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23:16:57
7月25日,綠色創新發展研究院(iGDP)在京舉辦主題活動,聚焦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夏建軍指出,工業用能低碳化對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他提到,非流程工業用熱主要依賴化石燃料,碳排放量大。我國非流程工業用熱需求量大且增長,但工業余熱資源豐富,遠大于其用熱需求。通過構建余熱共享型集中熱水管網,利用余熱資源,可實現非流程工業用熱深度脫碳。
每經記者|劉志遠 每經編輯|張益銘
每經北京7月25日電(記者劉志遠)今日下午,由綠色創新發展研究院(iGDP)主辦的“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供熱低碳化的關鍵突破和創新實踐”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辦。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夏建軍在會上表示,工業用能低碳化是實現“雙碳”發展目標的重中之重。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夏建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志遠 攝
夏建軍認為,“雙碳”背景下,能源供給模式將發生變化,熱能產生的能源鏈條將從“化石燃料產熱”轉變為更高效低碳的產熱方式。
城鄉能源系統的碳中和路徑,從工業來看,主要分成流程工業與非流程工業。目前,非流程工業用熱的主要熱源是化石燃料鍋爐和熱電聯產系統。該供給模式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熱源碳排放大,2020年中國非流程工業用熱折合標準煤約2.78億噸,產生了約7.1億噸碳排放。
非流程工業主要指機電產品、信息業、生物制藥、輕紡、造紙、橡膠等。夏建軍介紹,中國2020年非流程工業總共消耗了約80億GJ(吉焦)熱量,預計2025年將達到125億GJ。目前工業余熱潛力總量約505億GJ/a(吉焦/年),考慮到火電、鋼鐵和水泥等行業余熱衰減,未來余熱潛力仍可達到約190億GJ/a。工業余熱遠大于非流程工業的用熱需求。若能集成利用余熱資源,未來仍可解決非流程工業的用熱需求。
夏建軍指出,我國非流程工業用熱需求量大,現有供熱系統碳排放水平較高,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帶來了挑戰。不過,我國擁有大量流程工業及電廠等余熱資源,為構建余熱共享型集中熱水管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借助熱水管網傳輸熱量,并通過末端熱泵系統取熱升溫,可實現180℃以下的熱量供給。同時,依托工業園區的規模優勢,有望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前提下,實現非流程工業用熱的深度脫碳。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志遠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