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3 14:55:46
在市場大環境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兒童業態卻因國家二胎政策開放而逆勢上揚,眾多童裝品牌乘勝出擊、捕捉政策紅利。8月30日,上海國際商業年會即將在上海舉行,將為母嬰、童裝等零售品牌搭建多方對接的開放合作平臺。巴拉巴拉率先宣布參展,致力于借勢商業年會契機,推動產品、渠道雙升級。
成立于2002年的Balabala是目前國內童裝的領軍品牌,產品全面覆蓋0-16歲兒童的服裝、童鞋、配飾品類。形成了包括嬰童、幼童、中大童、運動、鞋品、配件、文具,家居、玩具,及體驗互動在內的9+1產品模式,可以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2016年,Balabala實現全年銷售87億元,同比增長20%。
今年,在產品升級、拓寬產品線的同時,Balabala以客戶為本,提升終端服務,增加體驗業態,開設了首家時尚體驗中心。當被問及為何開設這么一家時尚體驗中心時,巴拉巴拉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借助Balabala自有的專業優勢,為孩子們打造不同于常規體驗館的特別平臺。通過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場景緊密結合,引導孩子用生活中常見的物件,動手制作更有個人風格的作品,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在個性消費時代,消費者更注重多元化的服務消費,追求服務質量和體驗,講求品牌和文化內涵,消費個性化、便利化、情感化特征更加明顯。2015年一項調查發現,2/3的消費者認為,逛街、吃飯、購物是與家人共度時光最好的方式。持有這一觀點的消費者與2012年相比上升了21%。由此證明,人們開始愿意選擇體驗感更強的線下實體商業來滿足自己的情感和消費需求。
2016年,全國共有551家大中型商業項目(商業面積3萬平米及以上)新開業,預計未來兩年,還將至少有472個。這意味著到2018年底,我國將有近5000家大中型商業項目的存量,相當于全國每個縣級單位平均擁有1.75個大中型商業項目。在全國商業項目高歌猛進的勢頭下,Balabala也將渠道升級放在重要戰略位置。Balabala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購物中心、百貨、奧萊渠道做為主力渠道發展”。
實體經濟的商業法則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虛擬經濟的深度邏輯是“流量,流量,還是流量”。其實本質上,兩者并無區別。對于商家或品牌而言,都需要通過購買核心位置來獲取流量。
那么,實體經濟中的商業體和品牌方如何才能抓住體驗經濟的流量紅利?一是要有開放合作的心態,二是要保證雙方的匹配度和融合度。否則流量出現也無法形成轉化,很難達成二次購買或重復消費。
據了解,在這次上海國際商業年會中,購物中心、百貨、商超可以實現一站式招商,而品牌方也能快速找到適合的項目開店、許多經營主體可以快速加盟代理各大品牌,還可以直接洽談有計劃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品牌……以上這些正是上海國際商業年會針對實體商業運營痛點及諸多問題,推行的一系列解決方案。
巴拉巴拉渠道綜合體項目負責人程學國先生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大會與各大商業機構或商業項目方進行更深入交流,達成意向合作、企劃聯動、資源共享,進而提升品牌在泛購物中心渠道范圍內影響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