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9 13:28:51
4月9日,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化龍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對中國中車影響不大,長期的影響也有限。從整體上嚴控產能是為了對未來一些城市的規劃做一些調整。
每經編輯|周程程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
每經記者 周程程 張鐘尹 每經編輯 畢陸名
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投資項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城軌車輛新增產能。城軌車輛產能利用率低于80%的地區,不得新增城軌車輛產能。
城軌車輛業務作為中國中車的重要業務板塊之一,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4月9日,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化龍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對中國中車影響不大,長期的影響也有限。從整體上嚴控產能是為了對未來一些城市的規劃做一些調整。
此外,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指出,近些年,地方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投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熱情很高,但也帶來了產能過剩風險。例如在建地鐵、購買車輛時,會要求合作的企業在當地設廠。
這一現象在南車與北車尚未合并時更為明顯。“有些地方出現南車建一個廠,北車又建一個廠的現象。”趙堅說,有些地方本來就有車輛工廠,大量重復建設工廠的情況下,就會造成城軌車輛產能過剩風險。
對于城軌車輛產能情況,劉化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城市軌道交通產能過剩風險現在處于可控范圍內。“因為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包括國家發改委出臺的一些政策,對這個產業發展還是有好處的。”
從近期中國中車發布的2017年年報來看,仍看好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前景。該年報顯示,《“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比2015年增長近一倍,城市軌道交通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大力實施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獲得國家批復的全國各地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累計里程超過一萬公里,軌道交通行業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