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15 19:49:49
2月15日,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眾惠相互)對外宣布,已在2月10日獲得保監會的開業批復,并于本月14日獲得相互保險社營業執照。這意味著在國外經營數百年的相互保險組織形式正式引入國內,可以開展相互保險業務。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姚祥云
在首批相互制保險組織獲準籌建8個月后,中國首家相互保險社正式落地運營。
2月15日,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眾惠相互)對外宣布,已在2月10日獲得保監會的開業批復,并于本月14日獲得相互保險社營業執照。這意味著在國外經營數百年的相互保險組織形式正式引入國內,可以開展相互保險業務。
根據保監會的批復,眾惠相互經營范圍主要包括“信用保證保險”和“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現在還沒有具體成型的產品,官網也沒有正式上線,不過都在推進中了。”眾惠相互董事長李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前期信用保證保險將主要圍繞發起方的上下游、快消、物流等成熟的產業鏈來做,業務也會以小額、分散為主,短期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險的投保標準則相對寬松,而且也會接受網上投保。
“從目前國內的大環境來看,相互保險雖然有其發展的優勢,但作為新事物,相互保險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需要監管層和從業者共同努力去完善監管規則和市場體系,以推動相互保險往前發展。”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燕表示,監管層對于相互保險的發展十分重視,而且也在醞釀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促進該領域的發展。據悉,第二批相互保險社牌照已經在醞釀中了。
經營理念:共有、共治、共享
2015年1月,保監會出臺了《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隨后在6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要發展相互保險等新業務;2016年6月22日,保監會批準籌建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和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
“傳統的相互保險是指有相同風險保障需求的投保人,以互相幫助、共攤風險為目的,為自己辦理保險的保險活動。”劉燕表示,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相比,相互保險的核心特征是“共有、共治、共享”。
此外,相互保險共有、共治、共享的互助模式、不追求短期效益、沒有股東盈利壓力、經營成本低廉、專注發展符合會員長期利益的高保障產品等特征,也決定了其內部管理機制區別于現行的公司制度,《公司法》、《保險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規亦對此無效,這給首批籌建的相互保險帶來了很多挑戰。
“很多工作如果拿到一個股份制公司來看不是什么難題,但是放到一個全新的業態中去實踐,每一步都必須足夠專業和耐心。”李靜表示,由于國內目前沒有該類型的相互模式,所以很多章程和規章制度都需要發起人和管理層慢慢去探索。
眾惠相互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章程的制定和設計過程中,眾惠相互內部一直都跟保監會保持積極溝通,對于監管層發現的問題,也是積極修改。“我們跟監管層對接工作的模式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述眾惠相互內部人士表示,畢竟是初次在國內引進該模式,監管層可能也希望通過首批籌建這幾家的制度建設,來建立一套適用的、成型的模式。
“成立相互保險社的最大難點在首次會員大會的召開,召開會員大會的最大難點在章程的起草”,李靜透露,僅在章程這一環節,就持續了六個多月,易稿數十版。“章程報到保監會之后,共修改了64個地方,而章程一共也才210個條款,監管層修改了近三分之一。”
而在法人治理方面,眾惠相互采取的是會員代表制度,所有的會員代表均是由會員共同選出,直接參與到公司決策、管理層人事任免的各個環節。而能成為會員代表的自然人,不僅需要有對相互保險方面的認知、某方面的專業能力,還要有信用和公信力以及愿意參與到管理層的決心。
“前段時間,我們召開了首次會員大會,參會人員一共是546人。”李靜表示,首次會員大會時,會員對相互并不是很了解,需要提前逐個拜訪,介紹眾惠相互的運作機制和法人治理。
據悉,眾惠相互前期會員主要有四大類:1、初始運營資金出借人及其上下游企業或服務對象。 2、熟悉且有數據積累的產業鏈企業,如快消品和物流產業鏈企業。 3、發起會員企業的員工。 4、眾惠相互員工。
“2019年我們的整體目標是用相互制模式打通并深耕產業鏈,形成特定領域的鮮明特色和領先優勢,輸出管理能力,實現可復制的經營模式。”眾惠相互相關人士介紹說。
業務發展:線上+線下以產業鏈為核心
除卻章程和公司治理,相互保險的業務模式也是值得區別于大家所公知的網絡互助平臺和保險公司。
資料顯示,眾惠相互主要發起會員為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先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昆吾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金銀島(北京)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新金融投資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和李靜、宋偉青等2名自然人,一般發起會員為天云融創數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546家企業和自然人。該組織的初始運營資金為2億元,后增資到10億元。
按照其前期申請資料顯示,眾惠相互擬在運用大數據風控技術對企業開展信用評定的基礎上,以互助合作形式專門針對特定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展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業務,幫助它們提高信用等級,順利從銀行等貸款機構獲得貸款,進而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由此,在保監會的批復中,明確顯示眾惠相互的主要經營業務范圍有三大塊:信用保證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作為以財險為主營業務的相互保險組織,顯然信用保證保險會成為其主要支柱業務。不過,就目前市場經濟走向和保險機構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發展來看,信用保證保險雖然頗受關注,但是其存在的風險也很相對很高。
“在做信用保證保險這方面,我們會主要以發起會員的上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業務為主。”李靜介紹,前期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會圍繞發起會員比較熟悉的、快消和物流等特定產業鏈領域開展,主要做小額、分散等業務。“相互最大的特色就是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會員會主動地控制風險。同時,相互保險社對管理層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在控制風險這方面也是有著豐富的經驗的。此外,在特定的供應鏈模式,有利用控制信用保證保險的風險,有專業能力和數據積累的方面來做業務。”
雖然信用保證保險業務主要針對會員上下游產業鏈開展,并且不接受主動投保,但眾惠相互的很多運營機制和業務開展卻會依托互聯網來開展,短期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也可以通過網絡投保。“相互保險一定要與互聯網、金融科技相結合才能取得成功。”李靜指出,除了新技術的應用,相互保險還需要找到最合適的產業場景,以中小微企業組成的封閉性上下游產業鏈客戶是典型的相互保險應用場景。
既然如此,那么,眾惠相互和保監會一再發布風險提示的網絡互助平臺有哪些不同呢?“我們是由保監會批準成立的相互保險組織,接受保監會的監管,所有資金流向和風險管理都要在監管制定的投資運營規章制度和償二代的風險管理框架中進行。”李靜表示,在產品開發方面,也會有專業的精算師保費計算和產品設計。
據悉,眾惠相互首批保險產品已經上報監管層,目前正在走流程。
專家:補短板 填空白 任重道遠
雖然眾惠相互是國內首家開業的相互保險社,但是相互保險這一模式在國際上卻已經有百年的發展歷史了。
在世界范圍,也已經成長起一批大型相互保險企業,如荷蘭Achmea相互保險公司通過合并逐步發展壯大為世界500強。根據國際相互合作保險組織聯盟(ICMIF)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全球相互保險收入1.3萬億美元,占全球保險市場總份額的27.1%,覆蓋9.2億人。在發達國家,相互保險的市場份額明顯高于發展中國家,在法國占比高達46%、日本占比45%、德國占比43%、美國占比37%。
正是看到了國外的發展態勢,政府和監管層才開始不斷放開相互保險的大門,并給予了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相互保險作為新興業態,有望成為保險業增長的新引擎”,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我國開展相互保險試點,定位為現有市場主體的合理和必要補充,側重于“補短板、填空白”,與現有股份制主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作為新事物,以相互保險社為運營模式的相互保險仍面者很多問題。“相互保險社的模式主要面臨四大方面的挑戰。”劉燕表示,第一個挑戰,國內目前不管是公司法還是股份制,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相互保險跟國內的傳統文化不一樣,是另類的,需要市場和消費者接受;第二,價格相對合理、服務相對較好的相互模式,對投保人是十分有利的,從這個角度來講,相互保險所建立的服務理念對中國的保險業是非常珍貴的火種,但現有的環境和法律框架還需要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第三,資本市場對保險業的看法主要停留在能給企業提供資金鏈,還沒有改變原來的認知;第四,互聯網的發展讓向公眾募集資金行為變得越來越容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保險業的發展是一個好事,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過猶不及,這會影響行業的發展。
即便面臨種種困難,監管層對于開展相互保險的決心卻是十分堅定的,希望通過設立相互保險社的模式,來填補保險市場的空白領域。
此前,保監會相關人士在批準第一批相互保險社的時候也曾表示,會對這3家的籌備和運營情況進行監管。等后期這種模式成熟之后,或會按照“成熟一家,批準一家”的原則進行牌照審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