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8 08:15:45
供給側改革點火,鋁概念股期齊燃;金價開啟反轉行情;9家有色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增逾10倍;工程機械公司上半年凈利普遍增長;資金南下熱情高漲,港股投資格局生變;機構預計市場分化仍將持續。
中國證券報
供給側改革點火 鋁概念股期齊燃
近期漲價概念股風潮此起彼伏,“鋁概念”漸成氣候。6月16日以來,滬鋁主力合約累計上漲7%。A股鋁概念順勢崛起,以中國鋁業為例,近一個月來漲幅累計超20%。分析人士表示,鋁價短期可能面臨見頂,相關股票可能存在更多參與機會,也需警惕利多兌現帶來的下跌風險。主要因為股票更多參考利潤邏輯。
金價開啟反轉行情
上周,國際現貨黃金出現強力拉升,隨后有所回落,整體呈現疲軟態勢。不過,隨后公布的美國通脹及零售數據均表現疲軟,令人懷疑美聯儲加息前景及美國經濟走向,黃金也因此受到提振。本周金融市場將迎來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利率決議,且澳洲聯儲也將公布6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因美聯儲年內已加息兩次,或引起全球央行加息狂潮,這對于貴金屬走勢有較大影響,投資者需密切關注。
9家有色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增逾10倍
作為周期行業的有色板塊今年上半年業績喜人,已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公司超過八成預喜。上半年,有色行業向好,錫業股份、怡球資源等9家公司業績預增幅度超過10倍,35家公司業績預增幅度超過100%。中信證券認為,有色金屬價格整體上行,支撐企業上半年盈利增加,半年報業績表現超市場預期。流動性改善和下游數據企穩,推動有色金屬價格持續反彈。
工程機械公司上半年凈利普遍增長
截至7月17日,共有11家工程機械上市公司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除1家公司續虧外,其他10家公司均實現凈利潤增長。分析人士認為,工程機械公司進入業績兌現期,工程機械行業有望成為上半年業績優異的板塊之一。
資金南下熱情高漲 港股投資格局生變
港股行情持續火熱,7月10日至14日恒生指數上漲4.14%,7月17日收盤再創近兩年新高。相比內地A股及美歐股市,呈現出獨立行情。在“賺錢”效應影響下,資金南下熱情水漲船高,內地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積極關注香港市場投資機會,不斷有新基金把港股通納入研究及投資范圍。
機構預計市場分化仍將持續
昨日,A股市場走弱,創下階段新低。行業板塊幾乎全線下挫,僅銀行板塊逆市上揚。不過市場成交量略有放大,兩市合計成交5695億元。業內人士指出,昨日市場下跌主要是受創業板龍頭中報業績不及預期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規范化運作有利于市場發展,宏觀經濟數據也對經濟復蘇相對有支撐。其中,以上證50為代表的價值藍籌股表現突出,市場分化未來或將持續。
上海證券報
PTA短期供需偏緊未來有望保持強勢
上半年走過一段曲折歷程的PTA(精對苯二甲酸)近期迎來一輪強勢行情。自7月9日起,PTA現貨價格連日上漲。數據顯示,PTA華東市場價格目前在每噸5400元,與9日相比每噸上漲了450元。業內人士表示,近期行情很大程度上是受供給緊張驅動,并有望在未來兩月持續。
機構調研“逆勢”聚焦科技股
近期A股市場呈現極端分化走勢,以上證50為代表的藍籌白馬股屢創新高,而中小創題材股則接連遭遇重挫。在此背景下,部分機構的調研路線“逆勢”向科技股傾斜,試圖在中小創股票中找出被錯殺品種。大族激光成為上周最受機構關注的上市公司,單周調研活動分為3批,總計接待了42家機構登門拜訪。計算機行業的東方網力上周接待機構家數僅次于大族激光,共計接待了26家機構調研。
供給側改革趟深水 新增長動力漸形成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鋒隊”,鋼鐵、煤炭行業的改革成果不僅僅體現在價格回暖。近期諸多事件表明,混合制改革、跨行業重組逐漸成為這兩個行業的最新關鍵詞。與此同時,電解鋁等行業供給側改革也開始發力,有望給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證券時報
煤電價格博弈加劇 電廠瀕臨虧損
最新數據顯示,當前秦皇島港口主流貿易商5500大卡動力煤報價已超過630元/噸。而自今年6月中下旬起,煤價就持續處于此前發改委擬定的紅色高價位警戒線之上。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港口煤價超過660元/噸,電廠將大范圍虧損,當下成本較高的電廠已處在盈虧平衡點。當前一些山東地區的電廠已經處于虧損狀態。
6月以來近94億資金撤離股票ETF
數據顯示,從6月初至7月14日,122只股票ETF資金流出約94億規模,上周凈流出約25億元。投資海外市場的資金也在撤離,8只跟蹤境外指數的ETF也遇資金流出,一個半月內資金凈流出約22億元。相比之下,6月以來,所有主力指數ETF基金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凈流出,藍籌股及港股ETF總體都在凈贖回。
三成創業板公司業績下跌 電子行業成亮點
創業板各公司2017年中報業績預告悉數亮相,板塊業績整體向好,但整體盈利水平有所回落。期內,逾180家公司凈利下滑,占比近三成。此外,盡管創業板整體業績平淡但不乏亮點。其中仍有127家公司凈利增長幅度超過100%;部分行業呈現回暖趨勢,如電子行業中LED領域景氣度較高。
證券日報
55家房企半數中報預增 三成企業虧損
截至7月17日,據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滬深兩市共計55家上市房企披露2017年中報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企業有31家,占比超過五成,18家虧損,其中8家首虧,虧損企業占三成以上。對此,平安證券房地產分析師表示,得益于過往兩年樓市的高增長,主流房企可結算貨值充足,業績相對穩健。
違法炒股必被罰證 券從業人員千萬不要“手癢癢”
證監會日前通報依法對8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值得關注的是,在通報的一宗從業人員違法買賣股票案中,當事人林慶義于2004年7月9日至2009年6月8日期間操作“姜某”賬戶進行證券交易,期間累計交易股票154只,共獲利約7065萬元,證監會決定沒收林慶義違法所得約7065萬元,并處以約7065萬元罰款。
地方國企改革線路明朗 與央企改革步調一致
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主體,其改革進程對于經濟轉型發展影響深遠。2017年作為國企改革見效年,無論是央企層面、還是地方國企改革進程,都在朝著縱深方向推進。今年6月份山西省出臺《關于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的指導意見》以及混改、分離辦社會、激發企業家活力、加強國企黨建等4個配套文件。業內人士認為,山西國企改革方案的落地,有望進一步推動煤炭集團整體上市以及重組整合。
每日經濟新聞
指數也玩“閃崩”?創業板跌逾5%創兩年多新低
“閃崩”這一現象今年以來在一些個股身上頻繁出現,投資者未曾想到的是,7月17日,創業板開盤,指數也如同曾經“閃崩”的個股一樣出現了傾瀉式大跌,盤中跌幅一度超過5%。盡管盤中創業板指幾經掙扎,但最終仍以1656.43點報收,全天下跌5.11%,創出了自2015年1月13日以來的新低,也是股災后的新低。
兩季持平6.9%均超去年最高增速 實現全年目標游刃有余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數據幾乎超出所有機構預期——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814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分季度來看,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中國經濟均同比增長6.9%,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速已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二季度再次達到6.9%的增速,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創造了很大回旋余地,后期即使經濟增長稍微弱一點,要實現全年增長目標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鄭眼看盤:IPO憂慮情緒加重A股大跌
受IPO憂慮情緒加重等因素影響,A股本周一大跌。關于創業板下跌,可能與之前幾年泡沫過大且許多“故事”被證偽相關。關于次新股后市,就短線來說,我覺得已差不多到位,中線或許仍有下行空間。對于中線投資者來說,我提醒不能太過依賴我前述測算結果,還是得邊打邊看,畢竟能影響市場的因素有很多,并不僅僅是IPO。
21世紀經濟報道
港股連升六日短期或面臨回調壓力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港股市場短期內會繼續維持大漲小回(調)、慢牛的格局,“如果恒指不跌穿25800點,都很難看淡港股后市的表現。近期不少外資銀行發布唱好港股的報告,這表示海外投資者有意投資于港股,資金回流將亞洲市場。”
6月能源生產平穩增長油氣上游投資恢復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能源生產平穩增長,其中,原煤生產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原油生產降幅有所收窄,原油加工量增速回落,天然氣生產增速加快,電力生產穩定增長。今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力爭達到10%左右,地下儲氣庫形成有效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
能源回漲美元貶值二季度或迎來美股最佳盈利季
去年11月至今,美國股市連創新高。為此美聯儲主席耶倫多次提醒,資產價格過高或成為風險因素。而如今,美股第二季財報季已經開啟,在能源、金融和科技企業的帶動下,分析師預計,美國公司的盈利表現有望創下歷史新高。而在未來數周里,強勁財報可能推動美股進一步走高。
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經濟“半年報”:供給側改革成效持續顯現
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9%。顯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穩中向好態勢趨于明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表示,總體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概括上半年經濟運行的特點,可以有兩句話:一是穩的格局更加鞏固,二是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長江新城選址武漢諶武三鎮將擴至“四鎮”
備受關注的長江新城選址,終于落地武漢東北部。17日上午,武漢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長江新城的規劃范圍分為三個層次,近期起步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建成后,武漢將形成“四鎮”新格局,不亞于再造一個新武漢。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