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半導體“隱秘冠軍”即將登陸資本市場 矽電股份開啟探針臺國產替代新紀元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0 15:14:05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深刻變革的當下,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產業鏈自主化進程。

作為半導體制造的關鍵“質檢官”,探針臺設備長期被東京電子、東京精密等日系廠商壟斷的局面,在2023年被一家深圳企業打破——矽電半導體設備(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電股份”),其不僅實現12英寸探針臺量產突破,更以25.7%的市場份額(2023年)躍居國產廠商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近期已成功通過創業板IPO注冊獲批,并于3月7日啟動招股,這也意味著公司很快將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不難想象,這家國產探針臺龍頭在開啟資本市場新征程后,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支撐力。

二十年磨一劍的自主創新之路

在半導體制造“千層糕”般精密的生產流程中,探針臺猶如精準的“顯微鏡”,承擔著在封裝前對裸芯片進行電性測試的核心職能。

統計顯示,未通過探針臺檢測的缺陷芯片若流入先進封裝環節,糾錯成本將呈幾何級數增長,單顆返工成本可達前道檢測的20倍。例如3D封裝中,缺陷修復需拆解堆疊結構并重新鍵合,導致材料與設備損耗成本激增。

正是這種“質量守門人”的特殊地位,使得探針臺成為制約我國半導體產業安全的“卡脖子”環節,是關系國民經濟安全和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也是全球各國全力布局的競爭高地。

據了解,半導體探針臺的技術壁壘集中體現在運動精度、響應速度與系統穩定性三大維度。以12英寸設備為例,晶圓定位精度需控制在±1.5μm以內——這相當于在標準足球場上精準定位一顆芝麻。

矽電半導體設備(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矽電股份”)成立于2003年,總部位于深圳,是較早從事探針測試技術研發和探針臺量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自設立以來,矽電股份一直專注于探針測試技術及探針測試設備的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團隊具有30余年半導體行業經驗,并建立了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

2005年,公司成功研制首臺6英寸半自動探針臺,填補中國大陸空白。此后二十年,公司以“每年一代”的研發節奏持續突破。比如,2012年推出中國大陸首臺產業化應用的12英寸探針臺,定位精度達±2μm;至2020年迭代至PT-930型時,精度已提升至±1.3μm,較初代產品提升35%,關鍵參數比肩東京精密同類設備;2023年,開發出支持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寬禁帶探針臺,通過三安光電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矽電股份埋頭專攻技術突破的同時,也在持續加強專利護城河建設。

截至2024年6月,公司累計獲得專利246項(發明專利30項)、軟件著作權79項,構建起覆蓋精密機械、智能控制、光學識別三大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矩陣。其中“高精度快速響應大行程精密步進技術”突破納米級運動控制難題,使晶圓定位效率提升40%;“多軸聯動協同控制系統”實現設備稼動率突破92%,較進口設備提升12個百分點。

這種技術實力也贏得了國家級認可,矽電股份先后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資質。并建成廣東省高精密半導體探針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實力獲政策與行業雙重認可。

國產替代下的進化論

翻閱矽電股份的招股書,梳理其市占率的變化也頗令人稱奇。

據SEMI統計數據顯示,矽電股份在探針臺市場的占有率從2019年的13%躍升至2023年的25.7%,四年間實現市場份額翻番。特別是在12英寸探針臺細分市場,公司市占率已達18.6%,位居國產廠商首位。

而市占率之所以能實現連級跳,則與公司的市場滲透策略有關。

具體來說,矽電股份的產品滲透策略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3年—2012年,以6英寸設備切入LED芯片檢測,服務比亞迪半導體、華潤微等企業;第二階段是2013年-2020年,以8/12英寸設備入局,覆蓋士蘭微、華天科技等IDM及封測龍頭;第三階段為2021年至今:12英寸設備全面導入中芯國際、粵芯半導體等頭部晶圓廠,高端市場收入占比突破30%。

一邊主攻研發,一邊有節奏地滲透產品市場,也令矽電股份的客戶結構相對穩定,呈現最穩固的“金字塔”結構。

公司已構建覆蓋IDM、Foundry、封測、LED全賽道,2023年前五大客戶貢獻收入47.3%,包括LED封裝全球龍頭兆馳股份(15.2%)、第三代半導體領軍企業三安光電(12.8%)、功率器件標桿士蘭微(9.6%)。深度合作案例顯示,公司在華虹半導體無錫基地實現探針臺設備國產化率超60%,是該產線最大國產設備供應商;在比亞迪半導體8英寸功率器件產線,其設備綜合稼動率突破97%,關鍵指標達進口設備同等水平。

除了產品上的硬實力外,矽電股份的服務模式也是其在頭部客戶牢牢攥在手里的砝碼。

依托深圳總部與無錫分公司的區域協同,矽電股份構建‘7×24小時在線響應+重點客戶駐地支持’的雙層服務體系。據招股書披露,2022年客戶故障平均響應時間縮短至2.5小時,顯著優于進口設備8小時以上的行業基準。憑借快速服務能力,公司存量客戶復購率從2020年的76.3%提升至2022年的87.2%,成功打破外資廠商長期主導的服務認證體系。

各個環節的領先也直接反映在了財務數據上。

招股書顯示,2019-2023年,公司營收從0.93億元增至5.4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55.6%,呈現超行業增速;2024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87億元、5663.33萬元,且毛利率穩定在52%以上。

IPO賦能:國產替代加速

當下,我國半導體測試設備行業正遇到前所未有的機會浪潮。

2000年以來,中國大陸依靠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驅動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進行第三次產業轉移,吸引了大量新產能落地。據SEMI統計,2021—2022年全球預計建設投產的29座半導體晶圓廠中有8座位于中國大陸,占比達27.59%。據SEMI預測,2022—2026年間全球將有94座200毫米和300毫米新晶圓廠上線,其中30個位于中國大陸,占比達31.91%。

而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結果,2010—2023年,中國大陸集成電路銷售規模已由1440億元增長至1.2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6.54%,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那么具體到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預計在2023-2027年間,該市場將以15.4%的整體年復合增長率增長,于2027年達到673.2億元的規模。而據SEMI預計,其國產化率將提升到30%以上,矽電股份作為探針臺市占率領先的廠商,直接受益于晶圓廠擴產潮與第三代半導體需求爆發。

即將爆發的需求下,矽電股份成功打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擬募資5.45億元投向三大領域,包括高端探針臺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全球營銷網絡建設,以構建“技術-產能-生態”協同優勢。

分析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潛力體現在其技術迭代與產業鏈協同能力。矽電股份依托“研發-制造-服務”全鏈條生態,通過高精度、高可靠性設備提升晶圓測試效率,助力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客戶實現良率提升與成本優化。

此外,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矽電股份也在技術規劃中提出強化AI融合創新,其矽電股份通過與晶合集成等代工廠聯合驗證,其AI驅動的探針臺設備測試效率提升了50%。

站在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的歷史機遇期,矽電股份正以“技術突破+資本助力+服務創新”的三輪驅動模式,重塑國產半導體測試設備產業格局。

矽電股份的過往,生動演繹了如何從跟跑者,到并駕齊驅的競爭者,最終邁向定義規則的引領者。在5G、AI、量子計算等新技術革命催生的萬億級市場中,這家深圳企業正以探針臺為支點,撬動整個半導體測試設備的生態重構。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深刻變革的當下,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產業鏈自主化進程。 作為半導體制造的關鍵“質檢官”,探針臺設備長期被東京電子、東京精密等日系廠商壟斷的局面,在2023年被一家深圳企業打破——矽電半導體設備(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電股份”),其不僅實現12英寸探針臺量產突破,更以25.7%的市場份額(2023年)躍居國產廠商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近期已成功通過創業板IPO注冊獲批,并于3月7日啟動招股,這也意味著公司很快將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不難想象,這家國產探針臺龍頭在開啟資本市場新征程后,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支撐力。 二十年磨一劍的自主創新之路 在半導體制造“千層糕”般精密的生產流程中,探針臺猶如精準的“顯微鏡”,承擔著在封裝前對裸芯片進行電性測試的核心職能。 統計顯示,未通過探針臺檢測的缺陷芯片若流入先進封裝環節,糾錯成本將呈幾何級數增長,單顆返工成本可達前道檢測的20倍。例如3D封裝中,缺陷修復需拆解堆疊結構并重新鍵合,導致材料與設備損耗成本激增。 正是這種“質量守門人”的特殊地位,使得探針臺成為制約我國半導體產業安全的“卡脖子”環節,是關系國民經濟安全和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也是全球各國全力布局的競爭高地。 據了解,半導體探針臺的技術壁壘集中體現在運動精度、響應速度與系統穩定性三大維度。以12英寸設備為例,晶圓定位精度需控制在±1.5μm以內——這相當于在標準足球場上精準定位一顆芝麻。 矽電半導體設備(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矽電股份”)成立于2003年,總部位于深圳,是較早從事探針測試技術研發和探針臺量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自設立以來,矽電股份一直專注于探針測試技術及探針測試設備的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團隊具有30余年半導體行業經驗,并建立了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 2005年,公司成功研制首臺6英寸半自動探針臺,填補中國大陸空白。此后二十年,公司以“每年一代”的研發節奏持續突破。比如,2012年推出中國大陸首臺產業化應用的12英寸探針臺,定位精度達±2μm;至2020年迭代至PT-930型時,精度已提升至±1.3μm,較初代產品提升35%,關鍵參數比肩東京精密同類設備;2023年,開發出支持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寬禁帶探針臺,通過三安光電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矽電股份埋頭專攻技術突破的同時,也在持續加強專利護城河建設。 截至2024年6月,公司累計獲得專利246項(發明專利30項)、軟件著作權79項,構建起覆蓋精密機械、智能控制、光學識別三大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矩陣。其中“高精度快速響應大行程精密步進技術”突破納米級運動控制難題,使晶圓定位效率提升40%;“多軸聯動協同控制系統”實現設備稼動率突破92%,較進口設備提升12個百分點。 這種技術實力也贏得了國家級認可,矽電股份先后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資質。并建成廣東省高精密半導體探針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實力獲政策與行業雙重認可。 國產替代下的進化論 翻閱矽電股份的招股書,梳理其市占率的變化也頗令人稱奇。 據SEMI統計數據顯示,矽電股份在探針臺市場的占有率從2019年的13%躍升至2023年的25.7%,四年間實現市場份額翻番。特別是在12英寸探針臺細分市場,公司市占率已達18.6%,位居國產廠商首位。 而市占率之所以能實現連級跳,則與公司的市場滲透策略有關。 具體來說,矽電股份的產品滲透策略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3年—2012年,以6英寸設備切入LED芯片檢測,服務比亞迪半導體、華潤微等企業;第二階段是2013年-2020年,以8/12英寸設備入局,覆蓋士蘭微、華天科技等IDM及封測龍頭;第三階段為2021年至今:12英寸設備全面導入中芯國際、粵芯半導體等頭部晶圓廠,高端市場收入占比突破30%。 一邊主攻研發,一邊有節奏地滲透產品市場,也令矽電股份的客戶結構相對穩定,呈現最穩固的“金字塔”結構。 公司已構建覆蓋IDM、Foundry、封測、LED全賽道,2023年前五大客戶貢獻收入47.3%,包括LED封裝全球龍頭兆馳股份(15.2%)、第三代半導體領軍企業三安光電(12.8%)、功率器件標桿士蘭微(9.6%)。深度合作案例顯示,公司在華虹半導體無錫基地實現探針臺設備國產化率超60%,是該產線最大國產設備供應商;在比亞迪半導體8英寸功率器件產線,其設備綜合稼動率突破97%,關鍵指標達進口設備同等水平。 除了產品上的硬實力外,矽電股份的服務模式也是其在頭部客戶牢牢攥在手里的砝碼。 依托深圳總部與無錫分公司的區域協同,矽電股份構建‘7×24小時在線響應+重點客戶駐地支持’的雙層服務體系。據招股書披露,2022年客戶故障平均響應時間縮短至2.5小時,顯著優于進口設備8小時以上的行業基準。憑借快速服務能力,公司存量客戶復購率從2020年的76.3%提升至2022年的87.2%,成功打破外資廠商長期主導的服務認證體系。 各個環節的領先也直接反映在了財務數據上。 招股書顯示,2019-2023年,公司營收從0.93億元增至5.4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55.6%,呈現超行業增速;2024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87億元、5663.33萬元,且毛利率穩定在52%以上。 IPO賦能:國產替代加速 當下,我國半導體測試設備行業正遇到前所未有的機會浪潮。 2000年以來,中國大陸依靠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驅動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進行第三次產業轉移,吸引了大量新產能落地。據SEMI統計,2021—2022年全球預計建設投產的29座半導體晶圓廠中有8座位于中國大陸,占比達27.59%。據SEMI預測,2022—2026年間全球將有94座200毫米和300毫米新晶圓廠上線,其中30個位于中國大陸,占比達31.91%。 而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結果,2010—2023年,中國大陸集成電路銷售規模已由1440億元增長至1.2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6.54%,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那么具體到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預計在2023-2027年間,該市場將以15.4%的整體年復合增長率增長,于2027年達到673.2億元的規模。而據SEMI預計,其國產化率將提升到30%以上,矽電股份作為探針臺市占率領先的廠商,直接受益于晶圓廠擴產潮與第三代半導體需求爆發。 即將爆發的需求下,矽電股份成功打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擬募資5.45億元投向三大領域,包括高端探針臺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全球營銷網絡建設,以構建“技術-產能-生態”協同優勢。 分析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潛力體現在其技術迭代與產業鏈協同能力。矽電股份依托“研發-制造-服務”全鏈條生態,通過高精度、高可靠性設備提升晶圓測試效率,助力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客戶實現良率提升與成本優化。 此外,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矽電股份也在技術規劃中提出強化AI融合創新,其矽電股份通過與晶合集成等代工廠聯合驗證,其AI驅動的探針臺設備測試效率提升了50%。 站在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的歷史機遇期,矽電股份正以“技術突破+資本助力+服務創新”的三輪驅動模式,重塑國產半導體測試設備產業格局。 矽電股份的過往,生動演繹了如何從跟跑者,到并駕齊驅的競爭者,最終邁向定義規則的引領者。在5G、AI、量子計算等新技術革命催生的萬億級市場中,這家深圳企業正以探針臺為支點,撬動整個半導體測試設備的生態重構。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半導體 資本市場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一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亚洲不卡一区综合视频 | 在线看片日韩无线免费 | 最新晚上碰碰精品视频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