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 20:12:05
醫療保障制度運行多年以來,有效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增進了民生福祉、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是醫療保障也存在信息系統碎片化、數據不互認等問題,醫療保障信息化刻不容緩。
平安醫保科技自2016年成立至今,始終致力于通過先進數字科技手段,賦能醫療信息平臺建設,打造智慧醫保一體化解決方案。近日,平安醫保科技醫療信息平臺建設項目再傳捷報,成功中標“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大數據分析和監管應用軟件服務類采購項目”,這也是平安醫保科技中標的第25個省級平臺系統承建項目。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指出,要建設智慧醫保,醫療保障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全面建成,“互聯網+醫療健康”醫保服務不斷完善,醫保大數據和智能監控全面應用,醫保電子憑證普遍推廣,就醫結算更加便捷。
這意味著數字化水平成為醫療健康行業無法避免的轉型之路,而自誕生就有科技屬性加持的平安醫保科技無疑走在了行業前列。平安醫保科技作為專注于國內大醫療健康產業的數據科技公司,已在該行業精耕細作多年。
據了解,“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大數據分析和監管應用軟件服務類采購項目”的建設內容包含五個子系統:智能監管知識庫子系統、內部控制管理子系統、醫療費用審核稽核業務子系統、運行監測子系統、醫療保障決策子系統。
福建省是全國重點醫改試點省份,此次中標后,平安醫保科技將助力福建省醫療保障局及全省各地市醫保部門,全面實現橫向與縱向、內部與外部、政府與市場的信息共享、應用協同與開放協作,提升基金監管效率,提高醫保基金抗風險能力及持續保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大數據分析和監管應用軟件服務類采購項目”的中標刷新了平安醫保科技省平臺項目的中標金額紀錄,標志著智能監管、宏觀決策、運行監測三個核心產品全面覆蓋了福建的數據中控臺高地,為后續的業務模式和場景挖掘奠定堅實基礎。
中標“福建省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建設項目”的背后,離不開平安醫保科技強大的科技實力,以及積累下來的業界口碑。
平安醫保科技通過先進、完善的知識體系為福建省建立全方位的醫保智能監管平臺,從源頭上保障醫保基金的安全,同時促進醫保數據的完善;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建立醫保智能決策,用數據分析代替人工經驗,精準預測風險;通過圖形化數據展示,為醫保局提供駕駛艙式的展示服務,各項數據指標一目了然,為福建省醫保智能化、現代化添磚加瓦。
“該系統從數據入手,已具備捕捉近50種典型醫保欺詐場景的能力,基于強大的數據積累和智能技術,可為用戶提供精準、高效的控費服務。”平安醫保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算法設計層面,采用多種自研的異常識別算法及AI算法整合方案,可有效挖掘潛在欺詐騙保行為;在數據治理層面,采用自動化對碼和自動化表對齊技術,降低了人工對碼成本;
在知識庫層面,構建了獨有的360°畫像系統和場景庫、標準指標庫、統計規則庫、政策規則庫、經驗規則庫和專項治理庫等,支持多維度異常識別;
在架構上,創新應用模型共享架構,達到快速的小批量和大批量數據分析的均衡,從而滿足穩定、快速、節省資源等多項訴求。
據了解,截至2021年10月,平安醫保科技在全國醫保信息化標準化建設中,成功中標25個省級平臺系統承建項目,并助力山東、云南、青海、海南、廣東、貴州、新疆、西藏、安徽、黑龍江、陜西等20個省級平臺項目順利上線(含試運行)。
平安醫保科技在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層面取得顯著進展,宏觀決策、運行監測、智能監管及綜合支付等建設成果已獲多方肯定。
自2019年開始,國家及各地醫保局便聯合第三方服務平臺,著手加快醫保信息化建設。目前,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主體建設已基本完成,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已在全國多地上線使用。
依托于自身的“強業務+高技術”,平安醫保科技打造了雙輪驅動引擎的“AI大數據風控系統”,為醫保局提供宏觀決策和運行監測支持,推動醫保業務管理向數字化轉型。
2019年,平安醫保科技中標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宏觀決策大數據應用子系統、運行監測子系統的建設工程采購項目。目前這兩個項目均順利上線并在穩定運行中,技術和服務屢獲好評。
作為中國平安大醫療健康生態中的重要一環,平安醫保科技依托于中國平安積累的科技實力,深耕醫保支付領域,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為各省、市醫保局提供醫保風控的大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和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率,助力醫保改革不斷推進。
就近日市場傳聞有消息稱“平安集團或將出售平安醫保科技”,該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平安集團的醫療科技一直緊緊圍繞金融、保險主業的發展,協力打造有溫度的金融。平安醫保科技科技會根據客戶需求、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不斷進行業務策略、組織架構等多方面的改革升級,持續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沒有進一步披露的信息。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