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08 00:42:13
“亞運效應”加持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10月1日,觀眾在觀看亞運會比賽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據新華社消息,截止6日下午4時,杭州全市各景區景點(含鄉村旅游)在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共接待游客1300.87萬人次,亞運賽事對當地假日旅游市場消費拉動效應明顯。
據統計,長假期間外地游客在杭人均停留3.3天,相比以往節假日的平均停留時間提升一倍。杭州的游客客流峰值在10月2日,為205.82萬人次。另據銀聯方面數據,長假期間杭州涉旅消費193.289億元,按可比口徑較去年同期增長64%,較2019年同期增長16%。
亞運賽事對浙江全省的旅游業也產生了明顯拉動作用。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統計,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浙江全省接待游客總量、日均接待人次、旅游收入總量等主要指標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全省共接待游客4372.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86.4億元。
解讀:杭州亞運會是亞運史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賽事。據統計,截至10月7日,杭州亞運會已出售門票305萬張,票務收入6.1億元人民幣,觀眾上座率比例超過92%,其中10月1日入場觀眾最多達到29萬觀眾。
一場頂級國際賽事的影響,絕不僅僅作用于杭州。根據支付寶數據顯示,加上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五座協辦城市,亞運六城的消費收入“水漲船高”,僅景區的單日消費較去年最高增長達270%。伴隨賽事的進展,亞運核心場館周邊消費火速升溫,熱度較賽前最高漲3倍。
除了帶來賽事門票、體育用品、周邊紀念品等銷售收入,大型體育賽事還可以依靠高人氣拉動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增長。
據銀聯商務數據顯示,“雙節”期間,浙江全省娛樂消費金額43.30億元,同比增長15.19%;住宿消費金額102.89億元,同比增長12.77%。6200家餐飲企業累計營業額7.69億元,同比增長9.10%。
要知道,作為我國經濟第四大省,浙江的社消零增速,曾一度出現過跑不贏全國的情況。
就在今年4月,浙江還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擴大消費促進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實施“浙里來消費?2023消費提振年”行動,其中在拓展新型主題消費方面,浙江提出做強亞運體育消費,鼓勵各地發展賽事經濟,全力辦好杭州亞運會。
眼下,杭州亞運會各項賽事已進入尾聲,但其帶來的影響不會隨著比賽結束而結束。有分析指出,重要賽事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將延續至賽事結束后。
比如北京舉行冬奧會過后,人們普遍對冰雪運動有了更多了解,也更愿意去參與到冰雪運動之中,包括北京在內的許多城市出現了冰雪運動熱潮。
根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到2025年體育產業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將超過2.8萬億元。
著眼杭州,其目標不單要舉辦一屆成功的亞運會。早從亞運籌辦開始,杭州就提出要把亞運會所留下來的場館辦賽經驗和各項資源用足用好,放大亞運的綜合效應。
不久前,杭州市人民政府與國際體育組織集中簽約新聞通氣會上,杭州市市長姚高員表示,到2035年,杭州要建立與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賽”“會”體系,爭取再舉辦一次高級別綜合性賽事和3至5個世錦賽、世界杯等頂級單項賽事。
《城市標準化行動方案》印發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六部門聯合印發《城市標準化行動方案》。當中提出,到2027年,城市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城市治理、應急管理、綠色低碳、生態環境、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50項以上。
深圳推進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
10月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深圳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在“交通運輸碳達峰行動”方面提出,到2025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汽車比例達到60%左右,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30萬輛左右,LNG汽車保有量達2萬輛以上,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達2000輛左右;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汽車比例達到70%左右,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00萬輛左右。
武漢著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武漢召開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解讀日前出臺的《推進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當中提出,要加快建設“兩江四岸”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核心區,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25年,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8%以上;旅游總收入突破2960億元,接待旅游者人數達2.7億人次。
吉林提出16項行動 加快打造萬億級旅游產業
10月7日,吉林省召開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正式發布《吉林省旅游萬億級產業攻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16項具體行動,包括加大旅游產品供給、壯大經營主體、補齊“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中的短板和弱項等,力爭5年內實現萬億級旅游產業目標。據悉,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吉林省接待國內游客2538.86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92.15億元,分別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139.95%和143.03%,兩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休假如何從共時化走向分散化?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在中國新聞周刊發文稱,中國公眾的休假,具有共時化特征,休假在時間空間上過度集中,會帶來交通及景區等設施過度使用、擁擠帶來的體驗感差等各種問題,破解休假擁堵問題的方法是從共時化休假走向分散化休假。
首先要適時增加休假天數。具體而言,優化休假安排,要進行大中小休假調配。按照現行休假制度,休假可按時間長短分為“大中小休”三類,其中“大休”指帶薪休假,“中休”指法定節假日,“小休”指周休。
一要落實大休。“大休”允許勞動者自由安排休假時點,有助于提高休假使用效率、實現分散化休假,但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效果不佳且監管難度大,應先抓落實、再談延長。
二要調整中休。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考慮將春節假期延長,并增加元宵節假日,這不僅有利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利于分散假期集中度。
三要延長小休。在落實現行周休雙休制度的基礎上,探索推行2.5天休息日的過渡期,即延長平日工作時間一小時并在周五放假半天。
中秋國慶假期國內旅游8.26億人次,旅游收入7534.3億
2023年中秋節、國慶節假期,文化和旅游行業恢復勢頭強勁,全國假日市場平穩有序。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中秋節、國慶節假期8天,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53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1.5%。
此外,中秋國慶假期8天內,我國新增旅游相關企業50余家;海南地區新增近30家,位居第一,云南地區以9家位列第二。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0月7月上午,現存旅游相關企業241.2萬余家,2023年1-9月新增注冊相關企近30萬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55%。
國慶檔全國電影票房超27億元,廣東居首位
根據貓眼專業版,截至10月6日21時,2023國慶檔(9月29日至10月6日)總票房(含預售)為27.21億元,觀影總人次6479.1萬,觀影總場次352.4萬,平均票價為42.0元。
廣東是全國票房冠軍省份,檔期總票房超3.12億元,平均票房43元。城市票房前五名則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廣州。此外,今年國慶檔三四線城市票房份額超過42%,也是歷史最高,市場下沉趨勢明顯。
中共中央批準:普布頓珠任四川省委常委
據川觀新聞10月7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批準:普布頓珠同志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常委。公開報道顯示,普布頓珠出生于1972年11月,此番履新前,普布頓珠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