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14:09:11
6月22日,搜狐創(chuàng)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延續(xù)《張朝陽的物理課》的傳統(tǒng),在直播中現(xiàn)場解析了2025年高考物理湖南卷和新課標II卷(黑吉遼內蒙古卷)的兩道壓軸大題。
此外,他還與現(xiàn)場學生就物理學習、報考專業(yè)及大模型解題能力等熱門話題展開討論,并針對當前熱點直言:AI大模型雖能學習已有知識給出答案,但尚無法自主思考物理問題,人類“硬核推導”仍是理解物理原理的關鍵。
今年高考后部分考生反映物理試題“難度過高”,張朝陽精選兩道代表性壓軸題進行了現(xiàn)場推導解析。
在解析2025年湖南高考物理壓軸題時,面對復雜的“二體運動”問題,張朝陽巧妙將其分解為質心平動與小球繞質心圓周運動兩個子問題,逐步求解小球初速度對整體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
討論題目中“細繩時刻緊繃”的假設時,他贊賞現(xiàn)場一位中學生的觀點,認為此假設需驗證,并指出細繩繃斷條件和桿的狀態(tài)需更多考量。他強調,考場模型雖經(jīng)簡化,但現(xiàn)實物理問題需更嚴謹處理。
在解析新課標II卷壓軸題涉及的橢圓運動難題時,他將正負電荷的運動類比為天體系統(tǒng),靈活運用開普勒第三定律替代復雜的微積分運算,高效破解了這道非常規(guī)電磁場難題。現(xiàn)場,他還與一位中學教師就該題的更多解法展開了熱烈討論。
張朝陽坦言這兩道壓軸題確實難度很大,考生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極具挑戰(zhàn)。“我想讓物理課有高度,挑了最難的題來解。但如果我出高考題,會出得很簡單。”他認為,高考作為大學普適教育的選拔,不同于物理競賽,不宜設置過高難度門檻,否則易造成挫敗感。
近年來高考物理題常以暗物質、廣義相對論等前沿物理為背景,甚至接近競賽難度,張朝陽建議中學生可定性了解前沿知識,并在中學階段學習微積分等基礎工具。“微積分應用太普遍了,不必等到大學再學。”但他也指出,將如電磁感應中的相對論觀念等內容下放至高中,對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難度過大。
針對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AI科學家及AI在物理領域的影響,張朝陽分享了他的見解:對于已有文獻和人類已解決的問題,AI大模型能快速學習并給出不錯的答案。然而,大模型目前仍無法自主思考物理問題。他強調,理解物理原理的核心,依然依賴于人類的“硬核推導”能力。
談及報考專業(yè),張朝陽建議學生應綜合考慮個人興趣與未來就業(yè)前景,并與父母充分溝通,達成共識,“相向而行”。他認為大學是重要的基礎教育階段。
對于北京大學助理教授韋東奕開通社交賬號,張朝陽表示這在自媒體時代非常正常,將高深學術知識普及大眾也是一種公益行為。他曾解釋自己堅持三年直播物理課亦是“一箭三雕”:一是出于個人興趣,二是推動搜狐視頻知識直播布局,三是為了公益。
在張朝陽看來,人類幾百年積累的大量知識,涵蓋了我們目前認知范圍內的所有內容,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背后的道理,都已能用數(shù)學形式精確描述。不論是物理領域還是其他領域,了解一些物理知識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