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28 12:48:31
每經編輯|何小桃
7月28日,中國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再次發布重磅消息。
恒瑞醫藥公告稱,公司與英國醫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達成協議,將HRS-9821項目的全球獨家權利(不包括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和至多11個項目的全球獨家許可的獨家選擇權(不包括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有償許可給GSK。
GSK將向恒瑞支付5億美元的首付款。如果所有項目均獲得行使選擇權且所有里程碑均已實現,恒瑞將有資格獲得未來基于成功開發、注冊和銷售里程碑付款的潛在總金額約120億美元。
受上述利好消息影響,截至發稿,恒瑞醫藥港股大漲7.64%,A股大漲6.68%。
另外,創新藥概念繼續走強,海思科大漲10%,股價創歷史新高;廣生堂、亞太藥業、艾迪藥業等均大漲。
根據公告,HRS-9821是一款潛在的同類最佳PDE3/4抑制劑,目前正處于臨床開發階段,可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作為輔助維持治療,無需考慮既往治療方案。該藥物已在早期臨床和臨床前研究中顯示出強效的PDE3和PDE4抑制作用,從而增強支氣管擴張和抗炎作用,并為開發便捷的干粉吸入器(DPI)制劑提供了機會。
其他11個項目涉及腫瘤、呼吸、自免和炎癥等多個治療領域的創新藥物,目前均處于非臨床研究階段。恒瑞將主導這些項目的研發,最晚至完成包括海外受試者數據的Ⅰ期臨床試驗。
今年以來,中國創新藥板塊持續爆發,A股、港股上市企業股價接連大漲。國產創新藥正迎來產業“DeepSeek時刻”——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藥企研發創新不斷取得突破,BD(商務拓展)交易大單頻現引爆出海熱潮。國內醫藥產業“創新輸出”“走向國際”的趨勢愈發明顯,帶動我國向著“醫藥強國”的方向不斷邁進。
2025年前五個月,中國創新藥出海交易總額已突破450億美元,幾乎追平2024年全年成績。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中國目前擁有1775種FIC(First-in-class)藥物,占全球份額的19%,與美國(4511種,占比48%)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從ASCO會議中國研究匯報數量的變化亦可見一斑:2025年ASCO會議上,中國研究數量增至73個,其中代表突破性研究成果的LBA達到11個,占比20%。中國醫藥創新能力正逐步改寫世界格局。
據財聯社此前報道,在創新藥的價值重估中,也出現了爭議和分歧,主要集中于對海外授權交易標的尚處臨床前或早期階段、產品真實市場潛力尚未完全驗證,有業內人士擔心,中國創新藥是否“賣青苗”,即以“尚未長成”的潛力資產,急于換取短期回款和海外背書,從而錯失未來主導全球市場的更大機會。
恒瑞醫藥副總裁、上海恒瑞首席執行官賀峰此前指出:“成功的BD(對外授權交易)實際上是雙贏,不是‘賣青苗’。一方面,通過對外合作,可以與國外公司對創新項目進行風險共擔,公司可通過首付款和里程碑收入對研發費用實現相應補償;另一方面,通過對外合作可以學習更多海外企業的先進經驗,提升自己的研發能力。比如海外跨國藥企在調研評估潛在產品時,會有多輪既雜又細的問題,從發現研究、臨床研究,到工藝生產,每個環節回答的問題加起來是成百上千。在梳理思路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能讓中國的藥企了解并學習海外跨國藥企在各個環節的認知、把控與經驗。”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何小桃?杜恒峰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公開消息、財聯社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