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1 19:43:53
◎紫光展銳官網披露,經公司董事會一致同意,委派任奇偉代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楚慶不再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職務。
◎展望未來,紫光展銳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分析認為,國內智能機OEM廠商有較強的意愿采用國產替代的5G SOC芯片,這為紫光展銳提供了長期的研發動力。
每經記者|李少婷 每經實習記者|李明會 每經編輯|文多
外界猜測已久的紫光展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展銳)高層變動終于落地。
2月28日,紫光展銳官網披露,經公司董事會一致同意,委派任奇偉代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楚慶不再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職務。“展銳三年脫困,已經步入強烈上揚的發展軌道。”楚慶在收到紫光展銳董事會決議后,向展銳的董事過去三年給予的支持與幫助表示了感謝。
作為紫光展銳在任時間最長的CEO,楚慶有著大唐、華為等知名企業任職的履歷。2018年底“臨危受命”以來,楚慶一直努力向外界展示一個“新展銳”。公司也開啟了大刀闊斧的變革,發展勢頭迅猛。
紫光展銳正處于沖刺IPO和5G芯片起勢的節點,此番高管更迭對其有何影響?
楚慶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對于楚慶的離開,關注“紫光系”的人似乎并不意外。
去年年底,北京智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牽頭方組成的聯合體接盤紫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
此后,業界一度猜測,作為紫光集團旗下的核心公司之一,紫光展銳管理層動蕩或將不可避免。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就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他的擔憂:“年關過后,展銳、長存等或有大規模人才流失。已經有此苗頭了。”
今年1月17日晚間,紫光集團管理人通過公司官方微信披露,當日,紫光集團管理人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2021)京01破128號之二《民事裁定書》。根據《民事裁定書》,北京一中院裁定批準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案重整計劃,并終止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重整程序。
這意味著紫光集團千億重整計劃獲得法院批準。重整計劃落地沒多久,紫光集團高層也迎來調整。
2月中旬,紫光展銳法定代表人發生變更,由趙偉國變更為吳勝武,同時吳勝武也接替了趙偉國的紫光展銳董事長一職。
這也意味著趙偉國時代下的紫光集團徹底落幕。而趙偉國的退出,也為紫光展銳CEO楚慶的離開埋下伏筆。
身為紫光集團掌門人,趙偉國可謂半導體界一大傳奇,素有“芯片狂人”的稱號。2013年,在趙偉國擔任紫光集團總經理期間,紫光集團以162億元從美股私有化兩家國內芯片廠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和銳迪科微電子,將兩者合并為中國大陸最大的獨立芯片廠商紫光展銳。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在通信和芯片行業,楚慶的知名度頗高。
2018年加入紫光展銳前,他在通信、半導體和投資領域已經從業二十余載,歷任華為無線預研部總經理、大唐移動副總經理、海思無線產品線總監,華為創新孵化中心主任、華為公司戰略與技術副總裁兼海思半導體首席戰略官。
楚慶也曾坦言自己是“臨危受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楚慶曾透露,當時離開華為,他的目標是去張江實驗室,計劃著與張旭院士(著名神經解剖學家)等一些技術大牛共事。但在趙偉國的盛情邀請下,2018年底,楚慶還是加盟了紫光展銳。
此前,楚慶曾向外界坦承紫光展銳出現過的問題,如最多時一天4場道歉會、質量大會上被客戶痛斥45分鐘等。
加入紫光展銳后,楚慶就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到三周時間,楚慶帶領公司進行了項目清理,砍掉了90%的項目,將六成力量集中于5G技術,讓公司資源及力量能夠集中,形成能夠盈利的方向。
2019年,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楚慶表示紫光展銳的所有業務都指向三個方向:其一是消費電子,為個人的智能化需要服務;其二是工業電子,為未來的智能化社會做準備;其三是泛連接,是難以梳理邏輯的創新業務的集合。
這三大方向也為紫光展銳搭建了當前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兩大主要業務框架的雛形。在楚慶的帶領下,“新展銳”面貌逐步呈現。
CINNOResearch半導體事業部總經理Elvis Hsu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紫光展銳在過去三年多有不少突破性進展,強力改革使其技術提升、業績成長。
改革第二年,紫光展銳的4G、5G移動芯片出貨量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其中首款5G套片銷售半年即破百萬套,商用終端數量超過50款。此外,其芯片在功能機市場市占率達到全球第一。
智能機業務也成為紫光展銳的主力。2021年,該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8%,幫助紫光展銳一改過去以功能機為主的局面,全面挺進智能機時代。
紫光展銳的IPO,一直備受投資者關注。
自2021年以來,紫光展銳就主動披露業績信息。早在2019年5月,紫光展銳就披露計劃2019年完成Pre-IPO輪融資和整體改制工作,并預計在2020年申報科創板上市。但時間來到2022年,紫光展銳還未披露最新IPO進展。
作為國內核心的手機芯片設計公司,紫光展銳也承載著中國IC設計的希望。一直以來,業內希望在中國出現下一個華為海思,和高通、聯發科、三星等廠商去競爭,排在華為海思后的紫光展銳被寄予厚望。
在芯謀研究公布的2020年中國大陸前十大芯片設計企業中,紫光展銳排名第四,僅次于華為海思、韋爾股份和比特大陸。其中,只有華為海思和紫光展銳兩家企業能夠設計智能手機SoC芯片。
在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時,紫光展銳方面曾表示,按集邦咨詢(TrendForce)全球Fabless Top10前三季度排名預估,年營收超16.8億美元,即有望進入2021年度榜單,紫光展銳2021年度營收117億元人民幣,折合約18.3億美元,或將上榜2021年全球Fabless Top10。
而此時的管理層更迭,對紫光展銳未來發展影響幾何?
ElvisHsu對記者表示:“此次迎來新的管理階層,在發展5G的政策仍然不變(的情況下),值得觀察的是新領導與原團隊的融合程度是否能夠順利?特別是在5G技術的提升,以及上下游供應鏈的密切配合方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展望未來,紫光展銳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國內智能機OEM廠商有較強的意愿采用國產替代的5G SOC芯片,這為紫光展銳提供了長期的研發動力。”Elvis Hsu對記者表示,同時,聯發科、高通等不斷沖擊高端智能機市場,中低端成為紫光展銳進入5G智能機市場的機遇。
對于進一步向高端市場發力,Elvis Hsu直言紫光展銳需要面對挑戰。他認為,未來紫光展銳的重要挑戰包括:在進軍中高端市場時要確保有穩定的合作客戶,并確??梢垣@取穩定可靠的先進制程產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