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9 08:59:19
深圳市高特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蔡達建認為,對于大多數醫藥企業來說,現在處在一個估值的低位。凡是之前它的產品核心能力有疑問的,企業沒有自身獨特能力的,很多公司的估值還會繼續下行。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實習編輯|湯輝
醫藥作為朝陽行業,一直是投資者追逐的對象。二級市場有著“喝酒吃藥”的說法,今年前8個月醫藥生物指數漲幅接近三成,超過上證指數同期的漲幅。但2018年8月至今,在香港成功掛牌上市的8家未盈利生物制藥企業中,已經有4家公司跌破發行價。而在近期排隊科創板的企業中,也有部分生物制藥企業被外界認為估值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這種現象背后是資本泡沫散去回歸理性,還是整個行業的洗牌?深圳市高特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特佳)創始人、董事長蔡達建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雖然醫藥生物指數在上漲,但這種上漲都集中在頭部企業,醫藥行業投資的審美標準體系已經生變,有三類企業是資本的新寵,一是真正具有創新能力的生物大分子藥企,第二類是相對來說技術前沿一些的公司,第三類是診斷領域的公司。
深圳市高特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蔡達建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政府在醫藥衛生領域的改革動作頻頻,醫藥行業進入大洗牌、大整合的新階段。麥肯錫全球資深合伙人、中國區醫療健康咨詢業務負責人Frank Le Deu日前在公開場合用“寒武紀大爆發”來形容當下的中國醫藥行業。寒武紀是地球還處于進化階段的遠古時期,生命形態尚未出現但已在孕育之中。
在蔡達建看來,當前醫療健康行業的改革加速,在重塑、篩選企業的同時也給行業帶來巨大變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始于四年前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正在與去年底發布的“4+7”帶量采購政策形成疊加效應,既在打破成熟品種的價格體系及市場格局,又在成為創新藥品的研發推力。
這些都在倒逼傳統企業轉型。蔡達建指出,很多傳統企業在思想、資源準備、技術儲備等方面不太充足,在這一輪調整中顯得有些被動。這一輪調整對大部分仿制藥企業是極大挑戰,那些產品方向跟醫療本源關聯度尚有距離的企業困難則更大。在他看來,品種有獨特性、產業鏈比較完整、或者有長線品種的企業可以活下來,甚至活得更好。
從去年開始,行業內普遍感受到一絲涼意,蔡達建也表示投融資“非常寒冷”,達成合作整體的難度比過去要大得多,但募資體系在慢慢重建,長線資本在積累力量,產業資金的合作在逐漸達成,投資環境應該會慢慢變好,不會更冷。
盡管行業還在震蕩與洗牌之中,醫藥產業作為朝陽行業,一直備受資本青睞。今年前8個月,申萬中證醫藥生物指數上漲2139.71點,漲幅28.56%,而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為15.73%。
但仔細梳理可知,這種漲幅集中在醫藥龍頭企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截至9月17日收盤,第三方醫學檢驗龍頭金域醫學(603882,SH)今年上漲135%,CRO龍頭泰格醫藥(300347,SZ)今年漲幅超過110%,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300760,SZ)今年漲幅接近70%,血制品龍頭天壇生物(600161,SH)2019年漲幅約55%。
蔡達建則認為,對于大多數醫藥企業來說,現在處在一個估值的低位。凡是之前產品核心能力有疑問、自身又沒有獨特能力的公司,估值還會繼續下行。
“醫藥行業的整個審美標準體系變了,大家都要用新標準了。這跟我說的產業大轉型大轉彎有關,這一輪轉變對企業來說挑戰大。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上市公司面臨著估值的下行壓力。”蔡達建還指出,短期內大家有一些困難,但是誰能夠在這個困難的環境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就能贏得未來。
在蔡達建看來,未來投資機構會更看好三類企業——第一類是已經從基礎理論走到臨床應用和市場化運作的生物大分子藥企,這是現在市場上最大的熱門;第二類是屬于CAR-T、基因治療等相對前沿領域且有很好前景,又已經獲得大家認可的公司;第三類是以精準醫療領域的診斷產品為研發方向的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