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2017-10-12 10:39:0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向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瑞信集團等9家全球大型金融機構發出警告,其面臨中期盈利下滑風險。IMF還表示,雖然全球銀行的健康狀況在改善,但在全球系統重要性的銀行中,可能繼續面臨收益不可持續的狀況,甚至將持續至2019年。
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華盛頓秋季年會發布最新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報告提醒,全球應警惕目前的資產估值和杠桿率升高帶來的壓力,并警告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瑞信集團等9家全球大型金融機構面臨中期盈利下滑風險。
上述報告指出,今年全球金融體系繼續增強,近期風險已下降。
不過,IMF分析稱,雖然全球銀行的健康狀況在改善,但在全球系統重要性的銀行中,可能繼續面臨收益不可持續的狀況,甚至將持續至2019年。
IMF特別指出這些銀行是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集團等9家大型銀行,資產總計達47萬億美元,占全球信貸資產三分之一,他們的中期盈利能力堪憂。
另外,報告提到,在一些發達經濟體,家庭債務對GDP比率從1980年的35%逐漸上升到2016年的65%左右,危機以來繼續上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這一比率要低得多,但在短期內上升快,從1995年的5%上升到2016年的20%左右。這種風險可能削弱經濟增長、消費和就業,并加大銀行危機發生的概率。
報告還指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負債在增加。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作為一個整體,非金融部門的杠桿率目前高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在一些主要經濟體內,私人非金融部門的償債壓力和債務水平過高,可能導致未來損害市場信心,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風險。
如果這種下行情景發生,全球金融環境收緊帶來的經濟影響的嚴重程度約為全球金融危機時的三分之一,且影響廣泛;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在美國將出現逆轉,在其他國家將停止。新興市場經濟體四個季度內的證券投資流量估計將減少1000億美元。
此外,目前有過多的資金在追逐過低的收益資產。在一些市場,投資者為了提高收益,被迫接受高于其風險偏好的信用和流動性風險,因此資產估值同樣承受壓力。
IMF在報告中建議,鑒于這些變化和風險,政策制定者必須利用全球前景的改善,解決不斷加劇的中期脆弱性問題,避免掉以輕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