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7-11-29 14:26:12
總忍不住要消滅APP右上方的小紅點,三不五時滑一滑手機刷刷朋友圈和微博,越來越普及的智能手機正在偷走了現代人的注意力。那么這一現象又將如何影響經濟?
英國央行高級分析師Dan Nixon認為,分散的注意力通過減少有效工作時間,降低工作能力等方式,降低了生產率。
不妨先來了解下被稱作“注意力危機”的問題有多嚴峻:
美國風險投資公司KPCB一項2013年的調查顯示,人們平均每天要查看手機150次,幾乎是每6分30秒就要看一次手機;
美國互聯網公司Dscout去年調查數據顯示,智能手機用戶平均每天要花將近兩個半小時時間在手機上,平均日點擊數為2,617次;而一些重度用戶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為3.75個小時。
那么“注意力危機”是如何影響經濟?可以從下面這種圖中略窺一二。如果所示,在過去10年里,發達經濟體的生產率增長持續疲軟,與此同時,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增長了大約10倍。
尤其是在2007年左右,隨著iPhone橫空出世,當智能手機出貨量開始由0上升時,發達國家生產率增長顯著下滑。
(圖片來源:Bank Underground)
Nixon在英國央行博客文章中解釋道,人類思想是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注意力是心理產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注意力也是生產力的關鍵投入要素。
Nixon認為,工作中令人分心的事物,包括郵件、手機消息甚至是辦公室噪音,可能會通過兩個主要渠道導致生產力下降。
渠道一:減少有效工作時間
調查顯示,員工利用工作時間進行“網絡摸魚”(Cyberslacking)的行為十分普遍。
據美國商會(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Foundation)數據,人們通常會在工作中花1個小時在社交媒體上,對于千禧一代來說,這個數字是1.8個小時。與此同時,另外有調查顯示,工作日下午兩點到六點之間,購物網站的流量激增。
但總的損失的有效工作時間是超過“摸魚”時間的。因為辦公室員工通常要花25分鐘將注意力恢復到工作中去。更重要的是,分心會直接降低工作質量。例如,大量涌入的郵件和電話會使員工的智商降低10個點,相當于失去一個晚上的睡眠。
渠道二:分心導致工作能力“習慣性”下降
正如美國心理學之父William James曾說過的,一刻分神會導致一天分神。注意力不集中會形成習慣,頻繁的干擾可能導致工作能力持續下降。
消費科技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現代人的習慣。例如智能手機被設計成讓用戶上癮的樣子,那些無底滾動的新聞頁面讓你無法停下滑動的手指。
在心理學上,這種機制被稱作間歇性變量獎勵(intermittent variable rewards),它們就像一臺老虎機,吞噬你的注意力和時間。
在工作場合中,當多種外部刺激一直試圖分散注意力時,人類大腦通常會“掃描”各種刺激源,這種“持續部分注意力”的工作模式會減少對手上工作任務的關注度。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