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改革提速:監管重點從公立醫院轉向全行業 強化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管控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4 00:54:34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服務指數研究所所長曹健表示,以前醫療衛生行業的監管主要靠政府、行政部門,但由于醫療衛生領域發展迅速,各類主體不斷進入醫療衛生行業,數量上的增加以及監管難度的提高,使得監管方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需要建立密切協作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王可然    

8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建立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科學有效的綜合監管制度,健全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形成專業高效、統一規范、文明公正的衛生健康執法監督隊伍,實現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服務指數研究所所長曹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前醫療衛生行業的監管主要靠政府、行政部門,但由于醫療衛生領域發展迅速,各類主體不斷進入醫療衛生行業,數量上的增加以及監管難度的提高,使得監管方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需要建立密切協作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

解讀1:必須依靠多元化監管來實現監管全覆蓋

《指導意見》要求,重點監管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轉向全行業監管,從注重事前審批轉向注重事中事后全流程監管,從單項監管轉向綜合協同監管,從主要運用行政手段轉向統籌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信息等多種手段,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清華大學衛生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群紅撰文表示,醫療衛生領域中各類新技術、新主體、新業態快速發展,日益復雜多元的各類主體不斷涌入醫療衛生行業,給新形勢下有效監管醫療衛生行業提出了重大挑戰。任何有效的監管體系必須覆蓋醫療衛生服務領域中的各類行業形態、醫療衛生服務過程各個環節、服務過程中的各類要素,以及各類所有制、各類投資主體、各類經營性質服務的提供主體。

曹健以目前國內醫療機構發展情況舉例說,目前國內醫院已有3萬余家,加上各類醫療機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接近100萬個。這樣的龐大的數量體系,僅靠政府部門進行監管的話是不現實的,必須依靠多元化的監管來實現監管的全覆蓋。

《指導意見》也明確了監管主體和責任。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主導責任、落實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主體責任、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社會監督,推動形成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治理格局。

解讀2:利潤率超高營利性專科醫院將受到管控

對于《指導意見》提出的“重點監管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轉向全行業監管”,曹健認為,這意味著民營醫院的監管將趨嚴。

《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末,全國醫院共31056個。其中,公立醫院12297個,民營醫院18759個。民營醫院占醫院總數的60.4%,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

《指導意見》明確,嚴格執行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療機構分類管理要求。其中,加強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的管控,依法公開服務價格等信息。對醫療機構損害患者權益、謀取不當利益的,依法依規懲處。

曹健表示,非營利性醫院收支結余所得只能用于醫院的發展建設,不得用于分紅或變相分紅。但目前有些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院是一種“偽非營利性醫院”,利用供應鏈等方式將利潤轉移出去,進行變相分紅。而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的管控加強,意味著一部分通過供應鏈的形式,來轉移利潤的上市公司可能會受到進一步監控。還有一些目前利潤率很高的營利性專科醫院,未來也將受到管控。

實際上,此前國家相關部門已在多份涉及醫療衛生發展文件中要求加強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的管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出臺社會辦醫政策文件時,也對此進行強調,但是并未有明確的指標與范圍。

曹健表示,需要更詳細的細則來確定管控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到怎樣的水平。目前,不同類型專科的醫院、處于初期或者中期等不同發展水平的醫院盈利率也都不同,也給盈利率合理范圍的制定帶來一定難度,這塊還要加強監控與研究。

解讀3:全面推開醫療保險智能監控意味監管會更細

此外,《指導意見》還要求,積極發揮各類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的引導與監督制約作用,加強對醫療費用的調控。

目前,通過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實施按床日、按病種、總額預付等多種綜合付費方式,通過“結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擔”的原則,促使醫院在保證醫療質量的情況下主動控費,實現醫保的可持續發展。

《指導意見》還要求,全面推開醫療保險智能監控,積極探索將醫保監管延伸到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的有效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就明確強化醫保對醫療行為的監管。要求根據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和服務特點,分類完善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將考核結果與醫保基金支付掛鉤。并積極探索將醫保監管延伸到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的有效方式,探索將監管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促進醫療機構強化醫務人員管理。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楊燕綏曾表示,以前醫保只管付錢,至于醫生怎么看的病,為什么這么看,這么用藥,醫保方并不清楚。這幾年,已經有地方陸續將智能審核系統嵌入醫院內部,該系統專門解決醫保支付’外行人’的問題。

曹健表示,需要更多引入信息化手段,讓每一個診療環節、任何醫療行為都留有痕跡,從而實現全流程的監管體系。全面推開醫療保險智能監控,也意味著監管會更細、更嚴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改革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午夜在线视频网址亚洲 | 中文AV免费在线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高清一区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片日本 | 五月综合色婷婷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