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00:24:39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經濟學家張奧平表示,此次提出的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與2015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相比有所區別。會議提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萬喆表示,吸引力的核心在于持續創造價值。資本市場的吸引力與包容性并不矛盾,二者可以形成正向循環。
每經記者|張宏 每經編輯|陳星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注意到,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企業家要勇立潮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等表述是首次出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
經濟學家、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此次提出的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與2015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相比,在目標、范圍、手段上都有所區別。
關于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則表示,吸引力的核心在于持續創造價值。資本市場的吸引力與包容性并不矛盾,二者可以形成正向循環。
此外,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會議提出企業家要勇立潮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這一提法的實質含義是引導企業之間良性競爭,避免內卷式競爭和惡性競爭。
會議指出,要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
張奧平表示,與2015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相比,此次提出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與其有主要目標、行業范圍、治理手段三大區別。
從主要目標看,2015年為化解過剩產能,此次為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明確“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落后并非過剩,且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
從行業范圍看,2015年集中在鋼鐵、煤炭等少數資源性行業。此次行業范圍則更加廣泛,既包含資源性行業,也包含制造業、互聯網平臺;既有傳統產業,也有新興產業。
7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著眼于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針對該產業領域出現的各種非理性競爭現象,堅持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切實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更好發揮標準引領產業升級作用,引導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升質量等增強競爭力。
從治理手段來看,2015年以行政化手段為主,重點為國有企業,政策見效快。此次以法治化、市場化手段為主,且強調規范政府行為,政策見效周期則更長。
張奧平表示,2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優化產業布局、強化標準引領、推進整合重組,推動落后低效產能退出,增加高端產能供給。其中,優化產業布局重點針對地方政府,推進整合重組重點針對國企,而強化標準引領則重點針對民營企業。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當前以遏制企業低價競爭、治理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為核心的“反內卷”政策,短期內將帶動工業品價格同比降幅收窄,進而緩解企業利潤下滑、物價水平偏低導致的實際利率偏高等問題。
長期看,張奧平分析,數據顯示,2015年啟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后,鋼鐵行業利潤率由2015年的0.9%回升至2016年的2.9%,2017年達到5.3%;煤炭行業利潤率由2015年的1.7%回升至2016年的5.2%,2017年達到11.9%。
針對資本市場,會議指出,要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
如何理解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萬喆在接受每經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吸引力的核心在于持續創造價值。只有具備創造價值的能力,市場才會真正具有吸引力,關鍵在于能否為投資者帶來長期且穩定的回報。以美國資本市場為例,依靠蘋果、英偉達等科技巨頭持續的技術創新,以及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實現了年化約6.6%的長期回報率。
包容性實質上體現為制度的適配能力,即市場規則應覆蓋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行業屬性以及不同投資者的需求。例如通過設立科創成長層,對尚未盈利的科技企業實行差異化上市標準,使輕資產、長周期的創新企業也能獲得融資機會。
在制度層面,萬喆認為,第一,應進一步完善分層分類標準。科創板已設立成長層,后續可針對硬科技屬性細化認定指標,例如引入專利數量、專利轉化效率等維度,既防范套利,又契合全球科技競爭態勢。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應配套差異化機制,實現精準滴灌。
第二,應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融資工具矩陣,而非依賴單一市場或單一工具。參照納斯達克預審閱制度,可探索上市周期縮短機制,并強化退市剛性執行。對財務造假且整改未達標企業,應嚴格執行強制退市,確保有進有出,避免僵尸企業長期滯留,維護市場流動性與生態健康。
第三,投資者保護需立體化升級。應完善民事賠償機制,系統開展風險教育,提升投資者風險認知。綠色金融方面,應統一綠色項目標準,加快碳配額、碳交易等產品創新,推動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債券等工具落地,并配套激勵機制。
第四,對外開放與跨境合作方面,應優化外資并購規則,便利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開展股權投資,消除隱形壁壘。可研究設立跨境監管協作平臺,與境外監管機構共享審計底稿,提升國際投資者信心。同時,借鑒國際經驗,推進做市商制度本土化、競爭性做市等機制。探索個人養老金賬戶與公募基金直連,推動長期資金入市,為資本市場市場化、國際化提供制度保障。
萬喆表示,資本市場的吸引力與包容性并不矛盾,二者可以形成正向循環。過去之所以出現“對立”印象,根本原因在于當時的吸引力并非完全源自企業真實價值與持續增值能力,而源于上市資格的稀缺性。真正擁有硬實力的企業價值并不會因為資本市場擴容而被攤薄。擁有硬實力的企業越多,資本市場的吸引力越強。當前將吸引力和包容性并列提出,進一步厘清了資本市場中市場化的關鍵。
會議還強調,企業家要勇立潮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
盤和林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這一提法的實質含義是引導企業之間良性競爭,避免內卷式競爭和惡性競爭。以企業家榮譽感來改變企業的競爭方式,讓企業家將關注點從價格競爭轉向產品和服務品質競爭。“當然,品質競爭的核心還是競爭,只是競爭的目標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要實現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下一步最可能落地的政策抓手有哪些?
盤和林認為,下一步,政策會重點從產品和服務質量下手,一方面,通過標準制定引導全行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改善;另一方面,通過政策激勵,比如對產品和服務品質發布政府白名單和黑名單,甚至排位的方式,給予追求產品和服務品質的企業一定的政策激勵。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4170334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