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城市何以為美?這場在美術館的對談碰撞出“火花”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18 19:04:56

10月17日晚,成都市美術館舉辦“一畫一展一館·城市何以為美”圓桌對談,探討城市美學的表達與成都的包容性。成都市美術館學術策展部副主任曹箏琪娜、不易流行設計工作室主理人張禎、大城小村創始人楊迎琦分別從策展、設計和社區營造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強調城市美學的多樣性和參與感。

每經記者|石普寧    每經編輯|唐元    

如何觀察日常生活中城市美學的“敘事”?從設計的角度出發,城市美學可以如何表達?成都的包容性,又能為美育播下怎樣的“種子”?

圍繞上述話題,昨晚(10月17日),一場以“一畫一展一館·城市何以為美”為主題的圓桌對談在成都市美術館展廳內舉行。成都市美術館學術策展部副主任曹箏琪娜,不易流行設計工作室主理人張禎,大城小村創始人、搭伙兒CHAOS主理人楊迎琦分別帶來了各自的分享和思考。本次對談沙龍由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指導,天府文創云和成都市美術館聯合舉辦。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城市美學的相遇

“‘敘事’的核心目的是為了講好一個故事。我們這次展覽,選擇了與藝術家一起書寫城市的今天。”作為《天府萬千氣象——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主題美術創作成果展》的策展人,曹箏琪娜首先分享了如何通過該展覽提煉并展現有關成都的城市美學。

成都市美術館學術策展部副主任曹箏琪娜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她表示,成都既有休閑的一面,也有奮斗、努力、上進的一面。所以在展覽中,既有表現典型市民生活的場景,如吃火鍋、跳壩壩舞等;也有展現現代都市活力的國際盛會、地標建筑等。同時,展覽在梳理了“天府之源”后,也通過“氣象萬千”展現了成都的當下和未來。

“我們更多地將具有挑戰性的選題交給了青年藝術家,例如智慧城市、產業升級等,這也和我們美術館占最大比例的觀眾——80后和90后匹配。我們非常希望這個主題展覽更貼近生活,更年輕化。”曹箏琪娜說。

從展覽放眼到整座城市,如何與城市美學相遇?作為一名平面設計師,張禎著重從視覺設計的角度分享了她的觀察。“地鐵站里的線路圖,其實就是一套視覺設計,它實際上是把一些無用或者繁雜的多余信息進行簡化和整理之后的呈現。”

不易流行設計工作室主理人張禎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她進而結合街道上隨處可見的文字招牌談道,其背后蘊含的,就有一座城市的氣質。在習慣了用Word等軟件來制作文字的背景下,“我們會看到商家自發用手寫的方式呈現文字,這是非??蓯鄣摹K麄冊跓o意中完成了一次設計。”

而在觀察城市美學時,一個或許必要的前置條件是人本身感官的“打開”。“從學術的角度出發,我們會討論當代人的原子化。在所有事情都越來越線上化的時候,人們對于自己周圍的公共生活其實會有一種封閉的狀態。”

楊迎琦表示,在城市美學方面,人的認知和感知能力也很重要,“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鼓勵人們多走出來,去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發現其中的美好。”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設計語言的轉變

“今天的藝術價值正在變化或者擴展:不僅從傳統的文化價值和文物價值出發,更重要的是在美術館這樣的場域中,它已經轉變為欣賞價值。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觀眾在這里,而這是他們生活中美好的一部分。”談及城市美學背后的策展思路,曹箏琪娜分享到:“美術館人已經不再祈求教育觀眾,而是更希望邀請觀眾來觀看,讓他們的生活中有愉悅的一天,這更多是一種情緒價值。我們希望觀眾帶著美好的感受離開美術館,隨后再進入城市,進入自己的生活。”

一個例子是,在做《與天地精神往來——黃賓虹藝術研究展》時,為了展示黃賓虹藝術創作上的轉折,展覽特意設置了“青城坐雨”的造景,并且配上了猶如流水的古箏聲和青苔的氣味,“觀眾到這里靜坐,本身就是感知‘青城坐雨’,體會黃賓虹內心的變化。”

“青城坐雨”裝置 圖片來源:成都市美術館

類似的設計思路轉變,也發生在平面設計上。

“視覺設計中,每個元素都有自己的抽象語言,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如何調控這些語言,讓大家在無言中感受到它們的狀態和表現,”張禎以文字為例談道,“在文字細節上,筆畫之間的空隙,或者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關系,都會暗含我們想要講解的內容。”張禎在此期間發現,中國傳統文化越發成為受眾的關注點。

“我們會發現大家更希望在平面設計中看到傳統元素的表達。這種選擇或者說趨向,會促使我們更愿意或者更開心快樂地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具體到設計的落地,則更像是一個設計方和受眾方相互交融的產物。楊迎琦以社區營造為例表示,居民在提出需求的同時,設計方需要做的是在讓居民參與到設計過程的同時,發揮好提供“選擇”的作用:“比如一個椅子,我們會提供A款、B款、C款和D款等具體的款式讓居民來選擇,而不是一個空白的‘填空題’。”

大城小村創始人、搭伙兒CHAOS主理人楊迎琦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她將這種設計的過程總結為“混沌(Chaos)”,“居民會參與到其中,我們也會有所保留,在這里并沒有好壞的區別。好壞的區別,應該在于是自然的還是無序的狀態。”

包容性下的可能

一直以來,成都便以其包容性而聞名。如果將成都的包容性視為公共空間中,培育美學的“養料”,那在策展和設計上,可以培育出怎樣的“果實”?

楊迎琦表示,成都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引入了許多“新內容”,其中既有松弛的部分,又有想要專業化的部分。

表面上來看,這是一種“擰巴”的狀態,而這背后其實蘊含的是多樣性的可能,可以不斷采取新的手法來進行有關城市美學培育方面的探索與展示。

禎則結合成都包容的氣質談道:“成都本身擁有的包容度,允許了各種類型設計的存在。在其他地方,我們可能看到更直接、更整齊劃一或者更專業化的表達。”

她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被菜市場中的手寫字體打動,它們會源源不斷地帶給人更好的靈感。

天府萬千氣象展覽展出作品之一,以蒙太奇的手法展現了成都的地標建筑 圖片來源:成都式美術館

“自古以來,成都就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接納了各個時期的人才。在此過程中,成都孕育了一種新的城市美學,它具有內生的包含力。”曹箏琪娜表示,“融合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論的指導。無論是社區美術,還是貫穿于城市生活中的商業美術,或者是美術館這樣的公共美術,最終融合為一的,都是我們可以感知到的城市的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最精品中文字幕亚洲日本 | 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 | 一级大片在线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 日韩在线中文天天更新 | 久久久久久综合岛国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