家庭農場”的模式非常適合養豬產業。

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劉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農戶”模式在養殖業比較火,“因為它對于龍頭企業擴張來說可以突出速度優勢,企業如果自己購買母豬進行繁育育肥的話,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據了解,生豬養殖委托農民代養還可省去建廠、管理等一系列成本,企業可實現輕資產快速擴張。

實際上,“公司+農戶”的養殖方式如今在畜牧養殖業已非常普遍。

4月12日,天邦股份在其2015年年報中表示,將繼續快速推廣“公司+家庭農場”、母豬場的托管模式等,以降低投資。此外,上市畜牧養殖企業中,雛鷹農牧(002477,SZ)、唐人神(002567,SZ)、羅牛山(000735,SZ)等也在實行“公司+農戶”模式。

但在此模式下,企業如何對養殖戶、產品進行監控成了一個難題。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雛鷹農牧就曾被曝出嚴重的安全問題。根據食藥監總局2015年7月28日的公告,標稱雛鷹農牧集團鄭州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在中牟縣俊霞雛牧香生鮮肉店銷售的一批次豬肉(2015/5/31)含禁用獸藥氯霉素。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曾對媒體表示:“這種模式有先天硬傷,那就是對合作養殖戶無法實現24小時監管。假如農戶為保證存活率在家里偷偷用藥,企業也沒辦法完全監管到。”

劉麗則表示,“公司+農戶”模式下,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對養殖戶的監管,“溫氏模式的話是從上游飼料、仔豬以及實際養殖過程中都有嚴格把控;其實龍頭養殖企業經驗這么多年了,到現在還沒有說是因為這種模式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據劉麗介紹,目前,養殖企業從生豬養殖到屠宰環節一般會進行實時監控,“之前發生在豬肉方面的食品安全問題,多是在加工環節。”

溫氏股份則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嚴格實施“五統一”管理,生產和產品質量穩定。“五統一”管理指統一品種、防疫、進苗、用料和銷售。通過“五統一”管理,一方面公司可以嚴格控制種苗、飼料、藥物、疫苗等原料物資的成本和質量,另一方面可以嚴格監控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公司建立了全覆蓋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從源頭到生產銷售全過程對公司產品的有效監控,確保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4月18日,記者電話聯系溫氏股份證券事務部了解溫氏模式,但一位自稱姓梁的女性工作人員表示,由于公司準備出季度報,非常時期不方便接受任何采訪或調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观看AV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视频 |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视频 | 色婷婷5月综合久久 |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