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9 15:55:17
網購,大家最熟悉的消費方式之一;社區小超市,大家最熟悉的好鄰居之一。今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要講一個“網購”和“好鄰居”的故事。
“快遞最后100米”一直以來是網購的“痛點”——我們不可能天天在家等快遞小哥送貨上門。洪振業,90后,看到了網購“痛點”中的商機,并設計了“藍店商業模式”,2017年入選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而最近,洪振業和他的“藍店”因為“提現延遲”風波,把眾多加盟商惹惱了……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實習記者|唐宗全 每經編輯|肖芮冬
魔鬼總是藏在細節里,藍店的加盟商無法提現使得店主們對其信任度降低,幾經交涉無果,好鄰居店主告訴記者,她選擇了停交平臺費。
記者看到,在加盟商客戶端,“推薦專區”、“供應商”兩個區域一片空白。好鄰居店主表示,“此前都是有的,只是從來沒有買過。現在什么都看不到。”
記者看到,好鄰居店主兩年多以來累計收益是25000多元。現在賬戶上取不出的加上申請提現的合計金額有9700多元。
這或許不是個案。記者還看到一個店主4月2日的提現申請,“947元”扣除手續費后可實際到賬“907.20元”,顯示狀態則是“提現中”。
記者在這些超市店主的溝通群了解到,多數人都是3月、4月申請提現直到現在都沒有到賬。群里面喊“上當受騙”的人,被凍結的資金少則一兩千元,多則四五千元。
一位藍店“鉆石”級會員表示,“一直提現很慢”。不過,他在7月19日還收到了公司提供給“鉆石”的獎勵500元。
其提供的提現記錄顯示,最近的一筆“成功提現”發生在6月12日;而6月27日提現的1500元,現在依然為“提現中”。
其隨即聯系藍店業務員,但對方電話無人應答。
這會不會是局部市場的局部現象呢?記者也找到了一些公開報道及資料。
錢為什么幾個月都取不出來?
“快遞員是預先充值,這不是快遞公司的問題,是保管這筆錢的藍店公司的鍋。”加盟商們沒有將矛頭指向快遞公司。
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書面方式向廈門市藍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送了采訪函,并收到了該公司的正式書面答復,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澄清。
以下為本次書面采訪的問題及公司的正式答復: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訪超市店主,其反饋的信息是他們依然沒有提現成功。不過那位“鉆石”級客戶稱,藍店告訴他周一(7月29日)可以到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