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 2025-07-03 21:17:55
7月1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隨著鐵路調圖,成都至上海、北京,新增“夕發朝至”的動臥列車,為市民商旅出行提供更多選擇。至此,成都至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經濟圈目前均實現動臥列車通達。
夜幕降臨,動臥列車從成都奔赴不同方向,城市間的時空邊界在軌道上悄然消融。
城市群時空距離不再遙遠
7月1日18時,D985次動臥駛離成都東站,前往上海虹橋站。與此同時,站臺另一側駛向北京豐臺站的D966次列車正等待最后檢票。4趟夜間臥鋪動車組列車從成都出發,分別前往上海、北京。夜色中,中國四大國家級城市群首次實現閉環連接。
當列車穿越秦嶺、跨過長江,車廂內旅客的手機屏幕在車廂內閃爍著。“飛機易延誤,動車更準時,還能處理工作、聯系家人。”頻繁往返京蓉的李先生深有體會,“每月往返成都三次,動臥比機票加酒店節省3000多元,還多出半天有效工作時間。”越來越多像李先生這樣的商旅人士,將舒適便捷的動臥視為“移動辦公室”,鐵路的高效和準時正重塑他們的出行選擇。
成都至北京的動臥列車車廂 圖據西南鐵路
清晨的陽光照進北京豐臺站站臺,旅客箱輪滾動聲與談話聲交織,幾位商務旅客邊走邊核對行程。早上八點,上海虹橋站的到站屏亮起抵達信息,兩批來自成都的旅客拖著行李箱迅速匯入都市人流,開啟新一天的工作與生活。
如今,成都已建成成渝高鐵、成自宜高鐵等8條高快速鐵路,形成“1環12射”的鐵路網絡,與周邊及全國主要城市均實現“當日達”,以成都為支點的對外開放新高地正逐步成型。隨著成都至北京、上海動臥的開行,四大城市群間形成了完整的“高鐵通勤圈”。中國城市群的時空距離,在一夜安眠中悄然折疊。
軌上“產業走廊”加速奔涌
今年1月,D961次動臥列車從成都東站駛出,穿越巴山蜀水駛向珠江之濱。當這趟列車于次日上午抵達深圳北站,它連接的不僅是兩座城市,更是中國西部與沿海經濟大動脈的貫通——川渝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首次通過高鐵動臥實現“夕發朝至”。
列車飛馳,合作隨之奔流。就在動臥開通當月,成都招商團隊立即南下,在粵港澳大灣區展開新年首場投資促進活動。短短五天時間,38個重大產業項目完成簽約,超260億元投資落地蓉城。當動臥車廂里的旅客在旅途中安睡時,一條看不見的經濟紐帶正加速編織。從成都科學城到深圳灣科技園,一條以“研發-制造-應用”為特色的創新走廊正借由軌道的延伸加速成形。
科學城全景 圖據四川天府新區融媒體中心
隨著7月1日全國鐵路調圖實施,這條經濟走廊正進一步延展。調圖后,西部與中部城市的聯結驟然緊密,新增的32列動車組將成渝地區與長沙、南昌等中部樞紐高效串聯。現在,重慶、成都至長沙最快旅時分別為3小時53分、5小時45分,較調圖前壓縮1小時18分、50分。當長江上游的成渝雙城經濟圈與中游城市群進入“半日交通圈”,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協同發展獲得全新加速度。
更宏大的藍圖正在鋪展。隨著滬蓉、京蓉動臥相繼開通,成渝地區正通過鋼鐵脈絡與京津冀、長三角構成“黃金三角”。一個個連接的站臺背后,流動的不只是人潮涌動,更是產業要素、創新資源和區域協同的澎湃動能。
“雙城”生活圖景徐徐展開
1月17日晚,身披熊貓特色裝飾的“熊貓旅游列車”D962次動臥列車從深圳北站出發,在開行11余小時后到達成都東站。在成都東站,來自深圳的旅客,打開“熊貓之旅”的攻略,直奔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此刻,大熊貓漫步竹林,游客正近距離觀察小熊貓。
大灣區至川渝動臥恰逢周末開行,深圳白領開啟了“周五下班出發、周日返程”的跨省游模式。來成都看大熊貓,成為外地游客必打卡的活動之一。在春運期間,加密排班后的“熊貓旅游列車”銷售火爆,多趟列車鋪位售罄。
1月17日晚,深圳?成都“熊貓旅游列車”首發活動在深圳舉行。
當前往北京的深夜列車穿過秦嶺,自南向北,走廊的感應燈隨旅客起身,由暗變亮。此時“深夜食堂”里的工作人員正為旅客準備冷吃兔、冷吃牛肉等川味夜宵,餐車正悄然變身為地域文化的傳送門。“我們的服務就像夜空的星光,既要讓旅客感受到溫暖,讓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首發班組列車長李月所說道。
本次列車線路調圖后,隨著山東日照站增開至成都動車,東部海濱游客可直達川西雪山。成都至昆明、磨憨間增開動車組列車,串聯起沿線熱門旅游城市,“早上成都嗦碗肥腸粉,下午昆明滇池北岸觀鷗”成為可能。
當軌道網絡將千里之遙壓縮為一夜安眠,全國經濟四大增長極在“夕發朝至”中相連,一個以時間為尺、以軌道為脈的區域發展共同體,正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版圖。昨夜分隔的都市群,今晨已以一脈鐵軌同頻共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