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危險企業"IPO大撤退!一天撤12家創紀錄,排隊已低于400家…IPO五大重要數據巨變

券商中國 2018-03-25 23:27:25

一天多達12家企業離開IPO通道,近三個月撤出IPO企業已有60家;排隊企業家數已低于400家;IPO審核速度放緩,本周僅6家…IPO生態的變化已不再是潤物細無聲式,多個重要數據正發生大變化。

在現場檢查和從嚴審核的雙重威力下,IPO生態已出現多重變化。一方面IPO審核周轉速度的加快,讓IPO堰塞湖快速消退,出現了為數不多的排隊企業數量低于400家的情形;另一方面終止審查企業數大幅增加,僅3月22日一天就有12家企業離開IPO通道。

不少投行人士感慨“壓力山大”,要么硬著頭皮認真復核保薦企業,結合當前發審要點做出調整,以期提升過會幾率;要么摒棄“卡位”思維,撤回材料,避開現場檢查尋求好時機重新排隊申報。無論哪種選擇,對于投行來講,“只要沒有過會,都是煎熬”。

1、一天12家撤IPO材料,全年60家

2月23日,證監會在一則監管問答中明確提出:

證監會將區分交易類型,對標的資產曾申報IPO被否決的重組項目加強監管:對于重組上市類交易(俗稱借殼上市),企業在IPO被否決后至少應運行3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對于不構成重組上市的其他交易,證監會將加強信息披露監管,重點關注IPO被否的具體原因及整改情況、相關財務數據及經營情況與IPO申報時相比是否發生重大變動及原因等情況。

證監會發布新規后,“撤材料”開始加速,至今一個多月時間,共有38家公司決定撤回IPO申請。更引人關注的是,3月22日一天時間內,終止IPO審查企業多達12家。

證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多達60家公司撤回了IPO申請。而這一數據已接近去年總數量的一半,2017年全年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為149家。





若從月份來看,3月份(截至22日)多達31家企業撤回了IPO申請,而這一數據在1、2月份分別是12家和17家,也意味著3月份22天內,撤回IPO申請的公司數量已經超過前兩個月的總和。

2、三類企業成撤退主力軍

終止審查企業數量的大幅增加,與監管層釋放的信號有著密切關系,嚴查之下,“上”還是“退”成了排隊過會企業的選擇。

一方面是被否之后三年內不能再借殼上市,另一方面,證監會對申請IPO的企業采取嚴厲的審查,新發審委履職后,IPO過會率屢創新低。2月23日,證監會在一則監管問答中明確提出,企業IPO被否決后,至少須運行三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即“借殼”)。

加之,IPO現場檢查的開啟,讓仍在IPO通道的排隊企業憂心忡忡。

證監會此前曾召集各家券商負責人,提出至少以下明確要求:

一是中介機構重新復核自己保薦的企業,確實不成熟的先撤回,如果等到證監會安排現場檢查再撤回的,仍然不影響現場檢查;

二是有的已申請撤回項目在現場檢查中發現明顯問題的,證監會還是會對保薦機構和人員進行相應的處罰。

投行由此壓力大增,會主動勸退一些有過會風險的企業,畢竟證監會對于帶病申報是“零容忍”。

不少企業選擇撤退。總體來看,撤退的企業分為三類:

一是在IPO排隊通道已久,業績明顯下滑或不及預期的企業;

二是以前排隊審核時間長,投行抱著“闖關”和“卡位”的心態,一邊排隊一邊解決企業問題,但現在審核加速,不少企業問題還沒解決完全不想被否也不想被現場檢查出問題,所以主動撤回材料;

三是新三板類企業,之前“三類股東”政策不明確,尚存在相關問題的企業等待政策明朗,目前政策和發審標準已清晰,不少不達標的選擇離開。

一家華北地區的投行人士表示,現場檢查殺傷力巨大,不亞于IPO被否,不少有瑕疵的擬上市企業不愿冒險,明知道過會概率較小,還不如先撤回來“修整”達標后再次上會,從當前的審核速度來看,IPO堰塞湖消化得很快,即報即審有可能下半年或者明年就能實現。

一份來自證監會的官方數據顯示,僅去年下半年,證監會就對22家IPO在審企業開展了現場檢查,其中對2家企業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對13家中介機構擬按程序采取相應監管措施。在現場檢查準備和實施期間,共有10家企業撤回了IPO申請。

3、大撤退來襲,已涉及36家券商

除了60家選擇“撤退”企業的無奈外,保薦投行也備受沖擊,不僅損失了較為可觀的承銷費用,也損失了保薦企業所花費的大把時間。從投行到保薦代表人,都想陪企業走到最后,送企業實現IPO,但從嚴監管下,不顧后果前沖的代價就更大。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共有60家企業撤回了IPO申請,涉及36家券商。具體來看:

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的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均有5家,并居首位;

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超過3家(包含)的保薦機構共有5家,分別是廣發證券(5家)、招商證券(5家)、海通證券(4家)、長江證券(3家)、浙商證券(3家);

德邦證券、東方花旗證券、國信證券、民生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天風證券、中泰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均有2家。

進入2018年之后,券商投行業務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IPO撤退大軍驟增,還有新一屆發審委的超低通過率。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審核公司總家次超過2家(包含)的保薦機構中,僅廣發證券、安信證券和浙商證券的通過率為100%;

國金證券、海通證券、民生證券和興業證券的通過率為0,國金證券2家被否1家暫緩表決,海通證券和興業證券各2家被否,民生證券1家被否1家取消審核;

此外,今年以來審核公司總家次最多是招商證券,但通過率不容樂觀,7家過審僅1家通過6家被否。

“壓力山大。”一位在審企業的保薦代表人表示,我們選擇復核企業不撤退,在現有的監管紅線標準下一條條對照,除了凈利潤外還有合規情況、募資額、法律適用等一系列內容,沒有到上會的那一天,我們的工作不會停,只有過會了,這種“煎熬”才能停止。

這位保薦代表人指出,IPO的從嚴監管不僅影響到了IPO企業的申報熱情,也讓許多企業在深思熟慮之后放棄了IPO之路,做出終止審查的決定往往都是經過再三權衡的,否則誰也不愿意輕易的放棄過去這幾年的心血。

以新麗傳媒為例,這家企業也出現在3月22日終止審查的名單內。該公司在IPO道路上歷經波折,這家以電視劇、電影、網絡劇制作以及全球節目發行、娛樂營銷和藝人經紀為主營的明星公司在2012年就曾進入過IPO初審,之后于2014年1月終止了申請。2015年11月再次申請IPO,后再次終止。2017年6月30日,新麗傳媒第三次向證監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無奈的是,不到9個月,新麗傳媒的IPO之路再次戛然而止。

終止審查企業不斷增加,新增報會企業數量并無大幅增長,此消彼長之間IPO“堰塞湖”的壓力得到了極大緩解,IPO市場顯示出一番全新的景象。

4、新申報企業數量連續數月走低,3月僅7家

據證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2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93家,其中,已過會25家,未過會368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349家,中止審查企業19家。也就是說,處于正常進度的企業僅有368家,這是IPO堰塞湖問題出現后為數不多排隊企業數量低于400家的情形。

另外,滬深交易所中止審核的企業數量合計為19家,可以看出,證監會持續推動IPO發審常態化之下,IPO堰塞湖壓力明顯緩解。

IPO入口水位的下降,并沒有迎來新申報企業的增長,截至3月25日,整個3月份只有7家擬上市企業申報了材料,1月、2月這一數字更是低至2家和1家,證監會一系列從嚴監管的組合拳讓企業和保薦機構審慎的提交申報材料。

相比去年12月份91家的新申報企業數,今年前三月新申報企業顯得較為“可憐”。作為資本市場“蓄水池”關鍵數據,新申報企業數決定著未來市場的擴容速度和直接融資比重,在IPO堰塞湖水位逐漸降低的同時,只有保持新申報企業數與發審節奏的平衡,才能確保“有的審”“審得好”,讓優質企業到A股上市。

若把時間拉長看,2月1家新申報企業的數量,已達到過去一年的最低值。按照慣例,排除春節因素,從3月份開始該數字就會緩慢回升,但今年從嚴審核的發審標準給這一趨勢添了變數,并沒有出現市場所期待的新申報企業扎堆報材料的情況。

與此同時,IPO審核速度也在放緩,不同于此前一周審核15家擬上市企業的頻率,本周僅有6家企業上會,且上會時間均集中在本周二,分別為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天益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

5、IPO批文下發速度放緩,3個月合計30家

前端的從嚴監管,傳導至市場,發生的連鎖效應就是新股發行量的減少,這從IPO批文下發數量可窺見一斑。進入2018年之后,IPO批文核發速度大大減緩。春節過后,證監會每周發布的IPO批文數量一直都是3家,已連續四周,而且深交所已連續兩周新股批文出現空擋。

數據顯示,2017年,證監會平均每月下發34家公司IPO批文,3月份批文數量最多,共下發51家公司IPO批文;但到了2018年,IPO批文下發速度明顯放緩,1-3月份(截至3月23日)分別下發IPO批文數為14家、4家和12家。

2月份雖含有春節長假原因,但僅4家公司IPO批文的數量,還是創下了兩年來新低。

除了數量外,IPO募資金額也不大,截至3月25日,3月12家企業共募資43.42億元,平均單家募資額為3.61億,且大多為主板企業,募資額少于此前單家約5億募資的平均值。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IPO常態化發行要確保市場承受力和投資者信心,除了IPO從嚴監管的因素外,單家企業募資額的減少有利于新股的平穩發行,部分企業為了提升過會率更新了募資額,確保融到的錢能夠“物盡其用”。

IPO批文下發速度放緩還有一方面原因,自去年10月份以來,IPO審核通過率大大降低。進入2018年之后,發審委審核通過率再創新低,20-30%的通過率時常發生,甚至出現過全都被否的現象。

此外,進入2月、3月之后,IPO審核通過數量僅為個位數,分別為7家和5家。

丨來源:券商中國(微信號:quanshangcn) 記者:程丹 成真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編 周禹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在現場檢查和從嚴審核的雙重威力下,IPO生態已出現多重變化。一方面IPO審核周轉速度的加快,讓IPO堰塞湖快速消退,出現了為數不多的排隊企業數量低于400家的情形;另一方面終止審查企業數大幅增加,僅3月22日一天就有12家企業離開IPO通道。 不少投行人士感慨“壓力山大”,要么硬著頭皮認真復核保薦企業,結合當前發審要點做出調整,以期提升過會幾率;要么摒棄“卡位”思維,撤回材料,避開現場檢查尋求好時機重新排隊申報。無論哪種選擇,對于投行來講,“只要沒有過會,都是煎熬”。 1、一天12家撤IPO材料,全年60家 2月23日,證監會在一則監管問答中明確提出: 證監會將區分交易類型,對標的資產曾申報IPO被否決的重組項目加強監管:對于重組上市類交易(俗稱借殼上市),企業在IPO被否決后至少應運行3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對于不構成重組上市的其他交易,證監會將加強信息披露監管,重點關注IPO被否的具體原因及整改情況、相關財務數據及經營情況與IPO申報時相比是否發生重大變動及原因等情況。 證監會發布新規后,“撤材料”開始加速,至今一個多月時間,共有38家公司決定撤回IPO申請。更引人關注的是,3月22日一天時間內,終止IPO審查企業多達12家。 證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多達60家公司撤回了IPO申請。而這一數據已接近去年總數量的一半,2017年全年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為149家。 若從月份來看,3月份(截至22日)多達31家企業撤回了IPO申請,而這一數據在1、2月份分別是12家和17家,也意味著3月份22天內,撤回IPO申請的公司數量已經超過前兩個月的總和。 2、三類企業成撤退主力軍 終止審查企業數量的大幅增加,與監管層釋放的信號有著密切關系,嚴查之下,“上”還是“退”成了排隊過會企業的選擇。 一方面是被否之后三年內不能再借殼上市,另一方面,證監會對申請IPO的企業采取嚴厲的審查,新發審委履職后,IPO過會率屢創新低。2月23日,證監會在一則監管問答中明確提出,企業IPO被否決后,至少須運行三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即“借殼”)。 加之,IPO現場檢查的開啟,讓仍在IPO通道的排隊企業憂心忡忡。 證監會此前曾召集各家券商負責人,提出至少以下明確要求: 一是中介機構重新復核自己保薦的企業,確實不成熟的先撤回,如果等到證監會安排現場檢查再撤回的,仍然不影響現場檢查; 二是有的已申請撤回項目在現場檢查中發現明顯問題的,證監會還是會對保薦機構和人員進行相應的處罰。 投行由此壓力大增,會主動勸退一些有過會風險的企業,畢竟證監會對于帶病申報是“零容忍”。 不少企業選擇撤退。總體來看,撤退的企業分為三類: 一是在IPO排隊通道已久,業績明顯下滑或不及預期的企業; 二是以前排隊審核時間長,投行抱著“闖關”和“卡位”的心態,一邊排隊一邊解決企業問題,但現在審核加速,不少企業問題還沒解決完全不想被否也不想被現場檢查出問題,所以主動撤回材料; 三是新三板類企業,之前“三類股東”政策不明確,尚存在相關問題的企業等待政策明朗,目前政策和發審標準已清晰,不少不達標的選擇離開。 一家華北地區的投行人士表示,現場檢查殺傷力巨大,不亞于IPO被否,不少有瑕疵的擬上市企業不愿冒險,明知道過會概率較小,還不如先撤回來“修整”達標后再次上會,從當前的審核速度來看,IPO堰塞湖消化得很快,即報即審有可能下半年或者明年就能實現。 一份來自證監會的官方數據顯示,僅去年下半年,證監會就對22家IPO在審企業開展了現場檢查,其中對2家企業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對13家中介機構擬按程序采取相應監管措施。在現場檢查準備和實施期間,共有10家企業撤回了IPO申請。 3、大撤退來襲,已涉及36家券商 除了60家選擇“撤退”企業的無奈外,保薦投行也備受沖擊,不僅損失了較為可觀的承銷費用,也損失了保薦企業所花費的大把時間。從投行到保薦代表人,都想陪企業走到最后,送企業實現IPO,但從嚴監管下,不顧后果前沖的代價就更大。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共有60家企業撤回了IPO申請,涉及36家券商。具體來看: 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的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均有5家,并居首位; 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超過3家(包含)的保薦機構共有5家,分別是廣發證券(5家)、招商證券(5家)、海通證券(4家)、長江證券(3家)、浙商證券(3家); 德邦證券、東方花旗證券、國信證券、民生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天風證券、中泰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均有2家。 進入2018年之后,券商投行業務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IPO撤退大軍驟增,還有新一屆發審委的超低通過率。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審核公司總家次超過2家(包含)的保薦機構中,僅廣發證券、安信證券和浙商證券的通過率為100%; 國金證券、海通證券、民生證券和興業證券的通過率為0,國金證券2家被否1家暫緩表決,海通證券和興業證券各2家被否,民生證券1家被否1家取消審核; 此外,今年以來審核公司總家次最多是招商證券,但通過率不容樂觀,7家過審僅1家通過6家被否。 “壓力山大。”一位在審企業的保薦代表人表示,我們選擇復核企業不撤退,在現有的監管紅線標準下一條條對照,除了凈利潤外還有合規情況、募資額、法律適用等一系列內容,沒有到上會的那一天,我們的工作不會停,只有過會了,這種“煎熬”才能停止。 這位保薦代表人指出,IPO的從嚴監管不僅影響到了IPO企業的申報熱情,也讓許多企業在深思熟慮之后放棄了IPO之路,做出終止審查的決定往往都是經過再三權衡的,否則誰也不愿意輕易的放棄過去這幾年的心血。 以新麗傳媒為例,這家企業也出現在3月22日終止審查的名單內。該公司在IPO道路上歷經波折,這家以電視劇、電影、網絡劇制作以及全球節目發行、娛樂營銷和藝人經紀為主營的明星公司在2012年就曾進入過IPO初審,之后于2014年1月終止了申請。2015年11月再次申請IPO,后再次終止。2017年6月30日,新麗傳媒第三次向證監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無奈的是,不到9個月,新麗傳媒的IPO之路再次戛然而止。 終止審查企業不斷增加,新增報會企業數量并無大幅增長,此消彼長之間IPO“堰塞湖”的壓力得到了極大緩解,IPO市場顯示出一番全新的景象。 4、新申報企業數量連續數月走低,3月僅7家 據證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2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93家,其中,已過會25家,未過會368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349家,中止審查企業19家。也就是說,處于正常進度的企業僅有368家,這是IPO堰塞湖問題出現后為數不多排隊企業數量低于400家的情形。 另外,滬深交易所中止審核的企業數量合計為19家,可以看出,證監會持續推動IPO發審常態化之下,IPO堰塞湖壓力明顯緩解。 IPO入口水位的下降,并沒有迎來新申報企業的增長,截至3月25日,整個3月份只有7家擬上市企業申報了材料,1月、2月這一數字更是低至2家和1家,證監會一系列從嚴監管的組合拳讓企業和保薦機構審慎的提交申報材料。 相比去年12月份91家的新申報企業數,今年前三月新申報企業顯得較為“可憐”。作為資本市場“蓄水池”關鍵數據,新申報企業數決定著未來市場的擴容速度和直接融資比重,在IPO堰塞湖水位逐漸降低的同時,只有保持新申報企業數與發審節奏的平衡,才能確保“有的審”“審得好”,讓優質企業到A股上市。 若把時間拉長看,2月1家新申報企業的數量,已達到過去一年的最低值。按照慣例,排除春節因素,從3月份開始該數字就會緩慢回升,但今年從嚴審核的發審標準給這一趨勢添了變數,并沒有出現市場所期待的新申報企業扎堆報材料的情況。 與此同時,IPO審核速度也在放緩,不同于此前一周審核15家擬上市企業的頻率,本周僅有6家企業上會,且上會時間均集中在本周二,分別為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天益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 5、IPO批文下發速度放緩,3個月合計30家 前端的從嚴監管,傳導至市場,發生的連鎖效應就是新股發行量的減少,這從IPO批文下發數量可窺見一斑。進入2018年之后,IPO批文核發速度大大減緩。春節過后,證監會每周發布的IPO批文數量一直都是3家,已連續四周,而且深交所已連續兩周新股批文出現空擋。 數據顯示,2017年,證監會平均每月下發34家公司IPO批文,3月份批文數量最多,共下發51家公司IPO批文;但到了2018年,IPO批文下發速度明顯放緩,1-3月份(截至3月23日)分別下發IPO批文數為14家、4家和12家。 2月份雖含有春節長假原因,但僅4家公司IPO批文的數量,還是創下了兩年來新低。 除了數量外,IPO募資金額也不大,截至3月25日,3月12家企業共募資43.42億元,平均單家募資額為3.61億,且大多為主板企業,募資額少于此前單家約5億募資的平均值。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IPO常態化發行要確保市場承受力和投資者信心,除了IPO從嚴監管的因素外,單家企業募資額的減少有利于新股的平穩發行,部分企業為了提升過會率更新了募資額,確保融到的錢能夠“物盡其用”。 IPO批文下發速度放緩還有一方面原因,自去年10月份以來,IPO審核通過率大大降低。進入2018年之后,發審委審核通過率再創新低,20-30%的通過率時常發生,甚至出現過全都被否的現象。 此外,進入2月、3月之后,IPO審核通過數量僅為個位數,分別為7家和5家。 丨來源:券商中國(微信號:quanshangcn)記者:程丹成真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IPO IPO審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夜夜爱 | 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看片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日韩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伦不卡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