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23:04:02
每經編輯|趙云
7月17日,上證指數收漲0.37%報3516.83點,深證成指漲1.43%,創業板指漲1.75%,北證50漲0.86%,科創50漲0.8%。A股全天成交1.56萬億元,上日成交1.46萬億元。
創新藥ETF國泰(517110)單日漲幅達4.26%,已連續5天上漲,創出年內新高。
政策端,國家醫保局消息,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日前啟動。本次集采堅持“集采非新藥、新藥不集采”的原則,也就是說臨床使用成熟的“老藥”才會納入集采范圍,創新藥不會被納入集采。此前,國家醫保局新增商保創新藥目錄,構建多層次支付體系,有望為創新藥提供更充足的經濟支撐。2025年7月,國家醫保局、衛健委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增設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首次構建起“基本醫保保基本+商保目錄覆蓋高值創新藥”的雙軌支付體系。同時,醫保局明確表示,創新藥不會被納入集采范圍,從政策層面為藥企的創新回報保駕護航。此外,證監會重啟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藥監局壓縮臨床試驗審評周期至30日。至此,融資、注冊、支付三位一體的制度合力已然形成。
醫保端來看,“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成效顯著,醫?;疬\行穩健。2024年醫保基金運行安全穩健,管理服務提質增效。全國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基金總收入和總支出均保持同比增長,累計結余達5.31萬億元,整體運行平穩。職工醫保參保人數延續良好增長趨勢,收入同比增長3.5%,支出同比增長7.6%,統籌基金收入增長4.6%,支出增長13.5%,當期結余4120億元。居民醫保收入同比增長5.78%,支出增長1.9%,當期結余519億元。
消息層面,恒瑞醫藥宣布其GLP-1/GIP雙靶點減肥藥HRS9531注射液在中國Ⅲ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結果,6mg劑量組平均減重達19.2%,且安全性良好。該藥物計劃近期遞交新藥上市申請,標志著國內創新藥在代謝疾病領域的重要突破。分析人士指出,從投資視角看,雙靶點減肥藥的突破進一步印證了創新藥行業的長期價值。此外,百利天恒宣布啟動HER3/EGFR雙抗ADC聯合K藥±貝伐治療宮頸癌/子宮內膜癌II期臨床;康方生物首個自研HER3 ADC申報新臨床;信達生物Claudin18.2 ADC啟動胰腺癌III期臨床。(風險提示:個股僅供行業基本面說明,非個股推薦。)
圖:2025年上半年License out技術分布情況
宏觀層面,作為利率敏感型行業,創新藥在美聯儲加息周期中曾持續承壓,而隨著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一方面刺激行業融資環境改善,另一方面有望提升市場風險偏好,創新藥作為高beta板塊率先受益,疊加估值重塑進入景氣周期。
出海進展+臨床數據讀出+政策支撐催化創新藥價值重估
展望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創新藥行業有望延續高景氣,催化主要集中在政策落地、臨床數據讀出、出海BD交易三方面。
政策層面,首個商保創新藥目錄有望于2025年內推出,旨在納入超出基本醫保范圍的品種,有望創造比醫保談判更寬松的定價環境,并在多方面享受和醫保目錄相似的待遇,長期內保費和創新藥支付規模有望呈數十倍增長。展望2025年下半年,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有望納入更多新藥,優化藥品進院流程;目前預期下半年國內集采政策也有望偏緩和,政策面利好創新藥公司。
臨床數據與學術會議催化方面,2025下半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8月)、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9月)、世界肺癌大會(WCLC,9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CSCO,11月)舉辦,預計將披露中國創新藥的關鍵數據。若相關創新藥公司在雙抗、ADC、CAR-T等領域的產品數據公布PFS/OS顯著優于國際競品更新,有望繼續推動管線價值重估。此外,國際臨床進展也有助于反哺國內,若國產創新藥海外多中心試驗數據突出,例如頭對頭戰勝海外研究通過ESC/ESMO發布,有助于推動其在國內診療指南寫入進程,強化臨床替代邏輯,或有助于直接推動國內醫保談判進展。
國際化戰略方面,我國創新藥從License-out到全球商業化加速。雖然目前較多優質項目BD雖已有一定市場預期,但仍存在落地超預期的可能,海外估值并未泡沫化,出海也已形成正向循環,從全球角度看國內創新藥占比仍有提升空間。預計2025年全年BD交易額有望超500億美元(上半年已創歷史新高),展望下半年,重磅學術會議期間,跨國藥企的BD團隊將會密集參會,若國產創新藥數據亮眼,對應品種可能觸發新一輪授權交易。
圖:中國藥企License out數量和金額近年快速增長
公司財報層面,行業頭部公司從“燒錢研發”到“自我造血”過渡,預計盈利拐點臨近,主要驅動因素包括:(1)重磅產品商業化放量;(2)研發效率提升,臨床成本控制優化,平均單藥研發周期從10年縮短至6-8年。此外,從上游產業鏈觀察來看,部分公司發布的2025年Q2財報預告中,服務于早期研發階段的生命科學上游公司和CXO公司業績呈現出企穩恢復態勢,盡管存在基數的原因,但也呈現一定的行業復蘇信號。此外,部分CXO公司詢單量上升或側面印證藥企研發需求復蘇信號。根據醫藥魔方數據,2025年5月國內醫藥投融資事件數和金額都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值,國內創新藥BD交易活躍,進一步推動投融資回暖,有望為Biotech和初創藥企提供更多資金。
在行業迎來基本面與政策面多重催化的背景下,創新藥ETF國泰(517110)緊密跟蹤中證滬港深創新藥產業指數,覆蓋A股、港股通等優質創新藥企,全線覆蓋創新藥研發、生產、商業化等各環節的企業,主要分布在化學制藥、生物制品等細分領域,或有助于規避單一技術路線失敗風險,相對全面地反映創新藥產業整體表現,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此外,也可以關注近期正在發行的科創創新藥ETF國泰(589723),發行時間是7月14日至7月25日,跟蹤的是上證科創板創新藥指數,指數以biotech為主,呈現出比較鮮明的中小市值特性,創新純度更高,研發費用占比更高,從歷史表現來看,2024年“9·24”到2025年6月科創板創新藥指數的反彈力度比大盤更強,也能夠明顯超過同類的醫藥指數,體現出了更強的上漲彈性。
風險提示
本速評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相關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或承諾。行業或板塊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市場行情分析的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
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鸬倪^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人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基金有風險,購買過程中應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投資需謹慎。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