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6 09:32:30
2018年全年,百世集團總收入為279.6億元,同比增長39.9%;利潤方面,報告期內凈虧損為5.08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虧損4.52億元,較同期虧損有所收窄。
每經記者|王星平 每經實習編輯|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3月5日晚間,百世集團(紐交所代碼:BEST)公布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2018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財務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百世集團總收入為279.6億元,同比增長39.9%;利潤方面,報告期內凈虧損為5.08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虧損4.52億元,較同期虧損有所收窄。
這一業績表現,與此前一些業內人士的預期相比,增長有所緩慢。此前有業內人士預測百世可能會在2018年度實現凈利扭虧。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度凈利收窄的同時,該公司第四季度表現也較為吸睛。2018年Q4百世總收入同比增長38.3%至90.4億元,超過集團預期收入11.5%。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凈利潤為2011萬元,實現季度盈利。
第四季度的增長,對于長期虧損的百世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這或許意味著在下一份年報中,百世的年度業績將不再出現“凈利虧損”這樣的表述。貫鑠企業CEO、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此次業績不達行業預期,但如若不出意外,百世2019年大概率是會迎來年報盈利的。
但與此同時,趙小敏認為,是否盈利已經不是市場最為關注的事,當下對于百世來說,如何提升自己的聚焦能力,同時如何講好中國物流企業的故事才是其未來最需要提升的。
2019年持續性盈利的可能性
2017年9月,百世成為繼中通快遞之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快遞物流企業。因業績一度處于虧損,所以在上市時也被外界認定為“流血”上市。作為國內目前唯一一家虧損上市的快遞公司,百世在資本市場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記者注意到,上市之后,百世股價一度處于低迷狀態,此前甚至從上市之初的11.48美元下跌至不到4美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表現很大程度是受百世的業績所影響。該業內人士認為,雖說美國資本市場更看重企業的未來發展空間和成長性,對上市企業的盈虧不做硬性要求,但對于一家上市企業長期不能有效扭虧為盈,仍然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尤其是主要競爭對手都在盈利的情況下,這種“對比性傷害”更甚。
同時,該業內人士認為,綜觀當下國內幾大上市快遞巨頭之間越發激烈的市場戰,百世在2019年必須要實現且持續做到盈利。只有這樣,才能更大地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從而為各業務板塊的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這一觀點也得到趙小敏的認同。不過,趙小敏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百世在2019年實現持續性盈利是不成問題的。
對于2019年,百世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韶寧在財報發布后表示,百世將繼續執行構建全球智慧供應鏈服務平臺的長期戰略,以期在數字化經濟時代助力我們的生態系統不斷成長。同時,百世將專注于提高市場份額、運營效率、自動化技術的運用水平、客戶體驗以及盈利能力,繼續推進長期投資和發展。百世預計2019年全年整體收入的增長將介于365億元至372億元之間。
持續扭虧之外,還需學會講好中國物流故事
財報發布后,百世股價盤中上漲至6.8美元,漲幅接近9%。
記者注意到,盡管近期百世股價相較此前有所回升,但依然處于不穩定的震蕩期。趙小敏認為,百世股價持續性震蕩除了因為業績因素,很大程度上還因為市場對于百世的品牌認知還不深。
“對投資者來說,百世是一家什么樣的物流公司,大家都不是很清楚。”趙小敏說。
一直以來,百世對外強調自己不是一家快遞企業,而是一家以技術賦能的綜合供應鏈服務企業。目前,百世集團旗下包括百世供應鏈、百世快遞、百世快運、百世店加、百世金融、百世國際等多個業務服務線。
從業務覆蓋面來看,百世確實不算一家純粹的快遞企業。但記者注意到,從百世營收結構看,快遞和快運業務依然成為其主要收入來源的業務。財報顯示,百世快遞、百世快運收入分別達到177億元及41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8.5%及29.1%。
顯然,從消費者層面來說,百世最有可能與消費者產生聯系的還是其快遞業務。然而百世所推崇的供應鏈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讓消費者對百世快遞企業的屬性有所弱化。這在趙小敏看來,其實是在弱化百世的業務聚焦能力和品牌認知度。
趙小敏表示,事實上百世無論從快遞業務量還是技術層面,較行業其他頭部企業都不差,主要提升公眾對百世品牌的認知度,這比扭虧的意義還要大。
或許百世也意識到自己在品牌認知度上的不足,近期,百世在品牌上也是不斷有變化。最引人關注的是不久前百世將股票交易代碼由原來的“BSTI”更改為“BEST”。也正因這一動作,不少投資者還以為百世悄然“退市”。
“BEST”,用漢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最好的;最合適的或最出色地”。百世將其作為企業名字簡稱,顯然也是想通過一個好的寓意來讓企業有更好的識別度。未來百世能否如其交易代碼一樣“BEST”,趙小敏表示,在全面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外,向中外用戶講清楚“百世的競爭力和服務能力”,向中外投資者講好“百世的中國故事”是百世首要提升的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