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6-08-16 11:41:45
產能過剩是世界性問題,各國均有責任。中國反對零和博弈的思維和保護主義的做法,反對互相指責和推諉。搞傾銷、打貿易戰是沒有出路的,簡單的以壓減多少產能、減少多少出口來評判一國去產能的成效也是不科學的。
在8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記者提出:2009年,中國為了應對上一輪的經濟危機,出臺政策鼓勵一些產業發展,有些產業恰恰也是目前產能過剩比較多的行業,包括鋼鐵煤炭。中國去產能過程中的政策似乎大家覺得起的作用不是特別好,對整個經濟有拖累,甚至影響到世界經濟。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在國際國內媒體上確實也看到了一些類似的觀點,你提到的觀點以及類似的觀點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第一,本輪產能過剩是全球性的問題,首要原因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和房地產泡沫崩潰引發的全球市場需求萎縮,造成了全球很多行業出現過剩。比如說原油,這個情況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比如頁巖油氣,美國的庫存在不斷地增加。比如說鐵礦石,澳大利亞鐵礦石開采能力已經過剩。比如全球汽車市場也在趨于飽和等等。很多領域很多產業都出現了過剩。單從鋼鐵行業看,許多國家鋼鐵產能都面臨過剩的問題,這是個全球性的問題,產能利用率普遍不高。我們統計了一下,看到一些資料,2014年全球粗鋼產能利用率是73.4%,也是在這一年,中國粗鋼產能利用率73.6%,中國產能利用率與全球的平均水平是相當的。
第二,中國的鋼鐵等工業品主要是用于滿足國內的需求。中國是發展中大國,鋼鐵等工業品生產主要用于滿足國內需求。我們未來城鎮化發展、制造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對鋼鐵都有很大的需求。從出口比例看,中國長期是鋼鐵的凈進口國,從2006年開始才從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我們統計了一下,從2006年到2015年這十年當中,我國的出口量僅占生產量的10%,大大低于同期其他產鋼大國的出口比例。從政策導向來看,我國也并不鼓勵鋼材大量出口,相反,為抑制鋼材等高載能、高耗能產品出口,還采取了加征出口關稅、降低出口退稅率等措施。
第三,中國政府化解過剩產能是積極主動的,也是非常認真的。對于產能過剩問題,中國政府不回避、不懈怠,主動引導化解,做好工作。2013年以來,有關部門從各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引導企業化解產能過剩。今年2月份,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對于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作了全面部署,明確要求要在“十二五”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基礎上,未來五年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到1.5億噸,今年要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1—7月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個目標任務的47%,現在還在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
第四,中國政府倡導共同應對的理念。產能過剩是世界性問題,各國均有責任。中國反對零和博弈的思維和保護主義的做法,反對互相指責和推諉。搞傾銷、打貿易戰是沒有出路的,簡單的以壓減多少產能、減少多少出口來評判一國去產能的成效也是不科學的。各國應該共同采取行動,推進務實合作,尋求多贏。中國愿意和其他鋼鐵生產國攜手應對產能過剩問題。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同舟共濟、合作共贏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