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0 21:23:28
每經編輯|盧祥勇 肖勇
周二收盤后,一連串利好消息向A股襲來。先是從外管局傳來消息,決定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便利外資加速進場;再有證監會發布消息,制定實施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切實把好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努力優化增量、調整存量。推進創業板改革,加快新三板改革。
消息發布后,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A50股指期貨應聲上漲。
9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以下合稱“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
這里小科普一下什么是QFII和RQFII。
QFII是一國在貨幣沒有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的情況下,有限度地引進外資、開放資本市場的一項過渡性的制度。這種制度要求外國投資者若要進入一國證券市場,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得到該國有關部門的審批通過后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并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
RQFII是人民幣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比QFII少,也稱小QFII,是境外機構用人民幣進行境內投資的制度。R代表人民幣的意思,與QFII的區別就是使用的貨幣的區別。
此次規定的重點內容包括“三個取消”:一是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二是明確不再對單家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投資額度進行備案和審批;三是,此次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時,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也一并取消。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介紹,“此次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是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化金融市場改革開放,服務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改革,也是進一步滿足境外投資者對我國金融市場投資需求而主動推出的改革舉措。”王春英表示,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以及彭博巴克萊等國際主流指數相繼將我國股票和債券納入其指數體系,并穩步提高納入權重,境外投資者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投資需求相應增加。
據介紹,今后,具備相應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只需進行登記即可自主匯入資金開展符合規定的證券投資,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金融市場的便利性將再次大幅提升,中國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也將更好、更廣泛地被國際市場接受。
圖片來源:攝圖網
王春英表示,此次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后,跨境證券投資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預計將帶來更多境外長期資本。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德意志銀行固定收益策略分析師劉立男表示,人民幣債券市場即將進入更多全球性主要債權指數。德銀預期,人民幣債券市場長期被動投資資金流入規模將達3.3萬億元。若將海外央行、金融監管機構投資計算在內,未來五年資金流入將達5.5萬億元。
瑞銀中國證券業務主管房東明表示,QFII、RQFII有助于將中長期資金更為直接地引入在岸市場,有助于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由于QFII、RQFII下的交易通過內地機構完成,吸引更多的資金通過該渠道進行投資,將促進境內市場與國際接軌,帶動內地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結合國際三大指數持續納入A股,中國A股國際化與機構化的進程將進一步提速。
今年以來,QFII投資額度增加明顯。
據央視9月2日消息,外匯局最新披露的QF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顯示,截至8月末,292家投資機構合計獲得1113.76億美元額度,其中今年以來QFII新增的獲批額度為103.2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13倍。RQFII方面,有260家投資機構合計獲得6941.02元的額度。
持倉方面,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QFII持倉A股數量達293只,持倉市值1604.56億元。具體來看:
1.增持數量方面,報告期內,共有72只個股獲得增持。其中中國建筑、招商輪船、寧波銀行增持數量最高,分別達5706.62億股、4021.28億股、3361.55億股。此外藥明康德、海南橡膠同期增持數量均超2000萬股。
2、增持比例方面,報告期內,共有37只個股獲得增持比例超過1%。其中信捷電氣、鵬鼎控股、皮阿諾增持比例分別達3.87%、3.44%、3.31%。此外中寵股份、藥明康德增持比例均超2%。
此外,QFII至少新進78只個股的二季報十大股東名單。
報告期內,按持倉市值計算,共有137只個股獲得QFII持倉市值過億元,持倉市值超過10億元的個股數量達23只。其中華泰證券、寧波銀行、北京銀行的持倉市值分別達184.17億元、182.18億元、147.13億元。此外,美的集團、南京銀行持倉市值均超百億元。
今日另一個重磅消息來自證監會。9月9日至10日,證監會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提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
對科創板,證監會表示,堅守科創板定位,優化審核與注冊銜接機制,保持改革定力。總結推廣科創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穩步實施注冊制,完善市場基礎制度。
證監會提出,要制定實施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切實把好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努力優化增量、調整存量。嚴把IPO審核質量關,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優化重組上市、再融資等制度,支持分拆上市試點。加強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分類監管、精準監管。
證監會提出,要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推進創業板改革,加快新三板改革,選擇若干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允許優質券商拓展柜臺業務。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推進交易所市場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品種創新。豐富期貨期權產品。
證監會還表示,要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強化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長期業績導向,推進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監管。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范圍。推動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這里提到的“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范圍”和上述取消QFII投資額度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投資者保護方面,證監會表示要加快推動《證券法》《刑法》修改,大幅提高欺詐發行、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違法行為的違法成本。用好用足現有法律制度,堅持嚴格執法,提升監管威懾力。推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罰沒款優先用于投資者救濟的制度機制。推動修改或制定虛假陳述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相關民事賠償司法解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