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28 20:43:23
看似沒有掀起驚濤駭浪的PD-1市場,新一輪更激烈的競爭正在醞釀。重新進入醫保后,4家國產藥企又幾乎回到同一起跑線。這一次,它們的產品價格已經不到兩年前上市時的一半,產能、適應癥依然是各家發力的關鍵。
每經記者|金喆 滑昂 每經編輯|梁梟
“你說呢?”大約一年前,當媒體提出“恒瑞PD-1會不會降價”的問題時,恒瑞醫藥時任董事長孫飄揚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當時,國產PD-1贈藥后的年最低治療費用在10萬元左右,恒瑞醫藥卡瑞利珠單抗(商品名:艾瑞卡)是國產中單價最高的產品。
一年后,恒瑞醫藥卻在PD-1的價格戰中沖鋒在前。2020年醫保談判前夕,恒瑞醫藥調整艾瑞卡贈藥方案,年治療費用降到49800元。國內某藥企人士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恒瑞此前已經吹風,要把價格降到5萬元左右。
國內龍頭藥企的表態也促使其它創新藥企業在醫保談判時亮出底牌。最終,君實生物、百濟神州與恒瑞醫藥三家公司的國產PD-1全部入圍醫保目錄。盡管各家藥企均對支付標準三緘其口,但據財新網等媒體報道,新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的價格較此前納入的信達生物信迪利單抗價格更低。
另一方面,未能入圍的進口PD-1也緊鑼密鼓調整策略,紛紛修改贈藥方案降低費用??此茮]有掀起驚濤駭浪的PD-1市場,新一輪更激烈的競爭正在醞釀。重新進入醫保后,4家國產藥企又幾乎回到同一起跑線。這一次,它們的產品價格已經不到兩年前上市時的一半,產能、適應癥依然是各家發力的關鍵。
國家醫保局官網信息顯示,《2020年藥品目錄》收載西藥和中成藥共2800種,其中西藥部分1264種,中成藥部分1315種,協議期內談判藥品221種。另外,還有基金可以支付的中藥飲片892種。
本次目錄調整共對162種藥品進行了談判,其中119種談判成功,談判成功率為73.46%,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新入圍的君實生物、百濟神州、恒瑞醫藥PD-1產品歸屬于“協議期內談判藥品部分”中的西藥部分。
本次醫保談判前,患者采用幾家國產PD-1的年治療費用(贈藥后)大多在10萬元左右,進口同類藥物則需要30萬元上下。而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商品名:達伯舒)在今年初正式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后,醫保支付費用僅為2843元(10ml:100mg/瓶),對應適應癥為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這部分患者在報銷后年費用約為3萬元。
不過,與去年信達生物談判成功后醫保支付價格被公開不同,今年新中標的三家國產PD-1醫保支付價格均因企業申請處于價格保密狀態。但據財新網等媒體報道,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新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價格較此前納入的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價格更低。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本次中標價格為906.08元(80mg:2ml/瓶),根據藥品使用說明計算,患者年治療費用約為7.07萬元,經過醫保報銷后,患者自費或僅為2.12萬元。
另一面,盡管沒能如愿進入醫保,跨國藥企很快針對PD-1這一品種作出表態。
12月24日,中國癌癥基金會宣布,“歐狄沃患者援助項目”援助方案將再次更新,方案由原來的“首次3+3,后續3+4循環”調整為年度“3+3,后續3+X”,即符合項目標準的患者,在申請年度內最多自付6個療程“O藥”的治療費用,便可獲得該申請年度內剩余的所有藥品援助,患者可按申請年度重復發起援助申請,直至項目終止或疾病進展。
在新方案下,患者年自付比例較上市價格最高降幅超75%,治療疾病的經濟負擔進一步降低。此次調整后,獲益患者僅需第一年支付11萬元,第二年支付5萬元,即可在全年使用進口PD-1。
今日(12月28日),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宣布,由該基金會發起、默沙東中國支持的“生命之鑰——腫瘤免疫治療患者援助項目”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啟用全新援助方案。“K藥”患者受援助方案由2020年的“首次2+2,后續2+3循環”調整為“首次2+2,后續2+N”,即符合規定的患者最長可在24個月內,只需要自付4個療程“K藥”費用,便可以持續獲得援助至疾病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各家企業此前對談判結果三緘其口,資本市場早已有所反應,股價漲幅最大的是信達生物。Wind數據顯示,12月14日~12月28日,信達生物(1801,HK)、百濟神州(6160,HK)、君實生物(1877,HK)、恒瑞醫藥(600276,SH)股價的階段漲幅分別為35.32%、20.48%、25.23%、26.09%。
PD-1談判當日,恒瑞醫藥股價一度漲停,截至12月28日,公司市值達到5918億元。“‘恒瑞出征,寸草不生’,市場還是看好恒瑞的商業推廣能力能夠進一步帶動醫保放量。”國內某藥企關注PD-1聯合用藥的研發人員李燕(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恒瑞醫藥的銷售能力在業內受到認可,據說負責PD-1的團隊就有接近2000人,而信達和君實這些做創新藥的企大都是等到產品快上市了再考慮商業化,組建銷售團隊。
對于國產藥企PD-1的銷售實力,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行業人士與李燕的觀點幾乎相同。“恒瑞的商業化能力最強,信達第二,其它的一般。”他指出,信達、百濟神州在千人規模,君實的少些。
不過,李燕指出,恒瑞PD-1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副作用皮膚反應性毛細血管增生癥,按道理這不應該出現在PD-1藥物上,雖然恒瑞提供了解決方案,但對腫瘤患者來說也有血壓升高風險,臨床也會考慮到這個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尚有一年協議期的信達生物,盡管與后續三名對手相聚醫保賽道,但公司股價依然看漲。一位長期關注醫保談判的醫藥行業研究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信達生物PD-1依然有更大的利潤空間,競爭和市場需要辯證看待。
事實上,從第一款國產PD-1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上市起,這款“廣譜抗癌藥”的價格曲線就一路下行,而且降價幅度越來越大。
時間撥回2018年12月,君實生物拔得頭籌,成為第一家拿到PD-1上市資格的國內企業,在隨后公布的產品價格上,該款產品在中國的銷售定價為7200元/240 mg(支),合30元/mg,年治療費用約18.72萬元。
特瑞普利單抗對標的同一適應癥產品是當年6月獲批的默沙東“K藥”,后者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定價為17918元/100mg(支),合179元/mg,年治療費用約60.92萬元(以平均體重60kg計),這意味著特瑞普利單抗的價格不及“K藥”的1/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發現,算上贈藥方案,2019年君實生物、恒瑞醫藥、信達生物的年治療費用分別為10.88萬元、11.88萬元、18.23萬元。
與市場磨合一年后,2019年年底舉行的醫保談判點燃新一輪的價格戰:信達生物直接把年治療費用降到10萬元以下。
去年11月,信達生物信迪利單抗以降價63%的代價成為第一個也是當年唯一一個進入新版醫保目錄的PD-1,年用藥費用降至9.67萬元,協議有效期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三個月后,百濟神州替雷利珠單抗(商品名:百澤安)公布贈藥方案,全年費用最低10.69萬元。君實生物緊隨其后,年治療費用也在此前全國最低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約9.3萬元。
而到今年下半年,隨著各家預期醫保放量效應,PD-1的戰場又一次彌漫更濃烈的價格硝煙。
今年10月,恒瑞醫藥推出“全年藥費39600元”的第四季度大促銷活動。李燕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9、10月份就聽業內同行提到恒瑞促銷,而且明年都會按照每年5、6萬元的治療費用定價,“跟現在比基本是打對折,其它廠家要拼這個市場,也只能比著這個價去做。”
李燕說,業內都清楚恒瑞的銷售能力,人員多、覆蓋面廣、也有基礎,這種做創新藥的企業本來就上市品種不多,只能放手一搏。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達伯舒銷售團隊增加了400人。
據知名咨詢機構IQVIA數據,今年上半年卡瑞利珠單抗、K藥、信迪利單抗三者拿下近70%的市場份額后,國內PD-1銷售額超過50億元,其中信迪利單抗銷售額超過20億元、市場份額超過40%,排在所有進口、國產產品第一。信迪利單抗和最早上市的特瑞普利單抗同期收入分別為9.21億元和4.26億元,今年3月上市的替雷利珠單抗同期收入約合3.5億元。
從首款PD-1產品獲批到現在競爭白熱化還不到3年,市場規模已經超過百億元,國產品種撐起半壁江山,這是中國制藥行業從未有過的景象。
隨著已上市的國產藥企悉數進入醫保目錄,在PD-1的“2.0戰場”,各家藥企廝殺在即。而這一輪除了價格,產能和適應癥是關鍵。
12月16日,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以下簡稱百濟神州廣州基地)第二工廠正式竣工,第三工廠建設同步啟動。隨著第二工廠的落成,百濟神州廣州基地目前已建有24000升生物藥產能,而未來第三工廠完工后,總產能有望達到64000升,或將成為中國產能最大的本土創新藥企自有生物藥生產基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為止,百濟神州PD-1產品替雷利珠單抗由第三方工廠委托生產。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劉建在當日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談到,百濟神州PD-1產品百澤安今年3月份正式商業化上市。原來工廠計劃是2024年完工,在那種情況下還有四五年的時間需要考慮解決生產問題,所以百濟神州很早就與勃林格殷格翰(以下簡稱BI)達成合作,最主要的考慮是時間。
“我們用BI的產能對于開始的市場是可以滿足的,但是現在隨著市場的發展和開拓,比如說跟醫保的談判,會有更多病人能夠使用到。”劉建提到,百濟神州的PD-1在臨床上對于經典霍奇金淋巴瘤的完全緩解率較好,在同類產品、同個適應癥中是較高的,未來會有更多患者需要這樣的藥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恒瑞醫藥生產卡瑞利珠單抗的子公司蘇州盛迪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此前產能為26500L(530kg/年),擴建后新增抗體原液產能19440L,擴建后年產能將達到45940L(918.8kg/年)。
已經進入醫保一年的信達生物正在運營五套1000升生物反應器,支持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類似藥及其他產品。此外,已完成GMP調試及工藝驗證,設有六套3000升不銹鋼生物反應器的第二生產設施開展GMP生產。此次擴建后,總產能提高至23000升。并計劃進一步擴展生產設施來匹配在研藥物的產能。
而君實生物臨港生產基地也在2019年12月竣工,一期工程生產規模達30000升,并留有預留車間。
對于PD-1的成本價,劉建稱“沒辦法具體回答”,一般公司都有自己的測算,也需要保密。通常來說,產量越大,生產成本的單價就會越低。
對于中國制藥行業來說,國產PD-1降價進入醫保是大勢所趨,業內也期盼真正良性的創新藥周期。
劉建不完全贊同把價格壓到毫無收益的程度。“不是說我不想這樣做,而是因為藥物研發是很‘燒錢’的。如果(把價格)壓到(企業)一分錢都不賺,那也意味著企業沒有積極性做研發,這樣就沒有新藥,中國人就吃不上全世界最好的藥。因為考慮到前期的研發投資,還有后續可持續的研發創新的需要。”
森瑞投資何山認為,以3年~5年的周期來看,中國新藥產業鏈確實面臨大風險。一方面,生物類似藥在很大程度上被以新藥邏輯看待,包括其市場、格局與估值體系,這造成了熱門生物類似藥的扎堆研發。
另一方面,專利懸崖也不容忽視。以目前已經上市的國產PD-1為例,在擴展新適應癥方面仍落后于進口同類產品。與此同時,仍有多家國內企業在加緊研發PD-1。
在前述長期關注醫保談判的醫藥行業研究人員看來,對于國內后來跟進的,只能爭取盡快進醫保,差異化適應癥。賽道肯定越來越擁擠,后面還能容納兩、三家,再后面只能通過更多的差異化創新搶占市場。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