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9 00:43:53
天氣很熱,但武漢四板市場更熱。
8月8日下午,湖北隨州54家企業集體登陸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武交中心)。
至此,武交中心掛牌交易企業突破3000家大關,成為全國首個掛牌企業數量突破3000家的四板市場運營機構。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宋思艱
根據武交中心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8月8日,湖北四板市場掛牌交易企業3003家,累計成交67.76億股,成交總金額132.40億元;共為340家企業完成股權融資1351筆,實現融資總金額686.64億元,其中,股權直接融資300.27億元,股權質押融資386.37億元。
記者注意到,湖北企業在四板市場掛牌出現高速增長出現在最近兩三年之內,而這些掛牌企業,基本是以縣為單位集中登陸四板市場,如潛江小龍蝦板塊、宜城市科技板塊等,目前該市場已有69個縣域特色產業板塊。
武交中心董事長龔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湖北正在推行“縣域金融工程”,這是普惠金融的一種推廣形式,屬于市場基層,而市場越向下走,小微企業及掛牌標的企業的數量就越多。
“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包括企業家、投資人、中介機構,逐步認識到四板市場的功能,四板市場逐步被接受。”龔波介紹,以前湖北四板只有股權登記、股權轉讓憑證出具等確權過戶功能,而現在有了更多的融資融智業務,加上投資擔保、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很多掛牌企業有了獲得感,所以企業的自發性和主動性就大大增強了。
據了解,此次掛牌的54家隨州企業,從區域上實現了隨州全部3個市區縣的全覆蓋,從行業上涵蓋了汽車機械、農產品加工、冶金建材、醫藥化工、電子信息等當地5大支柱產業。
其中掛牌企業中有兩家極具隨州特色的編鐘編磬文化傳承公司,分別是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和隨州曾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均以復制、仿制曾侯乙編鐘為主業,生產各類文物復(仿)制工藝品。
曾楚文化總經理祝成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現在的大環境,企業有技術核心,有專利,有技藝傳承,必須要走資本市場才能發展壯大;進入資本市場后,希望有對文化企業感興趣的公司、資本來對接,融資后,主要做創新產品的研發,提高產品的檔次。“楚文化產品在東南亞、日韓等國家很受歡迎,以前在湖北銷售就可以了,要走向全國市場甚至走向國外,必須要走資本市場,靠人家的資金、理念,來把自己的產品做得更豐富一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