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9 15:07:03
經過長生生物疫苗案件、美年健康風波過后,上半年漲勢如虹的醫藥醫療基金已大幅回調。醫藥后市將會如何走?
每經記者|聶虹 每經編輯|肖芮冬
2018下半年以來,醫藥板塊頻頻受到“黑天鵝”沖擊。風波過后,上半年漲勢如虹的醫藥醫療基金大幅回調。截至8月28日,今年以來,醫藥醫療基金最高賺得20.57%,虧損最多的則達到了14.88%。
行情波折之下,醫藥后市將如何走?
隨著半年報的披露,醫藥醫療基金持有人結構浮出水面,醫藥醫療基金經理對行業后市的看法也一一顯現。
今年上半年,醫藥基金順風順水一路走高;上半年收益靠前的基金中,醫藥醫療主題占據絕對數量。然而,“黑天鵝”事件總是讓人始料未及。進入下半年不久,醫藥基金就迎來了多個始料未及。
7月15日(周天),長生生物被曝出問題疫苗;7月16日,長生生物(現已更名為ST長生)開盤跌停。此后,問題疫苗案件持續發酵,多只疫苗股跌停,甚至帶動整個醫療板塊下跌。期間,有基金公司將其估值下調至0元。
7月30日,美年健康被曝出違規簽發體檢報告,當天股價跌停。
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醫藥板塊接連被重挫——在剔除分級基金后,名稱中包含“醫藥”“醫療”的80只非QDII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7月16日~8月16日平均下跌12.92%。其中,跌幅最大的一只區間跌幅近20%。
大幅回撤不僅讓醫藥醫療基金從年內收益前十中失色,更有基金今年前7個月的經營付之東流,收益由正轉負。數據顯示,今年初至7月16日,在80只非QDII醫藥醫療基金中,僅3只未取得正向收益;然而截至8月28日,這一數據已從3只擴大至37只,凈值較年初發生折損的基金數增加超十倍。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醫藥“黑天鵝”事件的逐漸平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醫藥醫療基金近期凈值已有所修復。截至8月28日,上周一(8月20日)以來,80只醫藥醫療基金無一告負。7個交易日內,收益超7%的有21只,并且有6只占據全部非分級基金收益TOP10席位。
隨著半年報的披露,醫藥醫療基金投資者結構也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目前錄有2018中報投資者結構數據的醫藥醫療基金共56只(A/C份額分開計算)。其中,機構投資者持有占比在50%以上的基金僅有6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醫藥醫療基金由個人投資者持有,但相較于去年末,個人投資者持有這類基金的總份額減少超10億份。其中,遭個人投資者減持過億份的醫藥醫療基金有12只,被減持最多的一只較去年末減少52.56億份。
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更顯青睞,相較于去年末,持有醫藥醫療基金份額增加近30億份。
從機構投資者持有變化情況看,有27只基金的機構投資者占比較去年末有所上升。目前,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上升最多的中海醫療保健,持有比例從去年末的4.21%上升至21.57%。此外,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增長超10%的還有富國醫療保健行業、中海醫藥健康產業和匯添富中證精準醫療。但相比2017年末,中海醫藥健康產業、匯添富中證精準醫療的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雖有增加,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卻均有減少。
數據還顯示,另有28只醫藥醫療基金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有所下降。其中,下降最多的是華安中證細分醫藥ETF聯接,其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從去年末的31.17%銳減至0.1%。該基金機構投資者比例下降幅度較大的原因,并不是機構資金大量撤退,而是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較去年末減少了一千多份的同時,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又增加了三千多份,一減一增之間,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便出現了顯著下降。
雖然醫藥醫療基金最近7個交易日內凈值有所增長,但只能說明其在近期極短時間內出現抬頭的趨勢,并不能據此推斷其未來的走勢。板塊和主題后市會如何走?我們還是來看看醫藥醫療基金經理在半年報中給出專業觀點。
曾因在社交媒體中“站臺”國產疫苗股引發爭議的富國精準醫療、富國醫療保健基金經理,在8月29日披露的半年報中表示,“醫藥是少數幾個能穿越周期的行業之一。“醫藥行業將享有較長時間的景氣周期,優質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的長期成長空間依然奠定,拉長時間來看這些公司依然具備可觀的上漲空間。”
匯添富醫療服務基金經理表示,深度醫改后,在現實不斷的驗證之下,醫藥板塊結構性增長機會的邏輯基礎更加堅實,將會給市場資金提供稀缺的安全感。而針對7月中下旬爆發的問題疫苗案件,他認為“本次事件仍然只是局部細分行業、個別公司的信任風險,遠不能構成對整體醫藥行業全面否定的結論。也許‘黑天鵝’事件也將為2019年的投資布局提供難得的時間窗口。”
“黑天鵝”對部分人而言,或許會是一次布局機會,但毫無疑問對另一群人而言也是無妄之災。二季報時,重倉了ST長生的東方利群A基金管理人在半年報中表示,未來將密切關注企業動態,規避“黑天鵝”發生概率高的行業或企業。同時,其透露,該只基金將于下半年清盤,不再繼續操作。
有的基金經理人態度鮮明直接表示看好,如南方醫藥保健基金經理認為,“長期來看,政策制度的引導和融資渠道的打通帶來醫藥行業大的投資機會,短期從目前已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的公司來看,醫藥股整體業績情況較好。綜上,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我們看好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
也有的較為保守認為價值還有待時間檢驗,如上投摩根醫療健康基金經理認為,“以經營趨勢和估值直觀理解,當下醫藥板塊的相對優勢并不突出,但考慮穩定性,可以認為相關板塊的風險調整后預期回報仍有不錯的比較優勢,盡管對于醫藥板塊的成長性和穩定性溢價擴張幅度可能有限,但假以時間的推移,穩定成長的價值或早或晚仍將有所體現。”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部分名稱中帶有“醫藥”“醫療”字樣的基金在半年報中,并未針對行業的走勢給出看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