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政在關注

每經網首頁 > 政在關注 > 正文

謀局秦創原總窗口,灃西如何讓創新與產業“共振”?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27 16:57:08

“高質量發展是我們新時期的總目標,而核心動力在于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早前,華東師范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院院長曾剛與粉巷君交流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時下,各地政府都將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視為新一輪區域競爭的著力點。

陜西亦是如此。“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勢,打造西部創新高地”,被列為“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能否解決成果多、就地轉化少的突出短板,關鍵就在于舉全省之力打造的創新驅動平臺——秦創原。

其總窗口便是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這里也是“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肩負探索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使命。作為西安交大創新港所在地的灃西新城自然被委以重任,成為秦創原的總窗口,短短幾個月,諸多成效已經逐步顯現。

今年以來,灃西新城已承接秦創原簽約落地項目37個,招商引資項目135個,科技轉化落地項目22個,承接12家省屬國企入駐……以秦創原為契機,灃西正在成為陜西科創屬性最濃的區域,其創新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

如此,我們不妨從灃西新城出發,試以窺探秦創原引領陜西科創突圍的邏輯與路徑,高校與企業、創新與產業之間的聯通,這對于我們深刻理解正在影響陜西發展變革的重大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大有裨益。

破解難題

合肥與中科大“相愛相成”的故事,已廣為人知。而坐擁西安交大、西工大、西農大等一眾名校,技術交易合同排在全國前六的陜西,多年來卻似乎沒有講出類似的故事。

科技成果產出多、就地轉化少是公認的短板。

以西安為例,今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披露,技術輸出方面,西安以1648.56億元的成交額排在全國第三位,僅次于北京和廣州。然而,在吸納技術方面,西安的成交額為661.59億元,跟北上廣深及武漢還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一定的技術“貿易逆差“。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3月,陜西省級創新驅動平臺——秦創原正式啟動建設,給陜西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按下加速鍵。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指出,要把秦創原打造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建設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科技創新大平臺。

其定位之高,在陜西前所未有。而灃西新城扮演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的角色,致力于打造“全省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成果轉化引領區”。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陜西頂級高校在灃西皆有布局,使得其成為陜西科創屬性最為濃厚的地區,這也是其屢屢吸引重大科技項目落地的重要原因。

作為秦創原總窗口,灃西新城率先制定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灃西新城實施方案》,涵蓋科技、產業、人才、金融等多領域具體措施,展開先行先試。短短數月,成效已經開始逐步凸顯。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陜西60家企業入選。而灃西新城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已經發展至2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0余家,已經形成梯次化的科創企業隊伍。

體系搭建 

倘若將科技成果轉化再進一步,那就是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與共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這也被各級政府視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精髓。

同時,也是灃西新城高速發展的秘訣。其依托富集的創新資源,在全區范圍內搭建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互通機制,從而實現創新內容直接向企業輸出并落地,極大地提升了創新的效率。

其中,由秦川機床(000837)與西安交大等單位共建的陜西高端機床創新研究院便是突出一例。對于其作用,秦川機床總裁李強曾這樣描述——

“借助秦創原這個平臺,尤其是高端機床研究院這個大平臺,人才比較密集,把我們企業急需的高端技術依托這個平臺研發,研發完后再相應地建立制造公司進行轉化,這樣就能盡快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這正是灃西新城探索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一個縮影。如商湯科技西安研究院、清控科創西部創新加速中心等諸多創新基地型項目正在秦創原平臺上加速運行,對于產業升級和強鏈補鏈越發重要。

灃西的意圖也十分明顯,就是幫助高校做轉化,幫助企業強研發,從而讓創新為產業發展賦能。

8月22日,剛剛履新的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楊仁華、新區管委會主任姜建春在灃西新城調研秦創原平臺建設時強調,要“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挖掘科技成果產業化商業模式,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推動形成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

當然,最受矚目的還是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入駐,灃西與交大之間正在形成一個強互動的創新生態,灃西企業提供技術轉讓、開發、咨詢等服務,為企業和項目發展賦能。據其介紹,目前已聯合西安交大科研院、校友部對接招商引資項目11個,其中林上環境科技、大漠石油能源2個項目已落地。

除此之外,灃西新城還設立4支總規模達8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以及1億元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種子基金,為項目落地護航。

從高校到企業,從創新成果到項目落地,其逐步搭建起一種多元集合、共建共享的創新體系,從而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精準對接。顯然,灃西已經嘗到了甜頭。

精準配套 

實際上,除了創新鏈路外,專業化園區和定制化服務成為產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比如,蘇州模式的重要經驗就包括強化專業、精準的招商服務,追求更高端的產業和產業鏈來布局。

對于區域發展來說,這不僅涉及科技成果轉化,還涉及招大引強、延鏈補鏈,所以專業化園區的打造以及精準化的服務是引領產業升級的關鍵所在。這對于地方政府的規劃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不小的考驗。

實際上,灃西新城在這方面探索已久。地處灃西新城的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鎮,便是全國首個以“硬科技”為主題的第四代科技園區。其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總體定位,集研發辦公、高端商業、標準化廠房、新形態公寓及其他商業生活配套服務功能于一體。

其聚焦于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命科技四大硬科技產業方向,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結合。西部云谷一期、二期已經先后建成投運,產業定位分別為“中小硬科技企業孵化加速載體”和“全國一流硬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創新示范平臺”,已經匯聚企業超過2000家。以“硬科技產業化示范基地”為定位的西部云谷三期,也將在年內投運。

作為首個硬科技園區,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流程的創新支持。如陜西空天超算中心、國華產業基金、大數據資源統籌中心等創新支持平臺,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創新港職業技術經理人培訓中心等成果轉化平臺,光谷創業咖啡、陜西微軟創新中心等創新承載平臺等……

這般頂級配套,便是灃西新城產業園區的核心競爭力。如商湯科技、六環傳動等一大批硬科技行業標桿企業相繼入駐,使其逐步形成以信息產業為核心,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1+2+N產業體系。

眼下,秦創原的加速發展使得西咸新區逐步成為全省“科技創新”的主賽道,而作為核心區域總窗口的灃西新城率先打開了局面,正致力于成為“全省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成果轉化引領區”。

注:文中圖片來源:灃西新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污污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2021 | 亚洲欧美日本一本二本三本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一区 |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