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輪播

每經網首頁 > 輪播 > 正文

電動汽車開始洗牌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18 22:27:10

2.thumb_head

范文清/文

自6月12日《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補貼新政)正式實施后,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發生變化。

最明顯的特征是,續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低里程電動車相繼退出市場,高里程電動車紛紛亮相。補貼新政的要求正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升級換代,新能源車市還是被“政策之手”牢牢掌握著走向。

補貼新政不僅將續航里程與補貼掛鉤,還對電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新要求。技術門檻的提高也成為車企能否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生存的一把標尺。當前,將微型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提升到200公里左右,對大多數新能源車企來說問題不大,關鍵是如何把產品價格控制在消費者能夠接受的范圍內。

除此之外,更讓新能源車企壓力陡增的是,2020年新能源補貼完全退出后,如何在市場中發展,現有的銷售規模能否支撐其繼續留在“牌桌”上?

動力電池行業開始出現洗牌跡象。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三的沃特瑪,已經宣布全體員工放假半年。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動力電池行業正在發生“馬太效應”。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達155家,到2017年降為約130家。有機構預測,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有可能只剩下105家。在技術快速迭代、價格不斷下探的過程中,一旦技術或資金跟不上市場的發展步伐,動力電池企業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機。

新能源車企同樣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壓力。早在今年初,因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部分車企的2017年度業績便出現利潤下滑。其中客車企業首當其沖,當然也包括乘用車企。對此,有專家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由國家政策驅動轉變為終端需求驅動,窗口期很窄。2018年之后的三年,新能源車企將經歷浴火重生的嚴峻考驗。

在這場考驗中,企業之間的競爭將從產品層面轉向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延伸服務和商業模式等綜合實力的比拼,其中新型商業模式對后補貼時代新能源車企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共享經濟大潮下,應用場景與盈利模式的緊密結合,或將重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這場變革中,誰最先摸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商業模式,誰將成為后補貼時代新能源車企中的勝出者。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出,不僅是造車新勢力,跨國車企也在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加快布局。相對于傳統汽車產業而言,這是一場沒有太長時間跨度、相對公平的比賽。而中國汽車市場正以它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期待著汽車產業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的加持下,發生一場影響深遠的商業裂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電動汽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思思热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 天天综合网亚在线 | 日韩精品欧美专区国内精品 | 日本高级黄区免费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