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4 16:02:00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5月2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秘書長叢亮、副秘書長趙辰昕介紹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奮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此次國新辦發布會,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后首次舉行的涉及經濟話題的高級別新聞發布會。
在發布會上,出席的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國民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內容,和今年將推出的一系列重大舉措進行了介紹。
圖片來源:新華社
今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多年來首次沒有提出經濟增長的具體目標,引起全社會乃至全世界普遍關注。
對此,在24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寧吉喆強調:“關于經濟增長目標,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具體目標,這不是第一次。”
他介紹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年度增長預期目標,今年已經是第四次,前三次分別為2000年、2001年和2002年。
對于今年未提出經濟增長具體目標的考慮,寧吉喆在發布會上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
他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這體現了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民生,體現了就業優先,體現了攻堅克難的重點目標任務——打贏脫貧攻堅這個三大攻堅戰之首,體現了“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發展目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銜接。
寧吉喆指出,這次沒有提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不等于經濟增長不重要,要看到無論是保民生、保就業,還是脫貧攻堅,都要有經濟增長的支撐,要用改革開放的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因此,雖然沒有直接提GDP的增長目標,但經濟增長的內容已經融在其他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之中。”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看,“改革”依然是高頻關鍵詞。在困難挑戰增大的背景下,“向改革要動力”繼續成為政策層面發力的重點。
在今年將重點推進哪些改革措施方面,在發布會上,趙辰昕應詢作了詳細介紹。
趙辰昕表示,第一,著力推動建立高標準的市場體系。
“我們會改革土地計劃管理的方式,賦予省級政府更大的用地自主權。另外,我們會修訂和發布2020年版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這個清單將以服務業為重點,開展放寬市場準入的試點,持續地破除市場準入的隱性壁壘。
第二,著力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的質效。
今年會制定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意見,深入推進已經公布的四批210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對混合所有制的企業,要盡力探索出建立起有別于一般國有企業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努力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我們還會研究制定深化國企混改的實施意見,以此打造混改政策的升級版。
圖片來源:新華社
第三,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
首先要落實好交通基礎設施、制造業等領域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具體舉措,推動電力、電信、鐵路、油氣等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來參與這些領域的項目運營和項目建設。另外,今年會全面落實營商環境條例,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不合理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
第四,著力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今年會推動出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體系,通過這個標準體系明確各級政府要保障什么范圍的基本公共服務,明確底線標準到底是什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個突出政策重點,就是“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
提高赤字率、擴大財政赤字規模是否會增加政府債務壓力?在經濟增長和債務壓力之間如何達到平衡?
對此,叢亮在回答記者的有關問題時指出,在經濟運行處在下行階段,國內外市場需求出現減少或收縮的情況下,就要適當提高政府的債務水平,增加有效需求。
他強調,目前,提高政府債務水平是特殊時期的一個特殊舉措,這一整套財稅政策的方案是各方面經過認真研究、反復測算、綜合權衡才確定下來的,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債務風險防控的需要是相匹配的。
叢亮表示,對比來看,中國的赤字率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不算高,為應對新冠疫情各國財政赤字都在大幅度增加。IMF預測,2020年全球的平均赤字率將從2019年的3.7%提高到9.9%,發達國家平均由3%提高到10.7%,其中美國提高近10個點,到15.4%,法國到9.2%,英國到8.3%,日本到7.1%,新興市場和中等收入水平國家平均也都到9%左右,所以我們整體的赤字水平相對還是很低的。
叢亮強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債務風險防范的問題,并且把它作為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之一。截至2019年末,中國政府的債務率是38.5%,遠低于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所以總的來看,適當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等,既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同時也是必要的。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