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9 20:21:49
近幾年來,隨著各地政府不斷加大對民營資本的關注,包括四川、湖北、陜西等地區都舉行了形式多樣的商幫大會。無論是血緣、鄉誼還是校友情,打出“情懷”牌,無非是為了通過吸引民營經濟回當地創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以川商為例,日前,四川省省長尹力在第三屆川商返鄉發展大會上提到,最近幾年通過出臺惠及川商的政策,以及召開形式多樣的川商回鄉推介會、懇談會,2017年返鄉投資項目370個,總額1900億元,增長50.9%。
每經實習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楊歡
提到商幫,說句暴露年齡的話,城叔最先想到的,不是“哪家獨大”,卻是《喬家大院》、《大清徽商》和《大染坊》。
從“賣鹽”的徽商,到“開銀行”的晉商,影視作品還原了古代各地商幫的家業情仇,滿足了觀眾對“老古董”的窺探欲。但其實,在普通人看來日漸式微的“古老商幫”,不僅從未死去,反而愈加活躍。
坐擁巨賈的“新商幫”們,憑借其巨大的投資輸出能力,儼然已成為各大城市區域競爭中不可不爭的新寵兒。
圖片出處:攝圖網
近幾年來,隨著各地政府不斷加大對民營資本的關注,包括四川、湖北、陜西等地區都舉行了形式多樣的商幫大會。無論是血緣、鄉誼還是校友情,打出“情懷”牌,無非是為了通過吸引民營經濟回當地創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以川商為例,日前,四川省省長尹力在第三屆川商返鄉發展大會上提到,最近幾年通過出臺惠及川商的政策,以及召開形式多樣的川商回鄉推介會、懇談會,2017年返鄉投資項目370個,總額1900億元,增長50.9%。
1.川商的“抱團發展”
4月18日上午,“2018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投資推介會,暨項目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成都舉行。1000多家境內外企業、商協會和機構嘉賓參會?;顒悠陂g,四川與國內外投資者簽約合作項目619個,金額高達6090.88億元。
6090.88億元是什么概念?2017年,成都的地區生產總值為13889.39億元。而僅這一場推介會的簽約合作金額就幾乎到達了成都GDP的1/2。
在這場投資推介會上,不少參會嘉賓說著親切的四川話,顯得格外“接地氣”。他們正是400余名 “衣錦還鄉”的川商。作為五場系列專項活動之一,第三屆川商返鄉發展大會也剛于前一日落幕。
各城市和區域都在吸引“本地商幫”回歸。
自2016年以來,這已是川商返鄉發展大會連續三年在成都舉行。今年的大會,除30余家國內四川商會負責人外,10余家海外四川商會代表首次參會。
影響力擴大的同時,“川商返鄉”帶來的實質紅利也不斷增長。
數據顯示,2017年川商返鄉發展簽約項目達370個,同比增長2.8%;投資總額超過1900億元,同比增長50.9%。其中投資規模10億元以上項目62個,比2016年翻了一番。
用四川易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滕德素的話來說:川商“抱團發展”是越“抱”越緊了,“團”也越來越大了。
在時刻被念著“流量如何”緊箍咒的時代,“新商幫”潛在的經濟流量,成了城市競爭都繞不開的“虎頭要塞”。
2.返鄉的“集結號”
浙江在2012年,就向浙商遞出了橄欖枝。當年“浙商回歸”成為了省級“頭號工程”。
五年后的2017年,僅前十個月,浙商回歸的到位資金就已達3849億元,同比增長32.3%,創歷史同期新高。
在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上,總投資1548億元的48個項目現場簽約,該數字甚至高出2012年浙商回歸全年1300億元的成績。
而從不定期會見省級異地福建商會成員,到推動“回歸工程”,2013年開始,福建拉近閩商的腳步也從未停歇。
福建的“念念不忘”獲得了閩商的回響。僅以今年2月福建舉行的海內外閩商回歸項目對接會為例,福建各地與閩商企業就簽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163個項目,總投資金額達2813億元。
目光向西,有研究指出,曾經晉商喬家、曹家、渠家、王家、常家諸家族鼎盛時期的資產,都在千萬兩白銀之上。而鴉片戰爭前后,清政府的全年財政收入也不過7000萬兩白。即使在甲午戰爭時期,清政府稅收總額也僅有9000萬兩白銀。
盛極一時的晉商故鄉山西,在新一輪城市吸引商幫回歸的競爭當中,自然不甘落后。
2017年3月,晉商晉才回鄉創業創新工程啟動大會在京舉行,吹響了回鄉創業創新的“集結號”,晉商晉才隨之唱響“鳳還巢”。
在此次大會上,針對晉商晉才回鄉創業創新,山西征集篩選了1197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額達14821.8億元,擬引資額13614.2億元。
以一管窺全豹,各個城市吸引商幫回歸投資的雄心自然可見一斑。
3.衣錦好還鄉
各城市競爭中瞄準了“商幫”,很大程度或是看中了“共情”的力量。
古來所謂“衣錦好還鄉”。許多商業大佬在事業有成之后,都積極回到家鄉做公益、搞投資,只為給家鄉建設出一份力。粗略梳理了一下,商幫返鄉大概有這么幾種原因:
家鄉情結
去年,小米科技、金山軟件、順為資本與武漢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小米武漢總部正式揭牌。有媒體報道稱,雷軍此番投資正是為促進其家鄉武漢的建設。
當年5月,格力全資收購的銀隆新能源南京產業園項目,在溧水經濟開發區開工建設。離開家鄉27年后,董明珠表示,將帶動更多產業在其家鄉南京落戶,為南京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還有李彥宏為老家山西陽泉人捐助了無線城市的項目、馬云為老家紹興嵊州開通電子商務專區……
正如萬達王健林在多個公開場合說過,“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不管萬達如何發展,我都不敢忘記自己是四川人這一身份,一直想為這里做更大的貢獻”。“家鄉情結”正是城市與“商幫”之間最強烈的共情點。
營商環境
“回鄉投資主要因為是鄉情,但獨特的資源環境、良好的政府服務、公平優質的營商環境也是不可或缺的。”浙江省四川商會會長羅相斌在川商返鄉發展大會現場說到。
多年前,黑龍江省福建商會會長吳慶和曾強調過,營商環境對于“商幫回鄉”十分重要。“黑龍江去年是GDP增長最慢的,老工業基地負擔太重。這種情況下,我們好幾次開會動員他們回鄉投資,但他們都不愿意,究其原因是他們覺得目前投資環境還不盡人意。”
相較而言,回歸浙江嘉興的裘良東則表示,當地招商人員的務實高效給了他一顆“定心丸”。從洽談到簽約,雙方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上海市四川商會會長黃遠成也在川商返鄉大會上感慨,“近幾年四川科學的發展理念、良好的投資環境、完善的綜合配套、高效的落地程序,吸引了我們越來越多在外發展的企業回川投資。”
產業基礎和市場潛力
然而,現實殘酷。
對于企業來說,鄉情不能當飯吃,營商環境也只是輔助。產業基礎和市場潛力,才是企業投資發展永恒的指揮棒。
以川商返鄉為例,2017年,成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889.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下同),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
西部經濟迅猛的發展勢頭、日益完善的產業基礎,以及“一帶一路”倡議下巨大的市場輻射能力,才是最強有力的“吸金石”。
安徽省四川商會會長何福德就坦言,四川近年來發展很快,經濟形勢很好,是吸引異地川企回鄉發展的重要原因。
最直接的例子,是成都信息產業發展基礎好,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群力表示,基于此,中國電科(成都)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的建設,原計劃一千畝左右的規模,將繼續擴大到四五千畝左右,共計將達到數百億的投資規模。
引羊入圈,鋪好草場才是基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