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身為經濟強市,沒幾十所大學怎么行?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6 23:14:04

3月16日,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與市長李亞平親自帶隊,與南京大學領導簽署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協議,成功將南京第一個“異地辦學”點“拉到”蘇州。

每經記者|朱玫潔    每經編輯|楊歡

截至3月,已經有20多個城市發布了新一輪人才引進和落戶政策。

隨著人口紅利對經濟發展刺激的減弱,傳統產業尤其是制造業因此增長趨緩。創新驅動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適應城市新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成為“香餑餑”。

高校是人才的第一培養地、聚集地、創新地,也是人才戰略的核心。從過去兩年的數據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西安等擁有眾多高校資源的直轄市、省會城市是“搶人大戰”中的佼佼者。

而那些高校教育資源不足的城市,則難免有些被動。根據城叔統計,在16個萬億級城市中,平均來看,蘇州、青島、無錫、深圳、寧波等非省會城市的高等學校數量還達不到省會城市的1/2。

數據來源:教育部 數據統計時間:2017年5月31日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些缺高校的萬億級經濟強市中,不少選擇另辟蹊徑,通過“異地辦學”的方式來補短板。

就在十天前,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與市長李亞平親自帶隊,與南京大學領導簽署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協議,成功將南京第一個“異地辦學”點“拉到”蘇州。

1. 一股風潮

到各地去引進大學的并非蘇州一城。

近三年,盡管教育部對高校異地辦學秉持不鼓勵、不支持的基本政策,但高校異地辦學規模仍在擴大。

“異地辦學的沖動,不是源于教育自身,而是來自地方政府。”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發展部主任馬陸亭曾表示。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鎮,地方辦高校靠自身力量辦成國內一流大學所需周期較長。引進國內知名大學,借助大學名氣進行招生,利用大學優質師資進行人才培養,起點高、見效快。

根據相關報道顯示,異地辦學風潮的辦學地點多集中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高等教育資源又相對較缺乏的城市,比如深圳、青島、蘇州、威海、珠海等。

拿“高校洼地”深圳來說, 2016年深圳一口氣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備忘錄。

去年,深圳持續推進了深圳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相關事宜。

除了以上項目,近年深圳至少還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等商談過合作辦學事宜。

甚至在這些城市中,增加高校數量成為一項明確的工作計劃。2016年,青島提出到2020年當地高等教育機構(含軍事院校)總數由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同年,深圳提出到2025年,深圳高校將達到20所左右。

作為“萬億俱樂部”成員,這些城市已經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佼佼者,如此急迫的引進高校,背后的邏輯值得細思。

2. 內在邏輯

“還是產業轉型的需要”。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長盛毅表示。

工業經濟是盛毅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在他看來,在產業(工業)發展的第一階段依靠引進一般生產要素即可開展,而當下,這些城市已經是產業發展規模最大的地區,進入產業升級階段,二者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類似蘇州、深圳等城市,高校布局較少,而產業發展速度快。“尤其當下轉型期,高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對技術要求更高。原來的本地高校配置(例如蘇州全國類重點高校只有蘇州大學一所,且其更長于文科),顯得供不應求。這些城市(建設高校)的動力就特別強。”盛毅說道。

提起此次南大落戶一事,蘇州高新區負責人也告訴媒體,“蘇州是僅次于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工業城市。這么大的制造業總量,有三四個像南大這樣的高校都不為多。”

科研成果產業化是否一定要依托本地高校資源?

盛毅認為,這并不絕對,但從協同效率上看,本地高校是更優的選擇。“你也可以依靠國內外的各種高校、各種科研院所轉化,但高校進入本地不是簡單解決了地理相鄰的問題,而是意味著高校進入城市的產業發展配套體系里面,進入城市產業生態圈。”

此外,盛毅也表示,本地建高校有助于減少城市產業與研究單位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協調成本。

比如,轉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雙方可以及時溝通,沒有空間上的阻隔,也更少協作上的障礙。后續相關配套技術方面,城市也可較為方便地向研究單位提出本地的需求。

“服務的時效性、頻度、深度這些都不一樣。(以前要上外地找的專家),現在就到你家門口了。”盛毅比喻道。

3. 開局之后

高等教育做為百年大計,城市“搶”到了大學以后,僅是競爭的開局。

上述蘇州高新區負責人就曾表示,蘇州高新區大院大所并不少,但主要偏向研發,如何將其轉化為生產力仍需好好研究。

此前,我國高校資源更偏重于向省會城市的聚集。

“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并且一座大學不只是為所在城市服務的,它是為全國、全省服務的。”

盛毅表示,這可能產生,當地產業與高校學科發展并不完全同步的情況。

在此次南大與蘇州的合作辦學中,雙方特別強調了分校要立足本地產業發展。南大方面表示,“蘇州校區將依據蘇州制造業或產業發展現狀需求去提升、優化學科設計”。

此前,教育部也在其官方網站上公開回復了關于將高校遷往產業地區、中小城鎮或建立分校問題。

當中提到,高校遷建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強化高校與產業對接、提升辦學條件,但涉及高校辦學重要事項變更,建設周期長、投入巨大,易導致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影響學校在教學科研方面的精力和資金投入等問題,需要嚴格論證、慎重對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蘇州 異地辦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久久偷拍免费2020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播放 | 五月天精品一区 | 日本女v片一区二区 | 亚洲亚洲中文字幕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